漢初《葬律》與馬王堆帛書《居葬圖》
作者:曹旅寧  發布時間:2014-12-24 15:37:25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
(首發)

  中華書局近來推出《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七大册,馬王堆漢墓考古四十年文字資料盡收如此。我有幸參與馬王堆漢墓發掘十四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有幸讀到這部大書。前賢有云,學術的總結就意味著學術的終結。贊嘆之餘,這裏想就漢初《葬律》與馬王堆三號墓帛書《居葬圖》談一點看法。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所收馬王堆三號漢墓所出一幅帛書地圖被整理者命名爲《居葬圖》,解說中有云:圖中所繪的是山丘和城郭的平面圖,在山丘中部偏西有“甲”字型空白,應即墓穴,在墓道內有六字“羨袤十丈二尺”字樣,當爲一號漢墓墓穴所在。關于城邑的解釋,整理者列舉“朝宿之邑”,“湯沐邑”,“奉邑”後指出,三種名稱雖然不同,但有相同的源起,可供居住的領地,可以是看作官員的私宅邑。長沙丞相軑侯在長沙國內的私宅邑。在帛圖宮城內用塗朱砂方框表現的三座宮殿,是此圖的重點,最好的解釋,即馬王堆三座漢墓墓主生前居住的地方。[1](所謂《居葬圖》請參見附圖)
  整理者以爲山丘爲一號漢墓墓穴所在是正確的,但以城郭爲居所則尚存疑義。2006年11月云夢縣睡虎地77號漢墓出土漢律中有《葬律》,已公布的五枚竹簡照片恰好是關于漢初徹侯墓葬的規定,馬王堆三座漢墓下葬時間也正好在此法律行用期間之內:
  葬律  徹侯衣衾毋過盈棺,衣衾斂束。幌(荒)所用次也。其殺,小斂用一特牛,棺、開各一大牢,祖一特牛,  遣一大牢。棺中之廣毋過三尺二寸,深三尺一寸,袤丈一尺,厚七寸。椁二,其一厚尺一八寸;藏椁一,厚五寸,得用碳,壑、斗、羨深淵上六丈,墳大方十三丈,高三丈,榮(塋)東西四十五丈,北南四十二丈行車卌二, 丈重園(?)垣之,高丈,祠(?)舍蓋,蓋地方六丈。中垣爲門,外爲闕,垣四陬爲不(罘)思(罳)[2]
《葬律》中的制度名詞,彭浩先生已有解釋,茲不贅述。我們注意到《葬律》中有所謂“廣”、“袤”之類的字眼,這與地圖上“羨袤十丈二尺”的字樣是相一致的。最後是關于徹侯墓園祠廟的建築的規定,因此地圖中的城郭應該是墓園建築。楊寬先生指出:祠最早建在墓頂,後來建在以墳丘爲中心的城垣內,後來則建在與墳丘有一定距離的城垣內。[3]這樣做的原因是可以容納更多的建築物。地圖上的城郭應該是此種性質的城垣建築,而非三座墓主生前的居住之所。因此,《居葬圖》的命名值得商榷。此前的命名《城邑圖》(或稱《街坊圖》)自然也不準確。但韓仲民先生稱之爲《園廟圖》則是比較合乎實際的。這種地圖後來家譜中多有保存。如筆者藏《錢氏家乘》就有不止一幅這樣的地圖。[4]如果推測不誤的話,《葬律》規定中垣、闕、陬也可以在該幅地圖上找到。“不(罘)思(罳)”的解釋也可得到該幅地圖的證實。此前解釋,或爲曲閣、屏;[5]或釋爲城隅、宮隅的小樓。彭浩先生指出:似指位于四角的小樓。今按地圖標示正作小樓。《居葬圖》解說又云:從圖中馬王堆和城郭的相對比例和距離來看,其大城約爲馬王堆山丘面積的兩倍,面積不大,似可符合軑侯私宅邑的性質。我們則認爲作爲第一代軑侯的祠廟建築可能更符合實際,所謂三座用朱砂標示的宮殿可能即祠廟建築。

  
   
  [附記]:本文是拙撰《漢初〈葬律〉與馬王堆三號漢墓墓主》一文之一節,特抽出提前發表以饗讀者。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12月23日20:21。)


[1]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分纂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27—129頁。
[2]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湖北雲夢睡虎地M77漢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08年第4期。彭浩《讀雲夢睡虎地M77號漢簡葬律》,《江漢考古》2009年第4期。
[3]楊寬《中國歷代陵寢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33—134頁。
[4]馬王堆三號漢墓所出帛書又有《宅位圖》。陳松長先生《馬王堆帛書〈宅位吉凶圖〉小考》中將其與敦煌文書比較研究,指出系三號漢墓墓主生前請人繪製的宅位陰陽吉凶圖,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洲你那四十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
[5]楊寬《漢代門闕前的罘罳》,《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14—418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