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帛書《五正》篇讀校拾遺
作者:孟繁璞  發布時間:2016-01-28 12:26:34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首發)

   
  1. 《五正》篇所見“后”字有三處當作“苟”
  ①黃帝問閹冉曰: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對曰:始在於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內交𦁉(接),乃正〈止〉於事之所成。
  黃帝曰:“吾旣正旣靜,吾國家愈(愈)不定。若何?”對曰:“后中實而外正,何[患]不定?左執規,右執柜(矩),何患天下?……”
  ②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閹冉)對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於淵,以求內刑……”
  ③黃帝曰:“勿爭若何?”(閹冉)對曰:“怒者血氣也,爭者外(外字衍)脂膚也。怒若不發,浸廩(淫)是為癰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爭矣。”[1]
   
  案:
  本篇上引“后”字凡三見。①者“后”字余明光、魏啟鵬與陳鼓應先生皆以“后”指稱黃帝。余明光先生引《尚書·大禹謨》:“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2],稱“古代君主亦稱后”。②③所見“后”字,三家皆未作校釋。陳鼓應先生《黃帝四經今注今譯》正文之中三處“后”字甚至徑改作“後”。
  今案,上述“后”字皆當作“苟”,用其假設義。
  上引對話同以黃帝、閹冉問答形式展開。①者黃帝依閹冉要求,布施五正以自身修正為始(“始在於身,中有正度”)。但惑于修正之方(“吾旣正旣靜,吾國家愈不定”),閹冉復答以修身需先達至“中實而外正”的狀態。②③之中同以黃帝修身所遇疑難致問(“身未自知”“勿爭”),閹冉在回答中以假設口吻作答。
  上引“后”字如皆改作“苟”,則文意自然疏通、曉暢。
   
  2.“單”字後當補“盈”
  (閹冉)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其事異。今天下大爭,時至矣,后能慎勿爭乎?”……黃帝於是辤(辭)其國大夫,上于博望之山,談(惔)臥三年以自求也。
  單(戰)才(哉),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夫作爭者凶,不爭[者]亦無成功。何不可矣?”[3]
   
  案:
  《正亂》篇黃帝遇蚩尤部分敘事與本篇相似,所表達的戰爭觀亦相仿。其篇以力黑與泰山之稽問答為線索,提出應對蚩尤作亂可“因其事,盈其寺(志),(拊)其力,而投之代(慝)”,以“使之自靡”的取勝之道。篇中正有“單(戰)數盈六十而高陽未夫”“單(戰)盈才(哉)”的表述。
  據本篇行文觀察,面對天下大爭態勢,閹冉諭誡黃帝先修“勿爭”以自求。後因蚩尤作亂,致使戰爭之數盈盛,閹冉方始言以爭除凶之義。
  對此,陳鼓應先生認為“戰哉”為閹冉對黃帝所語,並將全句點作“閹冉乃上起黃帝曰:戰哉,可矣!”[4] 據以上分析,此處當正作“戰【盈】哉”,乃作者對篇中其時天下戰爭盈盛狀況的描寫,而非閹冉語辭。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1月28日11:33。)


[1]陳鼓應 注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第428頁。
[2]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9頁。
[3]陳鼓應 注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第428頁。
[4]陳鼓應 注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第237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