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王堆帛書《養生方》札記一則
作者:方勇  發布時間:2021-11-17 10:06:14
(吉林外國語大學)
(首發)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有如下內容:
  筭:以五月望取蚩鄉軵者入籥□盈,籥長五【□□□□□□ □□□□□□□□□】21之,置甗中,傅□炊澤上,□孰(熟)而出,重【□□□□□□□□□□□□□□□□】22不智(知),即取籥中樂(藥)大如黍,23
  按,以上醫方應是治療身體痿軟無力、緩縱不收一類的病症。其中的“蚩”,整理者隸定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字;《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馬集》)將其隸定為“蚩”,並引陳松長先生的意見認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與“蚩”同,其中的“鄉”字,同“嚮”,“鄉軵”,即嚮軵,猶趨附。《馬集》引周波先生意見認為“蚩鄉疑為蟲名或藥名,‘軵’為其修飾語。”【1】周祖亮、方懿林二位先生認為“鄉軵者”的“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指竹虱,結合“籥”字,具體指小蟲聚集的竹管。【2】《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亦是隸定為“蚩”。【3】
  其“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字作模糊的照片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此形在《五十二病方》中作模糊的照片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辭例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其汁”,《馬集》一書編著者遵從整理者的意見隸定其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並對整理者讀為撤的意見進一步論證,同時指明一說此字為“蚩”。在《天文氣象雜占》中其形作,因為《天文氣象雜占》中的辭例作“蚩尤”,所以《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直接將以上三個字形均放在“蚩”字欄下。我們認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隸定是正確的,此形也見於睡虎地秦簡中,整理者讀為徹。【4】《天文氣象雑占》中的字形應先嚴格隸定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然後指明為“蚩”字誤字。《字源》認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是“蚩”字省形。【5】如果這樣,上引秦簡中的字形似乎也需要這樣處理,但處理成“蚩”字省體,于辭例文意是講不通的,且“蚩”字上古音為昌母之部,“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從“屮”聲,上古音為透母月部,二者字音相差比較遠。上引周祖亮、方懿林二位先生認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鄉軵者”的“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指竹虱的意見恐怕難以成立。《說文》:“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蟲曳行也。”其義明顯不是指蟲子,故不能因為帛書文是將“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鄉軵者”取來後放入竹“籥”中,就將其解釋為竹虱。如果將上論的“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字解釋為蟲名,應該和《天文氣象雑占》中的字形一樣,先嚴格隸定為“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然後指明為“蚩”字誤字。但是《說文解字》也只解釋其為“蟲名”,具體所指不得而知。
  今年九月,復旦大學陳劍先生在講座中根據老官山醫簡的相關內容,指出上舉《五十二病方》等醫學文獻中“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字應讀為“去”。【6】我們認為陳先生的讀法正確可從。文中的“鄉”字形下部殘泐嚴重,但是和馬王堆帛書中的諸多“鄉”形進行比較,可以確定此字為“鄉”,我們懷疑此處“鄉”讀為“甫”,因“甫”上古音為幫母魚部,“鄉”為曉母陽部,二者韻部陰陽對轉,聲母關係也很近,如“甫”讀為曉母的“昏”“虎”等字,【7】即是其證。“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去)鄉(甫)”即指蟾蜍。紀婷婷、李志芳二位先生曾經明確指出胡家草場漢簡所見的“去就”一語就是指蟾蜍,在《五十二病方中》作“夸就”“夸竈”諸形。同文指出《神農本草經》原注“蟾蜍”一名“去甫”。【8】我們認為二位先生的考釋論證意見均屬卓識。由此我們進一步推論“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鄉”也是指蟾蜍。文中“軵”字,《說文》曰:“反推車,令有所付也。從車從付。讀若胥。”段注:“反推車令有所付也。反推車者,謂不順也。付,與也。本可不與,而故欲與之。至於逆推車以與之而不顧,此說其字之會意也,故其字從車付。”段氏所言有理,因反推車故能引申為反向之義。“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去)鄉(甫)軵者”即指反向爬行的蟾蜍,此與上引文涉及到的胡家草場漢簡醫1039號“取去就南行者”的形式是相似的。此外,胡家草場漢簡1032號中有“五月朢(望)去就”的內容,【9】此取蟾蜍的時間與上論《養生方》取用蟾蜍的時間都是在“五月望日”,恐非偶然。
  文中“籥”字上一字形全泐,按照行文規律,似應為“中”字。“傅□炊澤上”一文中所缺之字形作形,整理者釋為“图片包含 物体, 钟表, 玻璃, 游戏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讀為策;《馬集》引裘錫圭先生意見懐疑此字為“箕”字;引施謝捷先生意見懐疑是“筭”字。其實以上的意見均非是。此字應是“箅”字,其所從“畀”形在帛書中作模糊的照片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模糊的动物的修图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模糊的照片上写着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諸形,模糊的照片 描述已自动生成形下部雖然殘泐,但是其最下部的筆劃和“畀”形的下部“丌”形是一致的。《說文》:“箅,所以蔽甑底者也。從竹,畀聲。”段注:“所㠯蔽甑底。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雷公炮炙論》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煑昆布用弊箅。’《哀江南賦》曰:‘敝箅不能救鹽池之鹹。’”由此可知,“箅”即指甗器的上體甑與下體鬲之間的平而有孔隙的竹器,以便蒸食物之用。“傅箅炊澤上”正是將裝在竹管裡面的蟾蜍放在箅上用水蒸汽進行蒸煮,而不是直接放在水裡面熬煮,估計可能是怕水過多進入藥物中,影響療效。後文的“即取籥中樂(藥)大如黍”似乎也能說明蟾蜍這種藥物的固態形式。因蟾蜍可以治療“癥瘕癖積,膨脹,水腫”等症狀,【10】同時蟾蜍在古代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徵,故古人用來治療上列“筭”病。
  
  附記:小文曾蒙袁開慧先生指正!在此表示感謝!文中錯誤均由本人承擔!
  
  注釋:
  【1】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釋文注釋第39頁;圖版見冊貮第109頁。
  【2】周祖亮、方懿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第204頁。
  【3】劉釗主編:《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1372頁。下引此書不另注。
  【4】方勇編著:《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1頁。
  【5】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61頁。
  【6】陳劍:《簡、帛與傳世醫書字詞合證零札》,“簡帛醫學”系列講座,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主辦,2021 年9月11日。
  【7】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頁。
  【8】紀婷婷、李志芳:《胡家草場漢簡1039號簡所記辟兵術考》,《文物》2020年第8期,第65-69頁。
  【9】荊州博物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著:《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年,釋文第181頁。
  【10】南京中醫藥大學編:《中藥大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第3327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1年11月17日09:30。)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