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
作者:何有祖  發布時間:2006-02-20 00:00:00

(首发)

  1.子曰: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生而不因其俗。吳人生七□(年?)而動(墼?)散(?)(文)乎其(膺),延陵季子僑(矯)而弗受。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子貢* 2-1 [1]
  “其”後一字原釋為“所”,陳劍先生釋為“(膺)”,並推測:“簡文有幾個字詞未能準確釋讀,據‘浴(俗)’和‘(膺)’猜想,當與吳人‘斷髮文身’、‘祝髮文身’之俗有關。”甚是。
  原釋為。按:細審圖版,字右部與郭店《忠信之道》簡2忠〇(信)〇(積)而~弗親〇(信)者同。可分析爲從人從民,隸作“”,讀作“文”。此處當作“動(墼?)散(?)(文)乎其(膺)”。《左傳》哀公六年:“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爲飾”。《山海經·南山經》:“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鶏,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動(墼?)散(?)”當是最能體現吳人風俗特徵的物事。
   
  2.夫以衆犯難,以親受△1(祿),勞以成事,印以△2(擅)官,士△3(治)以力  簡10
  (△1)原釋爲“備(服)”。按字疑從“彔”,[2] 讀作“祿”。“受祿”與“犯難”反義為文。
  原釋為“見”。按釋“見”無義。細審圖版,疑隷作“印”。“△2(擅)”原釋文據文意釋,對字則未作隷定。按:△2當從尸從旦,讀作“擅”。《說文》:“擅,專也。”《荀子·君道》“天子三公,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職,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又“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爲信也”。此當以印信而專官事。
  士後一字△3原釋為“(鈎)”,不確。原簡當從司從戈,讀作“治”。此指士治事以力。“力”與上文“勞”相呼應。
   
  3.君子亡(無)所不足,無所有餘,割(蓋) 簡13
  “亡”读作“無”。原釋,細審當隸作“割”,[3]疑讀作“蓋”,屬下讀。


[1]“動(墼?)散(?)”參考蘇建洲、陳劍兩先生意見。編聯從陳劍先生意見。參見蘇建洲:《初讀上博五淺說》,簡帛網首發,2006年2月18日;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首發,2006年2月19日。本文盡量用通行字。引上述文章不另註。
[2]上博孔子詩論9號簡,與之近似。
[3]郭店語叢四18號簡,與之近似。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