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容成氏》33號簡考釋的追記
作者:郭永秉  發布時間:2007-03-04 00:00:00

(復旦大學歷史系)

(首發)

  拙文《從〈容成氏〉33號簡看〈容成氏〉的學派歸屬》在“簡帛”網站發表後,[1]不斷發現有幾處地方須作補正。
  1、拙文對33號簡“泉”字上的殘字作了如下説明:
  《容成氏》33號簡“泉”字上的那個字作“”,雖泐損得很利害,但仔細辨別可以知道,這個字其實很有可能就是“(亂)”字。李零先生把這個字隷定為“”,可以説明此字下部从“又”當無問題。“又”的上部的“”形還是非常清楚的。不過“”形之上比較模糊,確實難以辨別,但可以肯定其左右都有筆畫。我認爲,這些筆畫應當就是“(亂)”字上半部分左右“口”形的筆道,而“(亂)”字上部的手形在圖版上已基本看不見了。《容成氏》43號簡也有一個“(亂)”字,作“”。只要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仔細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它們的寫法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二者泐損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已。
  今按,牛淑娟先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研究概況及字編》的《字編正文·附錄》中早已指出,33號簡的“殘字,概(引者按,原文如此,疑應作“蓋”)為‘’”[2],顯然是正確的。拙文漏引牛先生的意見,是極不應有的疏失,謹 向牛先生與讀者致歉。拙文中對此字的相關考釋應視爲對牛說的補充。
  2、拙文注21所引裘錫圭先生“所”可訓為“所以”說中“《性自命出》簡4‘所好所惡,物也’”之例,承裘先生面告,此例當改作“《性自命出》簡5‘所善所不善,勢也’”。
  3、拙文末尾引《莊子·天下》“墨子稱道曰:‘……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説這是“墨家稱禹爲‘聖’的明證”。《天下》的“形勞天下”,拙文誤作“行勞”,當改正。
  4、裘錫圭先生在《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中指出《淮南子·精神》:“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門,而骨骸反其根(高注:精神無形,故能入天門。骨骸有形,故反其根,歸土也),我尚何存?”一段話可以説明“精屬於天形屬於地”的思想和“人死後神歸天形歸地”的思想之間的聯係。拙文已經説明《漢書·楊王孫傳》引王孫所“聞”的“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等説法與《精神》篇語義相同。裘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還進一步指出:“殷周統治階級又都厚葬死者,這説明他們也有形魄歸地的思想”[3],是非常正確的。這就説明厚葬行爲和“形魄歸地”的思想有著密切關係。秦漢時代厚葬之風同樣興盛,[4]與此類古老思想當然不會沒有關係。楊王孫雖然接受了“精屬於天形屬於地”的古老思想,卻又極力反對厚葬,顯然是以“不加功於亡用,不捐財於亡謂”、“聖王生易尚,死易葬”等理論為背景的,這種思想的改造似乎只能解釋為西漢時代的黃老學説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墨家思想進步成分的吸收。拙文謂“西漢的黃老術既然本來就包含了墨家思想,那麽楊王孫所述的傳説,和墨家的傳説和主張有著密切聯係,也是合乎情理的”,其實還並沒有把問題說得很明白,今作補充如上。

2007年3月2日追記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7年3月2日。)


[1]“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55,2006年11月7日。
[2]牛淑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研究概況及字編》,吉林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李守奎),第125頁。
[3]裘錫圭《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179-180頁。
[4]參見呂思勉《秦漢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531-535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