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説《周公之琴舞》“天多降德,汸汸在下流,自求敚”的釋義
作者:薛培武  發布時間:2022-06-10 14:46:49
(山東大學文學院語言科學實驗中心)
(首發)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第五遂有如下一語:
  五啓曰:嗚呼!天多降德,汸汸在下,流自求敚,諸爾君子,逐(篤)思忱之。[1]
“流”屬下讀是整理者的意見,此與多數研究者的認識不同。整理者對“天多降德,汸汸在下,流自求敚”的注釋如下:
  天多降德,墙盘(《集成》一〇一七五):“上帝降懿德。” 汸汸,读为“滂滂”,《广雅·释训》:“滂滂,流也。”引申为广大。汉焦赣《易林·同人之蛊》:“流潦滂滂。”此以水流喻降德之广被。流,疑读为“攸”,训为所以,见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第六七页。敚,读为“悦”,《尔雅·释诂》:“乐也。”句意言人各自求德而乐之。[2]
後來的研究者對此三句話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討論,筆者《〈周公之琴舞〉“天多降德,汸汸在下流,自求敚”釋義》(以下簡稱“《釋義》”)一文對研究者的主要觀點進行過評議和駁斥[3],請讀者參看。在此基礎上,《釋義》一文同意整理者將“流”屬下讀的意見,還提出“德”指“賢良”,“汸汸”讀爲“彭彭”,“敚”讀爲“擇”的新意見,該文解釋此三句話意爲:“天多降賢德之人,濟濟于下土,各自勉勵以求擇用。”
  《釋義》成文之後,曾請沈培先生指教過,沈先生提出“德”應按一般所理解的“德行”講,并依筆者對“自求敚”的觀點提出“流”讀爲“由”的意見。不過筆者當時并未採信其對“德”的認識,但認為“流”讀爲“由”可備一説。後來,筆者對此有一些新的認識。由於《釋義》一文定稿較早,且目前已刊出,已無法重新修訂和討論。而新的認識又部分地被筆者的一些文章吸收、引用。為了避免因前後觀點不同造成的引用錯誤,筆者在此簡單談談對此的新認識,具體論證則詳另文。
  根據學者對“德”的討論[4],并結合西周的天命道德觀(特別是上天降觀德行的觀念),我們認爲學者普遍將“德”理解爲“德行”比《釋義》一文將“德”理解爲“有德行之人”或“賢良”要契合文義。西周之“德”爲中性詞匯,與後世具有積極意思的“道德”之“德”實不同。“汸汸”一仍《釋義》的意見讀“彭彭”。“流自求敚”的“流”當讀爲“猶”。“流”上古來母、幽部,“猶”上古喻母幽部,兩者讀音接近。《韓非子·十過》“流漆墨其上”一句話,《説苑·反質》對應作“猶漆黑之以爲器”,蕭旭先生認為“猶”是“流”的音誤[5],實當視爲通假關係。“猶”意爲“尚且”,“敚”仍當讀“擇”,“猶自求擇”意爲“(各種德)尚且自求被(天)選擇”[6]。其文下啟“諸爾君子,篤思忱之”一语,借此勉勵君子謹慎修行某种德行,以待天擇(猶文王代商的天命)。
  綜上,我們認爲此三句話當斷讀爲:“天多降德,彭彭在下,猶自求擇”。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第133頁。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第139頁,注[五三]、[五四]。
[3] 薛培武:《〈周公之琴舞〉“天多降德,汸汸在下流,自求敚”釋義》,載《楚學論叢》(第十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21頁。下引《釋義》一文的觀點皆見此,不再出注。
[4] 晁福林:《先秦時期“德”觀念的起源及其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羅新慧:《“帥型祖考”和“内得于己”:周代“德”觀念的演化》,《歷史研究》2016年第3期。
[5] 蕭旭:《〈韓非子〉校補》,花木蘭出版社,2015年,第50頁。
[6] 沈培先生在讀“流”爲“由”的基礎之上,認爲“由自求擇”是“由人間的人各自去求和擇”,“求和擇的對象都是‘德’,意即不同的人可能會選擇了不同的德。”此爲沈先生爲《釋義》一文初稿所提的意見。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2年6月10日09:08。)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