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簡《仲尼曰》獻疑一則
作者:梁静  發布時間:2022-10-01 11:27:54
(武漢大學文學院)
(首發)

  安大簡二中所收的《仲尼曰》一篇,體裁類似《論語》,所記孔子之言與今本不盡相同。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有一點發現。
  簡9-10記錄的兩條仲尼之言,整理者釋文如下:
  中(仲)尼曰:“IMG_256(以)同異戁(難),IMG_257(以)異易▂(易易)。”
  康子(使)人(問)政於中(仲)尼。曰:“丘之未䎽(聞)也。”(使)者退。中(仲)尼曰:“見<視>之君子,亓(其)言小人也。竺(孰)正而可(使)人䎽(問)?”
   
  兩條各有一處難解的話。本文主要關注的是第一條。
  整理者將“易”字下的墨識符號看作重文符號,認為這句話有兩種理解。第一種是將第一個“易”字理解為變異,讀為“以同異難,以異易(異)易”,意思是:把同類之物變成不同性質的很困難,把不同類之物變成不同性質的比較容易;第二種是黃德寬先生的意見,讀為“以同異,難;以異易,易”,將第一個“易”理解為改變,意思是:因為相同而區別起來困難,因為相異而改變起來容易。[1]
  侯乃峰先生也談到對這一句對理解,他認為第二種句讀方式可從,但兩個“易”字中的第一個可解釋爲“異”,且將“同”看作動詞的使動用法,簡文之意是説:將原本有差異的統一成爲相同的,很困難;將原本有差異的分開區別對待,很容易。[2]
  各說無疑很有啟發。但我們認為,如果簡文是將所謂第一個“易”理解為“異”的話,重文符號一定是加在“異”字之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加在“易”字之下的。
  我們認為此處“易”字下的符號只是普通的停頓符號,而不是重文符號。其寫法作,與本篇常見的、幾乎用於每個“仲尼曰”結束後的分章符號明顯不同,後者見於簡1、簡2等處,偶有脫漏,如簡4“其用之勞”下。這種分章符寫法顯然要短一些。這或許就是整理者將“易”下的短橫視為重文符號的原因。
  然而除此處以外,簡文的重文/合文符號都用兩條短橫表示,如簡4的“之所”合文、“小人”合文,簡5“十手指汝,十目視汝,汝於敢為不善乎?蓋君子慎其獨也”之“目視”合文、“汝汝”重文。寫法顯然與“易”下不同。
  另外,簡文使用的短橫符號,其實有兩種用法。除了用作上述的分章符號以外,在每個“仲尼曰”內部,如果內容比較長,有時也會用短橫表示停頓。如上述簡5“敢為不善乎”的“乎”字之下,簡1“芋蘩而實厚,天;言多而行不足,人”之“天”字下,以及簡6“吾不堇其仁”之“仁”下,簡7“古之學者自為”之“為”下等,短橫都是用來表示普通的停頓的。
  因此綜合考慮,我們認為“易”下的短橫也是停頓符,而非重文符。簡文可以讀為:“以同異,難;以異,易。”大意是:消弭差異十分艱難;保持區別(維持現狀/或區別對待),相對容易。
  簡9的“仲尼曰”之後實際上記錄的是兩條孔子之言,一條就是本文討論的內容,其後的“季康子使人問政”,從內容上來說是一條單獨的內容,整理者在釋文中將其另行排列,其實也是考慮到其內容的獨立性。因此,這處短橫不僅是普通的停頓,甚至可能也具有標識一條孔子之言結束的作用。
   


[1]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二)》,中西書局2022年,50頁。
[2] 侯乃峰:《讀安大簡(二)〈仲尼曰〉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22年8月20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0939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2年9月30日13:30。)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