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簡《參不韋》校《墨子》一則
作者:趙曉斌  發布時間:2022-10-01 11:28:44
(荆州博物館)
(首發)

  据新近报道,清華簡有《參不韋》一篇,凡124簡、2977字。簡文原無篇題,內容爲天帝之使者“參不韋”對夏啟的訓誡,故整理者擬題爲《參不韋》。整理者指出:“參”字從晶,從三,三亦聲,可直接讀爲“三”;“不韋”,疑讀“不違”[1]
  筆者正在整理的棗紙簡《詩書之言(甲篇)》中亦見“三不韋”之名(圖一)。簡173、175中有:“於三不韋曰女毋水心天之惪而保於天之又命■”。《詩書之言》分爲四篇(篇名及順序皆今擬),內容是對詩、書類文獻的摘抄彙編,各篇旨趣分別與墨家思想“非命”、“非樂”、“天志”、“明鬼”相關[2]。其中甲篇中多有與傳世本《墨子·非命》上中下三篇中引“先王之書”對應者,“三不韋”即是其中一例。
  《墨子·非命中》:“有於三代不國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國亦言命之無也”。清人孫詒讓撰、今人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斷句爲“有於《三代》、《不國》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國》亦言命之無也。”孫詒讓注:“上有字當讀爲又。蘇云:‘所引蓋古逸書,“不”字疑誤。’詒讓案:‘不’疑當作‘百’,《三代》、《百國》,或皆古史記之名。《隋書·李德林傳》引《墨子》云:‘吾見百國春秋。’‘命三’疑當爲‘今三’,下當脫‘代’字”[3]
  今案:上引《墨子·非命中》“三代”之“代”應爲衍文,“不國”之“國”當爲“圍”字之訛。“圍”即“韋”。“三不圍”即棗紙簡之“三不韋”,亦即清華簡之“參不韋”。因此,《墨子·非命中》原文應作“有(又)於《三不圍(韋)》有之曰:‘女(汝)毋崇天之有命也。’今《三不圍(韋)》亦言命之無也。”棗紙簡《詩書之言(甲篇)》亦可標點爲:“於(於)《三不韋》曰:‘女(汝)毋水心(忱)天之惪(德),而保於(於)天之又(有)命。’■”
   
  附圖一:
  
  棗紙簡173(局部)
   


[1] 石小力:《清華簡〈參不韋〉概述》,《文物》2022年第9期。
[2] 趙曉斌:《湖北荆州棗林鋪戰國楚墓》,國家文物局主編:《2020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21年,第72—75頁。
[3] [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2001年,第277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2年10月1日00:26。)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