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簡《五音圖》試談《內經》的三個音名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3-11-15 15:34:20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內經》中的音名問題,前人已經感慨難解。如明代的張景岳就指出:“此或於古文深晦,向無明注,讀者不明,錄者不慎,而左右上下太少五音之間,極易差錯,愈傳愈謬,是以義多難曉。”[1]近讀賈連翔先生《清華簡〈五音圖〉〈樂風〉兩種古樂書初探》一文,[2]涉及到《內經》音名的討論頗具啟發性。我們率爾操觚,也談一些相關的音名問題,向大家請教。


  賈連翔先生介紹《五音圖》時提到“羽組的高音區記有‘終’,而在曾侯乙墓編鐘中,‘終’則屬於徵的高音。”《靈樞·五音五味》羽組有:衆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3]我們認爲“衆羽”之“衆”即《五音圖》裏的“終”,是羽組的高音。
  “衆”可通“終”。衆與終,並皆章母冬部字。衆的上古音構擬爲*tjuŋs,終的構擬爲*tjuŋ,音近可通。《易·雜卦》:“大有,衆也。”《經典釋文》:“衆,荀作終。”《儀禮·士相見禮》:“衆皆若是。”鄭玄注:“今文衆爲終。”出土文獻亦有衆終相通的例子,《老子》:“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終”,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作“衆”。《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禍終吾不知也。”“終”,銀雀山漢墓竹簡本作“衆”。
  


  “圖中宫組的最高音位置記爲訶(歌),這是過去不曾見過的音名。”《靈樞·五音五味》宫組有: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我們認爲《五音圖》宫組的“訶”,或即《內經》裏的“加”,不必括注爲“歌”。“訶宫”即“加宫”,亦同曾侯乙墓編鐘銘文的“珈”。
  “加”可通“訶”。加屬見母歌部,訶屬曉母歌部,兩字疊韻,聲母見、曉均爲舌根音,音近可通。“加”的上古音構擬爲*kraal,“訶”的構擬爲*qhaal,[4]音近。《左傳·成公十七年》:“同盟於柯陵。”“柯陵”,《淮南子·人間訓》作“嘉陵”。《漢書·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顏師古注:“茄亦荷字也,見張揖《古今字譜》。”  

  《靈樞》有“釱角”、“釱商”,分屬角組、商組。釱,即鉪字。《釋名疏證補》引葉德炯曰:“鉪即釱字也,世、大古字通。”《五音圖》有前綴修飾詞640,賈文認爲其音同“逝”字,並據此指出《靈樞》音名的“桎”與“質”可能都是640(逝)的通假。這個釋讀意見是正確的,唯遺留了“釱(鉪)”字未討論。我們認爲從音韻的角度,“釱(鉪)”也是640(逝)的通假。“釱角”、“釱商”即“逝角”、“逝商”。
  “鉪”可通“逝”。“鉪”从世得聲,世屬書母月部,逝屬禪母月部,兩字疊韻,書、禪旁紐雙聲,音近。“世”的上古音構擬爲*hljebs,“逝”的構擬爲*IMG_1800,亦音近。“世”與“折”,古字通。《廣雅·釋詁》:“䟷,跳也。”王念孫疏證:“《漢書·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如淳注云:‘迣,超踰也。’《史記·樂書》‘迣’作‘跇’。枚乘《七發》云:‘清升踰跇。’揚雄《羽獵賦》云:‘亶觀夫剽禽之紲踰。’迣、跇、紲並與䟷同。”[5]
  需要強調的是,出土文獻目前所見的標音體系用字具有多樣性。我們前述認爲的“衆羽”即“終羽”、“訶宫”即“加宫”、“釱角”與“釱商”即“逝角”與“逝商”,只表示它們之間是相同的音階,未見得其正字就作“終”、“逝”、“訶”。比如,若以曾侯乙墓編鐘銘文與《內經》合證,似乎“加(珈)”要比“訶”更像該音階的正字。不過,這僅僅是通過該字在出土與傳世文獻出現的頻率而論,將來其他的簡帛類文獻出土後說不定會產生新的認知。
  正如賈文所總結的那樣,“五音的高音各有不同的專名,但似乎它們的使用並不嚴格。”《五音圖》給我們的啟發是巨大的,曾侯乙墓的640-1是否表示“反(返)”、“壴(豈)”是否表示“訶(加)”,都是有待深研的問題。  

  整理者在《樂風》的段落提到,簡文的第二個部分:“內容皆以“IMG_256某某IMG_257某某”或“某某IMG_256某某”爲記述格式,文辭簡約且前所未見,這裏只能試作一點推測。“IMG_256”“IMG_257”二詞殊難確解,“IMG_257”前、後之詞則具有明顯的等次關係,在殘損的簡文中已見有“厀下”“厀上”“大下”“大上”“少下”五種,它們也具有兩兩相對的規律,故可推測原應有與“少下”相對的“少上”。“厀”疑讀爲“次”,可位於“大”“少”之間,則完整的等次序列可以是:“大上——次上——少上——少下——次下——大下”。”
  我們懷疑“IMG_256”“IMG_257”二詞,可能是瑟、琴的某種指法。古瑟的彈法,即是將瑟的一端置於膝上,另一端斜置於地,右手彈膝上的弦,左手按中部的弦。IMG_256,疑讀爲“接”或“挾”,理解爲懸持,類似按弦的動作。IMG_257,疑讀爲“抉”,訓爲挑,指彈撥琴弦的動作。《淮南子·修務訓》描述古琴彈奏的場景云:“搏琴撫弦,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可見當時的指法就已非常繁複。左右手的指法,彈奏家有善左手按弦、提弦者,有善右手彈弦、撥弦者,所長不同而風格各異。《類說》提到有善彈琵琶的曹綱和裴興奴,言“其曹綱善爲運撥若風雷,不長於提弦;興奴則長於攏捻,下撥稍軟。”
  古琴譜裏的“減字譜”,造字構型精巧。上言左手指法,下言右手指法,兼及幾徽幾分,是一種集合式的描述。因此我們懷疑《樂風》反復出現的“IMG_256”“IMG_257”二詞,分指左右指法。不過《紅樓夢》中寶玉從黛玉處拿得減字譜已經歎爲“天書”,以今人的思維去揣摩古樂譜更是難上加難。此爲臆說,不敢強解,試爲拋轉,以俟君子再正。
   


[1] (明)張介賓著;郭教禮、張西相、王宗仁主編:《類經評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第118頁。
[2] 賈連翔:《清華簡<五音圖><樂風>兩種古樂書初探》,《中國史研究動態》2023年第5期。
[3] 田代華等整理:《靈樞經》,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第129頁。
[4] 鄭張尚芳著:《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76、405頁。
[5] (清)王念孫撰;張靖偉等校點:《廣雅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29-33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11月15日12:55。)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