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壽餘”名字解詁
作者:羅小華  發布時間:2023-12-23 21:45:19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首發)

  2023年5月,湖北荆州楚都紀南城東郊的秦家嘴M1093科學發掘出土一批戰國竹簡,經室內揭剥,不計小碎片有3910個編號。其中有《四王五霸》(暫名)簡1813中記載“晉文公,亓(其)相咎(舅)图片(犯)、图片图片余、图片(趙)蓑(衰)、图片(隨)之會”,荆州博物馆秦家嘴楚簡整理小组指出:“图片图片余,當以‘图片图片’为氏,‘余’爲名。……‘图片图片余’對應史籍記載中的何人?待考。”[1]
  何有祖先生認爲“http://www.bsm.org.cn/article_pics/pic23/231221/02/image016.png當在)的基础上添加表意偏旁邑,這裏讀作‘魏’,用作邑名”,並指出:“《四王五霸》‘图片图片余’即《春秋事語五》的‘魏州餘’、《史記·秦本紀》的‘魏讎餘’。《史記·晉世家》也作‘魏犫’,而《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也稱作‘魏武子’。”[2]此說甚確。其字當隸定爲“”。
  此人亦見於《左傳》文公十三年,作“魏壽餘”:“乃使魏壽餘僞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其帑於晉,使夜逸。”杜預注:“魏壽餘,畢萬之後。”[3]“壽”與“讎”,皆屬幽部禪紐;“州”,幽部章紐。梁玉繩指出:“魏犫始見於《左》僖廿八。謚武子。亦曰武仲州。”[4]方炫琛先生指出:“魏犫爲晉畢萬之孫,《左》閔元載晉獻公滅魏,以魏賜畢萬,故畢萬孫魏犫以魏爲氏,此即晉三家魏之先也……其稱魏武子,武蓋其謚也。”[5]據此可見,“魏”是以邑爲氏;“武”是謚;“仲”當爲行次。從“魏犫”亦可稱“魏壽餘”“魏讎餘”“魏州餘”“图片余”來看,“犫”“壽”“讎”“州”,與“餘”“余”很可能具有某種關係。《說文》老部、《廣雅·釋詁三》:“壽,久也。”[6]《廣雅·釋詁三》:“餘,久也。”[7]據此,則“壽”與“餘”具有相同的意思,很可能是一名一字,且屬於“名與字有意義上的聯繫”。[8]根據古人名字相連的習慣,“壽”是字,而“餘”是名。《左傳》文公十一年孔穎達正義:“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9]
  綜上所述,“犫”“讎”“州”與“图片”,都是“壽”的假借字;“余”是“餘”的假借字。“魏犫”可分析爲“氏+字”;“魏壽餘”“魏讎餘”“魏州餘”與“图片余”,均可分析爲“氏+字+名”;“魏武子”可分析爲“氏+謚+子”;“武仲州”可分析爲“謚+行次+字”。   


[1]荊州博物館秦家嘴楚簡整理小組:《荆州秦家嘴1093號戰國楚墓出土竹簡選釋》,簡帛網2023年12月21日。
[2]何有祖:《説秦家嘴M1093楚簡〈四王五霸〉所見“魏讎餘”》,簡帛網2023年12月21日。
[3]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852頁。
[4]梁玉繩撰:《人表考》,《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下)》,中華書局1982年,第638頁。
[5]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台灣政治大學(台北)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1983年,第652頁。
[6]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第173頁;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第106頁。
[7]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第106頁。
[8]參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三冊,中華書局1999年第3版,第972頁。
[9]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185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12月22日22:47。)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