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侯之孫書編鐘銘文首句考釋
作者:付强  發布時間:2018-01-30 21:08:43
(上海三唐美術館)
(首發)
   
  最近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M3011出土了8件大小相次的甬鐘,有的疊壓在車馬器下,有的被壓碎,其中4件鐘的鉦、鼓部可見清晰的文字,辨識出的有“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等。《中國文物報》2018年1月30日第4版《晉南東周考古的新突破—陶寺北墓地發現墓祭、喪葬遺跡,新出“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刻銘編鐘》一文對其進行了報導和初步研究。編鐘紋飾呆板,置身于精美的晉國青銅器中相形見絀。晉霸諸侯後,衛國是晉國的盟國,《左傳·文公七年》載:“秋八月,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故也。”這是史籍中晉國和衛國最早的結盟記錄,直至晉定公九年(西元前503年)衛國叛晉。這套編鐘就是在此期間流入晉國的。從目前清理出來的編鐘看,皆有文字,這些不斷面世的編鐘帶給我們的將是一段堙沒兩千餘年的歷史[1]
  我們對鐘銘首句“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做一點考證,某某之孫某某之子這種格式的金文我們搜集一些:
  伯剌戈 □□王之孫,囂中(仲)之子白(伯)剌。春秋早期
  東姬匜 宣王之孫,雍王之子東姬。春秋中期
  次尸祭缶 徐君之孫,利之元子次尸祭。春秋晚期前段
  鄭莊公之孫鼎 余奠(鄭)臧(莊)公之孫,余剌之子。春秋晚期
  庚壺 殷王之孫,右師之子武弔(叔)曰庚。 春秋晚期
  良夫盤 奠(鄭)武公之孫,聖白(伯)之子良夫。春秋晚期
  之乘辰鐘 余徐王旨退之孫,足次留之元子。戰國早期[2]
這種格式的銘文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主要交代作器物者的父親和祖父。這件編鐘的器主是書,他的父親是申子,祖父是衛侯。
  
  衛世系局部
  我們查《史記·衛康叔世家》:“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讒殺太子伋代立至於懿公,常欲敗之,卒滅惠公之後而更立黔牟之弟昭伯頑之子申為君,是為戴公。戴公申元年卒。齊桓公以衛數亂,乃率諸侯伐翟,為衛築楚丘,立戴公弟毀為衛君,初,翟殺懿公也,衛人憐之,思複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後,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壽又無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嘗代惠公為君,八年複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為戴公。戴公卒,複立其弟毀為文公。”[3]衛戴公名申,在位只有一年(BC661),我們認為“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中的“申子”就是衛戴公申,也就是編鐘主人書的父親。人名後面加子這種稱呼是有的,這一問題李學勤先生曾專門研究過,如晋悼公名周,稱“周子”[4]。書是衛戴公申的兒子,我們看衛世系他並沒有接替侯位,接替戴公的是他的弟弟。
   “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中的衛侯不是書的直系的祖父衛昭伯頑,因為昭伯頑沒有繼承侯位,所以不能稱衛侯,我們認為這裡的衛侯應當指衛戴公的祖父衛宣公晉,古人祖父以上皆稱高祖,孫子以下也皆稱孫子,並不一定指的是直系的孫子[5]
  衛侯還有可能指的是衛國的始封君封卫康叔,西周早期的金文稱“康侯”。陳偉先生在研究鐘銘文時指出,春秋金文多見某某之孫某某之子的說法,如邾公鐘銘文“陸融之孫邾公”,句敔夫人簠銘文“有殷天乙唐(湯)孫宋公欒”。從上揭關係比較清楚的數例看,××是某國、某族的遠祖;“孫”則是一種虛指,系後裔之意。以此比照,鐘中的“呂王”大約是在 所屬的氏族發展中某位享有重要地位的先祖,有可能是前述始封于呂的四岳或者始封于許的呂叔(亦稱“甫侯”)。相應地,則可能是許國貴族[6]
  衛戴公申在位只有一年(BC661),屬於春秋中期偏早階段,所以他的兒子書活動的年代也應當屬於春秋中期偏早一點,這套編鐘所鑄造的時代應該就在這個時期。
   
[1] 王京燕、崔俊俊:《晉南東周考古的新突破—陶寺北墓地發現墓祭、喪葬遺跡,新出“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刻銘編鐘》,《中國文物報》2018年1月30日第4版。
[2] 金文辭例信息采自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765-766頁。
[4] 李學勤:《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古文獻論叢》,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第130頁。
[5] 吳鎮烽:《高祖、亞祖、王父考》,《考古》2006年第12期。
[6] 陳偉:《同盟中的諸侯-關於鐘銘文的一點推測》,《燕說集》,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32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1月30日1:51。)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