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說漢簡中的“並塗”、“併塗”
作者:伊強  發布時間:2010-11-08 00:13:2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首發)

  懸泉漢簡裏有種被稱為“並塗”的器具,見於以下簡文:
  五鳳四年九月己巳朔戊子,淵泉丞賀敢言之:大司農卒史張卿所乘傳車一乘,皁[留]黃蓋杆衣各一,皁繪並塗一具,駕一被具,張卿乘,西付冥安,皆完,今張卿還至。(Ⅱ0114③:461)[1]
  至於“並塗”當如何解釋,《懸泉漢簡釋粹》一書無說。從其前後文看,當是一種車馬器。頗疑“並塗”即古書中的“靯”。上古音“並”是並母鐸部,“薄”是並母魚部,二者雙聲,魚鐸陰入對轉。因此從古音上说並、薄相通是合適的。大徐本《說文·日部》:“普,日無色也,从日从並。”《說文解字繋傳》作“竝聲”。章太炎《小學答問》:“《天文志》‘日月薄食’,孟康曰:‘日月無光曰薄。’京房《易傳》‘日月赤付爲薄’,《河圖帝覽娭》亦云‘日月赤凰無光曰薄’。薄正普之耤也。”[2]張家山漢簡《蓋廬》十九簡“日月竝食”,[3]即古書常見的“日月薄食”。此可作“竝(並)”、“薄”相通之證。因此“並”與从“薄”聲的“”相通當無問題。在江陵鳳凰山漢簡中有“溥土一”、“薄土一枚”[4]的記載,裘錫圭先生指出“薄土應該是車上鋪墊用的一種東西”,並解釋說:“《急就篇》第18章:‘鞇鞍鑣鐊’,松江碑本作‘茵茯薄杜鞌鑣鐊’。碑本出於吳皇象本,應該較近於漢代原本。‘杜’从‘土’聲,《急就篇》的‘薄杜’跟遣策的‘薄土’無疑是一回事。《釋名·釋車》:‘靯,車中重薦也。’《廣雅·釋器》:‘靯謂之鞇’,王念孫《疏證》:‘靯,疊韻字。《廣韻》:‘,他胡切。,屧。履中薦也。亦疊韻字。履中薦謂之,猶車中薦謂之靯矣。’漢語雙音節單純詞的兩個音節或並列式雙音節複合詞的兩個詞素,其前後位置往往可以變動。前者如落拓—拓落,溟涬—涬溟,恍惚—惚恍,葱蘢—蘢葱。後者如菜蔬—蔬菜,衣裳—裳衣,人民—民人,朋友—友朋。因此,薄杜又稱靯,是毫不足怪的。王念孫所舉的,音節次序也與靯相顛倒。”[5]”從“余”聲,“塗”以“塗”爲聲符,而“塗”又從“余”得聲,“並塗”也即“”。王念孫曾說:“凡事理之相近者,其名即相同。”[6]因此,“履中薦謂之,猶車中薦謂之靯。”“靯”、“”、“並塗”、“薄土”、“溥土”,當是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另外,羅小華兄提示在居延漢簡中有“併塗”的說法,也應即“靯”、“薄土”:
  正月癸酉河南都尉忠丞下郡太守諸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實字子功年五十六大狀黑色長須建昭二年八月
  庚辰亡過客居長安當利里者雒陽上商里范義壬午實買(置?)所乘車馬更乘騂牡馬白蜀車布併塗載布     157.24A[7]

簡文中“白蜀車”該如何斷讀尚不確定;“載布”之後簡文已缺,因此該如何理解也難以說清。但從前後文看,“併塗”可能就是懸泉漢簡中的“並塗”,“布”當是“併塗”的修飾語。“”字在馬王堆漢墓遣策中多次出現,[8]李家浩先生曾指出當讀爲“漆”。[9]“漆布”見於古書,《後漢書·輿服志》:“漆布輜軿車”。《獨斷》:“冕冠,周曰爵弁,殷曰冔,夏曰收,皆以三十升漆布爲殼……”[10]布併塗”也就是用漆布做成的車薦。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爲2010年11月2日。)
[1]中國文物研究所胡平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德芳編撰《敦煌懸泉漢簡釋粹》,8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丁福保編纂《說文解字詁林》,6858頁,中華書局1988年。
[3]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163頁,文物出版社2006年。
[4]李均明、何雙全編《散見簡牘合輯》,63頁、81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
[5]《說“薄土”》,見《古文字論集》,564頁,中華書局1992年。
[6]《廣雅疏證》,196頁,中華書局1983年。
[7]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259頁,文物出版社1987年;《居延漢簡甲乙編》圖版柒二、919A,中華書局1980年。
[8]參見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255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9]《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14—15頁。
[10]《四部叢刊三編(三二)·獨斷》,上海書店據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版重印,1985年。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