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漢簡草書是正
作者:李洪財  發布時間:2012-09-23 20:08:42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首發)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居延漢簡甲乙編》、《居延新簡——甲渠侯官》、《額濟納漢簡》三種文獻材料通讀後,校對出若干草書釋讀問題。鑒于學界漢簡草書釋讀的文章較少,擬成小文就教于方家。
  關鍵詞:居延漢簡、草字釋讀、草書研究
   
  漢簡草書是文字演變和書法研究上非常重要的資料。但從整個學界來看,對漢簡草書的研究還非常不够。特別是漢簡草書在文字學研究上相對不足,例如漢簡草字的釋讀問題,除了于豪亮先生《釋漢簡中的草書》[1]外,很難再找到專門釋讀漢簡草書的文章。當然在一些漢簡整理的文章中釋讀出個別草字,但漢簡中還有很多草字未釋、錯釋、釋讀不准的問題,只是因爲草書字形變化不定比較難認,所以漢簡釋文中的草字有待專門通校整理。這些文字釋讀的準確性對這些材料的利用及相關研究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漢簡草書的通校工作十分有意義。基于此,我們開始通讀通校漢簡,在讀居延漢簡過程中,發現很多草書釋讀問題,選取一部分草成小文,就教于方家。
  這裏所說的漢簡草書幷不是完全嚴格規範的草書,指的是除了規整隸書以外所有草率寫法的文字。本文所說的居延漢簡包括《居延漢簡甲乙編》、《居延新簡——甲渠侯官》、《額濟納漢簡》三種文獻材料。前兩種簡《中國簡牘集成》釋文最新,糾正以前不少錯誤,以下釋文以此爲底本。額簡以《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釋文爲底本。釋文所用符號皆依底本。爲行文方便,只錄主要釋文。文中所用參考書和工具書具體信息與簡稱見後附參考文獻。以下先列釋文然後作注語說明,所涉及原簡字形不是特別清楚者,稍作電腦處理,修補處理的字附在原字旁,以便更直觀對比。
  (甲乙編3·8)辭:故卅井候官令史,乃五鳳三年中爲候官
  注:中,原簡圖作,非常明顯爲“十”,這支簡很可能是在此字後脫了一個“月”字。
  (甲乙編8·7)□二,庸同縣利里公乘張長□
  注:最後未釋字原簡圖作,很容易認出,乃是“之”。
  (甲乙編10·2B)□陽夏五百□不□□兄行弟病語者,幸爲
  注:“五百□”之未釋字圖如下,乃是“會”字。
  (甲乙編52.5)東里公乘何年廿五。
  注:,原簡圖片作,如果熟悉草書“步”的寫法,一眼即可辨認出此形,實際就是“步”草寫楷化。“步”的漢簡寫法又作(《陳典》,460頁),對比後可確定實際當釋爲“步”。
  (甲乙編65·18)史大夫廣明下丞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如詔書。書到言
  注:相,原簡圖如下,非“相”字,當是“官”字。
  (甲乙編71·23)北行□吞遠執
  注:其中未釋字當是“夾”,原簡圖如下,居231.88:“田北行,出俱起隧南天田,夾河還,入隧南天田。”其中,“夾”字作,于此同形。
  (甲乙編89.13A)羹于一。赤墨畫代二,其一枚破。墨著大杯廿。
  注:代,原簡圖片作,由于釋讀時很容易忽略上面“丶”劃,或誤將“丶”劃當作是上一字筆劃,致使誤釋爲“代”,實際此形乃是“讬”字。此簡B面有“讬”字,原簡作,對比可即知1就是“讬”。
  (甲乙編103·20)敢到敏事
  注:事,原簡圖如,非“事”,乃是“律”,漢簡中“如律令”非常常見,所以“律”之草書字形比較常見,多與此形相近。《陸編》35頁“律”下所收的字形等都都可作對比參考。
  (甲乙編132·39)仁□●賞視事五月放∨循
  注:其中未釋字原簡作,此當是“致”字。居214·17B:“長入十二月奉如比致人七十。”其中的“致”作,與此簡可作參對。
  (甲乙編133.19)未敢還,有報。春月,且貰
  注:報,原簡圖片作,非“報”,當是“檄”。我們將漢簡中常見的“檄”與“報”字形作一番對就會一目了然(見下表)。只是該簡草書誇張,草法不甚標準,致使“檄”與“報”相混。實際這種情况在漢簡的草書中是常會見到,而這些易混的字,只有通過仔細辨析才能明瞭。

報(《陸編》203頁)




檄(《陸編》112頁)




  又,該簡“春”,《居延漢簡甲編》誤釋爲“表”。
  (甲乙編140·4B)家弟寄書,書已□到,獨物未來耳。叩頭□
  注:,《合校》、《甲乙編》皆作“匽”。最後未釋字原簡圖作,乃是“謹”,《陸編》44頁“謹”字下已經收錄,但《集成》未作改正。“謹”字在漢簡中也是比較多見的字,比較容易辨識。
  (甲乙編140·7)□□曰使□至關不還,謹遣廣迹至觀
  注:“使”後未釋字圖如下,乃是“汲”字。關,乃“今”之誤錄,《合校》、《甲乙編》皆作“今”。
  (甲乙編169·3)□告尉、謂尺竟候長□等
  注:“長”後未釋字原簡作,乃“聞”之草書寫法。漢簡中“門”之草書可以寫作“”形,例如,居395.10簡中的“門”寫作“”,居26.11A簡中的“闌”寫作。“耳”的草書可以簡作一筆,例如懷素草書的“聞”字就寫作“”形,與形近。
  (甲乙編199.3)曰:吏卒更寫爲蓬火圖板,皆放辟非。書佐壺平,?
  注:爲,《甲編》釋作“帶”,原簡圖片如1,非“爲”也非“帶”,當是“前”。前,漢簡草書字形如2、3(《陸編》80頁),對比可知,1形即是“前”之草寫。“更寫前蓬火圖板”意思是改寫以前的蓬火圖板。這比“更寫爲蓬火圖板”文義更順暢。
  1 23
  (甲乙編203·29A)移檄,明畫天田,謹迹候,□□迹部
  注:“迹”前未釋字原簡作,當是“流”之俗寫“”。
  (甲乙編214·39)□□早私□十來□日見
  注:“私”後面未釋字,當是“事”,原簡圖作。皇象《急就章》中“事”寫作“”,與此相近。“事”在漢簡中較常見,草法稍有變化,但基本形大致相同。
  (甲乙編234·15)史到□□
  注:“到□”之未釋字原簡圖如,乃是“萬”之草書,居229.54中“萬”作,可作對比。
  (甲乙編238·36A)□請盡力爲子
  注:其中未釋字原圖作,明顯是“禾”字。
  (甲乙編245·90)肩代□
  注:其中未釋字原簡圖作,明顯是“女”字。
  (甲乙編266·5,266·22)□縣□給□柃柱所苟糜□□□一□□□□迎各鄣
  注:此簡斷殘,且字迹不甚清晰,但以下幾個字可以明確。所,原簡作下1形,《甲編》釋作“反”,非也,當是“所”。茍,原簡作下2形,《甲編》釋作“遣”,非也,可以確定此字爲“皆”,5、6兩形(《陸編》66頁)爲漢簡中“皆”之寫法,
  1    2    3    4
  5    6    7    8    9
  可作參考。糜□□,其中兩未釋字原簡分別作上3、4形。3形當是“治”,上7、8形(《陸編》212頁)可作參考。4形爲“虜”,9形可作參考。
  “一”後第三字似“增”,第四字似“樹”,皆不能斷定,存疑待考。
  ,諸本皆釋作“”,正確,集成誤錄。
  (268·6)□令史□卒張□
  注:令史後“□”原簡圖片如下
  1    2     3
  當是“兌”之草書。“兌”之草書難覓,但從“兌”之字草書多見,如“脫”之草書如2形(皇象《急就章》),“說”之草書如3形(《草字編》3708頁),皆可證1形實爲“兌”。
  (甲乙編280·4)京兆尹長安棘里任□方,弩一,矢廿四,劍一。
  注:其中未釋字原簡作,此應“曼”字。曼,漢簡又作(《陳典》407頁)可作參對。
  (甲乙編284·22)調□士吏賀持詣府
  注:□,未釋,原簡圖片如下1,推敲字形知是“賦”,2形爲漢簡寫法之“賦”,
  2(《陸編》124頁)3(《草字編》3554頁)
  3形爲王羲之草書“賦”,可作參考。
  (甲乙編286·3)□到,趣持詣,方適後者。有□
  注:最後一未釋字原簡圖片如下1,字迹雖不十分清楚,但是筆劃軌迹明確,可以確定就是“教”字,2形爲漢簡中“教”的草書寫法,對比一目了然。
  1      2(《陸編》64頁)
  (甲乙編337·10)官謹移□□□爰書一編
  注:其中三個未釋字圖片分別如1、2、3,
  1    2    3
  據圖皆不難辨識,1形單就字形而言釋作“杞”,但漢簡中“札”字常寫作此形(參見居234·35簡),當是“札”字。2形明顯是“卜”,3形乃是“受”之草書。
  (甲乙編482·8)令。十二月甲寅蚤食入。
  注:蚤,原簡圖作,明顯是“免”字,當是誤寫。
  (甲乙編505·34)其錫履□□□□粗服,衣大紅布衣,緣中衣、聶帶,竹簪。素履,仄□十
  注:這支簡集成注釋曰:“本簡記喪服之制。”其中“緣”不知何解,緣、綠形近,此字似爲“綠”之誤。“仄”後未釋字原簡作,乃“殿”字,漢簡中從“殳”與從“攵”常不別,如“段”寫作(《陸編》60頁),“醫”寫作,故此簡中“殿”從“攵”。
  十,橫長竪短,當是“七”。
  (甲乙編512·25),齒五歲,左角□
  注:最後未釋字原簡圖作,明顯就是漢簡常見的“萬”字。
  (甲乙編515·34)省裏沙
  注:裏,原簡圖作,明顯是“者”,漢簡“者”寫法如(《陸編》67頁),可作參對。
  (甲乙編560·24)府從戍卒某等若干人休某等
  注:,原簡圖作,乃爲“貸”,爲漢簡中特殊寫法,《陸編》已經釋出(《陸編》121頁)。
  (額99ES16ST1:14A)……父母爲天下至定號爲新普天莫匪新土索<率>土之賓匪新臣。……(81頁[2]
  注:《校本》曰:“根據文意,‘索’當作“率”;“匪”前脫“莫”字。(7頁)按:新土,《注釋》與《校本》均無异議,原簡作,字形明顯是“斬正”二字。《校本》中謝桂華指出“普天莫非新土”是文獻中常見到的“普天之下莫非新土”的省略(151頁),但未說明“新土”原簡爲何作“斬正”。新、斬草書字形非常接近。同一支簡中“新”字三見,另外兩處字形分別爲。皇象《急就章》,斬寫作“说明: c:userslihcppdatalocalTheWorldChromeUser DataTempAA.gif”,新寫作,兩字草書字形十分接近,草書楷化後書寫易訛混。“斬正”是應是“新土”之誤。
  (額99ES16SF1:5)“雜作二品□。”(92頁)
  注:白,原簡作。非白,應是“完”字。重新斷句爲:雜作二品,完。此簡爲記物薄。同書219頁,2000ES9SF3:9A簡中,完作。可互勘。
  (額2000ESF2:1B)……春言歸,蓋臧田不榖,君大怒,□□政貸書數札。叩頭……(178頁)
  注:榖,原簡作,漢簡中“榖”確實有作此形,但在此簡中似不當釋爲“榖”,當釋爲“報”字。報,漢簡草書或寫作(《陸編》,203頁)。此句理解爲“藏田不如實上報”更合適。政,原簡作,非是,當是“願”。《額》99ES16ST1:15A中“亟願”之“願”作,與此近同。貸,原簡作,非貸字,而是“候”字。貸,漢簡草書作(《陸編》121頁),皆作內外結構。候,漢簡草書作[3],皆與此形相合。
  (額2000ES7SF2: 2A)元延元年九月乙未朔戊辰之□……(179頁)
  注:乙未,《注釋》以爲不合日曆,推測“未”爲“丑”之誤。(48頁)其實,這裏不合日曆表幷不僅僅是因爲字誤,還與西陲邊塞漢簡中特殊紀年現象有關。文字上,漢簡草書中乙、己常常相混不分,要靠上下文來確定,“乙未”也可能是“己未”,下面暫按“己未”推算。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中專門論述了懸泉漢簡中一些一年出現兩個年號,或者與改元不符的情况。[4]如書中《懸泉漢簡紀年簡列表》中,統計出漢成帝時所用年號出現了2支“元延五年”紀年簡,而西漢元延年號只用了“四年”,沒有“元延五年”,兩者相差一年。就是說“元延五年”其實是“元延四年”。相差的這一年正是解决本文這支紀年簡與日曆不符的關鍵。通過查找,在《二十史朔潤表》中,元延二年九月是己未月。如果要月份相符的話,“元延元年九月乙未”中的月份,應該是“九月己未”,這樣一來,日曆表中“元延二年九月己未”與此簡中的“元延元年九月己未”年份正好相差一年。所以說這支簡確切的時間應該是“元延二年九月己未”,否則這支簡的曆日無法解釋。
  (EPT4.96)□瀆
  注:瀆,原簡圖作,應作“償”。
  (EPT51.96)□使者周君表衰留部中,候長赦∠嘉、隧長親等舉表留遲,
  注:親,原簡圖作,文物本闕釋,非“親”,當是“殷”字。
  (EPT65.29)□皆穹空,君哀與爲
  注:未釋字圖如下,當是“疾”字。《肩水金關漢簡》73EJT9:29B簡中“去疾”之“疾”作,可與此字形相對勘。
  (EPT65.32)天,即毋刑裝。毋已遣。□欲及和□相隨之,
  注:第一個未釋字原簡圖作,當是“誠”字。居84.21:“人丞誼誠北隧。”簡中“誠”寫作,可作參對。第二個未釋字原簡圖如,當是“溫”字。
  (EPT65.230)□□車馬中央,未合廿步,溜漉不可
  注:“車”前一未釋字原簡圖如下,當是“勝”字。
  (EPT65.279)□□候長在河北
  注:第一未釋釋字原圖作,乃是“尚”字。
  (EPT65.318)以上臣謹問匡息師,受□氏,
  注:未釋字原圖作,當是“閻”之草寫。漢簡中“門”之草書皆作“”,後世“閻”之章草作(《草字編》3987頁),可作參對。
  通過以上草書釋讀,不難發現,很多未釋草字幷不難釋,有很多字幾乎是稍懂些草字就可釋出,這說明在很長時間裏學者們在利用漢簡資料時,缺少對原簡字形、字迹的深入研究,如果進一步對原簡查對、梳理相信還會發現很多問題。而且,在校讀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出土時間越早的簡釋文錯誤越多。這從上面的居延老簡、居延新簡、額濟納簡中所發現的錯誤數量就可以看出,老簡錯誤最多,很多錯誤也不難發現,新簡相對較少,額濟納簡最少,而且所見錯誤要很仔細才能察覺,這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學界對新出漢簡的研究研究水平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不能不說現在學界普遍存在“喜新厭舊”之風。當然,不斷跟進新材料固然重要,但是這種“喜新厭舊”之風至少不應該是文獻整理者所有。另外,在釋讀中也可以看到,因爲一些草字書寫不規範標準,致使這些字形難以確認,所以我們正試圖作漢簡草書字形彙編,通過字形排比,來更好的解决未釋讀草字。
   
  參考文獻及文中簡稱
  編委會《中國簡牘集成》,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簡作“集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漢簡甲乙編》,中華書局,1980年。簡作“甲乙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居延漢簡甲編》,中華書局,1952年。簡作《甲編》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簡—甲渠侯官》,中華書局,1990年。文中只列編號。
  魏堅《額濟納漢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簡作“額”。
  孫家洲《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文物出版社,2007年。簡作《校本》
  陸錫興《漢代簡牘草字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簡作《陸編》
  陳建貢《簡牘帛書字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簡作《陳典》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照《居延漢簡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簡作《合校》洪鈞陶《草字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
  雷長巍《額濟納漢簡注釋》,2008年西南大學碩士論文。文中簡作《注釋》
  洪鈞陶《草字編》,文物出版社,1989年。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爲2012年9月22日。)


[1]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中華書局,1985年1月,241-259頁。
[2]爲便于查找每簡後都列出《額濟納漢簡》中圖片頁碼。
[3](日)佐野光一編《木簡字典》,雄山閣出版社,1985年,61頁。
[4]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37-68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