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敦煌漢簡地名補釋
作者:趙海龍  發布時間:2014-09-19 09:23:40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2012級碩)
(首發)

  關於居延、敦煌漢簡地名的輯錄,吳昌廉先生、何雙全先生首先做了考釋[1],然而誠如周振鶴先生所言,由於吳昌廉先生所輯只有居延舊簡的地名,何雙全先生的輯錄則有不少的錯誤,因而周振鶴先生在此基礎上,廣泛征引居延、敦煌以及其它可見的簡牘材料,對其中的地名做了集中的匯釋考校[2],這對人們認識這些簡牘的地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晏昌貴先生之後對周先生的輯錄又做了一定的輯補[3],然而筆者翻閱居延新舊簡、敦煌簡牘之後發現,這里面仍然有一定的缺失,這里筆者主要根據《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居延新簡》[5]以及《敦煌漢簡釋文》[6]等簡牘,對周振鶴先生的漏輯之處進行補釋,以期可以使得居延敦煌漢簡的地名可以更加完整而系統地呈現,從而更好地利用這批簡牘中的地名,由於這些簡牘中的地名相當繁複,疏漏之處難以完全避免,還待來日進一步增補釋定。
  文中所敘地名順序依從《漢書·地理志》,體例則依從周振鶴先生,即集中輯錄不與周振鶴先生文中相重複的縣名與里名,單獨出現的郡名、里名則不再輯錄。
   
  1.戍卒河東陽□                 44·28
  《漢書·地理志》河東郡轄有平陽縣和大陽縣,沒有轄有以“陽”字起始的縣,則此條簡文不應為郡縣名,周振鶴先生指出:“表示戶籍的兩個基本地名,即縣名和里名,在某種意義上比郡國名和鄉名來得重要。”[7]筆者以為,此條簡文的記載應遵循此原則,即“河東”應當為縣名,《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縣,莽曰河東,類似的簡文在居延漢簡以及肩水金關漢簡中均可以見到:
  廿八受河東左尉丞食平賈                284·34
  河東池北呂弘                          73EJT24:241
據《後漢書·百官志》應劭漢官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明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8]由此可知, 284·34條簡文中的“河東”為一縣名無疑,《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安邑縣,莽曰河東,可以為據。73EJT24:241條簡文中的河東亦當為一縣名,這一點筆者在《<肩水金關漢簡(二)>地名補釋》中已經詳敘。由此可知,44·28條簡文所記載應為河東縣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2.戍卒河東安邑□口里         285·25
  由此條簡文可知,河東郡安邑縣轄有“□里”,這里周振鶴先生沒有輯錄,然而在處理類似的里名缺失情況時,如河東郡平陽□里,河南郡苑陵□□里,張掖郡昭武□里時,周振鶴先生都有輯錄,因而據此原則,應當輯補。
   
  3.臨澤隧卒河東襄陵平望里馬長居                敦煌·二六○
  臨澤隧卒河東襄陵平望里馬長居                敦煌·八七一
  這兩處的簡文完全一樣,由簡文內容可知,河東郡轄有襄陵縣平望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4.河東騏□陽里梁□孫               敦煌·七二二
  《漢書·地理志》河東郡轄有騏侯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記載,騏侯駒幾,漢武帝元鼎五年五月封,漢成帝陽朔二年無後國除,成帝元延元年紹封,表注北屈[9],由此可知,河東郡騏侯國應在武帝元鼎五年以後始出現,並且是裂河東郡北屈縣所封。我們知道漢簡中記載的縣邑若是為侯國,必明確標明,而此條簡文中的“河東騏”後只殘缺一個字,所以可以排除此條簡文中的“騏”為侯國的可能,則“騏”只能為縣邑。然而河東郡騏縣在封建侯國之前史書並無記載,並且《漢書》表注北屈,也證明了“騏”應當是封建侯國之時才得以出現,由於騏侯國在漢成帝陽朔二年國除,在成帝元延元年紹封之前,騏應當是作為縣邑存在的,此條簡文所記載的時間應在在陽朔二年至元延元年之間。由於周振鶴先生沒有輯錄此條地名,故應當增補之。
  馬孟龍根據漢武帝的廣關政策,認為“騏侯國”或許表注有誤,懷疑“騏侯國”不在河東郡境內[10]。根據此條簡文可知,騏縣確實屬於河東郡無疑,騏侯國並沒有因漢武帝的廣關政策而進行遷徙,由此我們也可以重新審視漢武帝的廣關政策與侯國遷徙的關系。
   
  5.顯明隧戍卒河東郡□新里魏宜生           敦煌·六八六
  此條簡文所記載的應是河東郡某縣新里,由於簡文殘缺,縣名不得而知,《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河東屬縣,解、垣、彘、楊、絳、騏皆為單字縣名,因而無法判斷其具體的縣名為何,不過依據周振鶴先生輯錄地名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6.本為騎士有詔發詣五原郡稒陽當從          敦煌·七○○
  《漢書·地理志》五原郡無稒陽縣,疑簡文中“稒陽”或為里名,周振鶴先生漏輯,依據周振鶴先生輯錄地名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7.上黨郡五鳳四年戍卒壺關修成里閻備          敦煌·一○六八
  由此條簡文可知上黨郡壺關縣轄有修成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8.戍卒河南郡洛陽安里公士郭區                敦煌·一五五五
  由此條簡文可知河南郡洛陽縣轄有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9.熒陽春       62·4
  此條簡文中的“熒陽”,即《漢書·地理志》河南郡滎陽縣,依據此條簡文可知,“熒陽”為縣名,則其後的“春”字應為里名或里名的一部分,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按周振鶴先生漏輯此條簡文或許是受到居延漢簡中另一條簡文的影響:
  熒陽西鄉春成里  171·5
雖然62·4所記載的“春”可能為春成里的缺文,但是並沒有可靠的證據,故應增補。
  10.若絕城同心士京縣壽里錢況年三十五乃乙亥□/        敦煌·二八一A
  由此條簡文可知河南郡京縣轄有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11.京威里高子雅田卅畝                 敦煌·二〇一六
  京縣,《漢書·地理志》屬河南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河南郡京縣轄有威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12.河南郡新成當利里幹克字子遊神爵五年正月王成過東卩  敦煌·一二九六A
  由此條簡文可知河南郡新成縣轄有當利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13.東郡範第二絳昌八人
  東郡範第三孫青良                     敦煌·一○一六
  範縣,《漢書·地理志》屬東郡,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14.以食田卒東郡□□□里大夫許都          334·7
  此條簡文中的縣名與里名缺失,依據周振鶴先生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15.陳留郡公兆口 口                        敦煌·一九四二
  《漢書·地理志》陳留郡無公兆縣,則公兆或為里名,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16.戍卒潁川郡郊邑子長里狐柱                敦煌·八一七
  富貴隧戍卒潁川郡陝業丘里張丁四石具弩一            敦煌·八二九A
  《漢書·地理志》潁川郡轄有郟縣,無有“郊”或“陝”縣,馮小琴先生認為這兩條簡文中的“郊”或“陝”應當是“郟”之訛[11],由此可知,潁川郡應郟縣應當轄有長里和業丘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17.戍卒潁川郡高年里                         敦煌·一三○六
  此條簡文所記載為郡里名,不過依據周振鶴先生輯錄地名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18. 灈陽□□里張                          510·2
  灈陽,《漢書·地理志》屬汝南郡。此條簡文中的里名缺失,依據周振鶴先生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19.魯陽□□里王                              350·21
  魯陽,《漢書·地理志》屬南陽郡。此條簡文中的里名缺失,依據周振鶴先生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20.庭隧卒濟陰壽貴里牟?羊韋七枚                EPT40:187
  漢代有濟陰郡,無濟陰縣,則此條簡文中的“濟陰”應為郡名,不過依據周振鶴先生輯錄地名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21.□材阿陽丞公孫彭假印一章阿陽丞印             EPT59:233
  阿陽,《漢書·地理志》屬平原郡,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22.府書曰隴西略陽女子召宮                        EPT51:374
  略陽,《漢書·地理志》屬隴西郡,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23.漢中郡安陽承□里                             90·76
  由此條簡文可知,漢中郡轄有安陽承□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按周振鶴先生漏輯此條簡文或許是受到居延漢簡中另一條簡文的影響:
  漢中郡安陽承虎里褒益壽                     90·25,513·26
  雖然90·76所記載的“承”可能為承虎里的缺文,但是並沒有可靠的證據,故應增補。
   
  24.戍卒故道平鄉里蔡育年二十九                  敦煌·二六四
  故道,《漢書·地理志》屬武都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故道轄有平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25. 卒故道市陽里楊崔年三十三                 敦煌·二六八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故道轄有市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26.戍卒故=道=里上官宏年二十五                 敦煌·二六九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故道轄有故道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27.戍卒故道官里董獲年三十八                    敦煌·一○○九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故道轄有官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28.戍卒何池大昌里上官詡年二十                  敦煌·二五五
  何池,《漢書·地理志》屬武都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何池縣轄有大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29.戍卒何池下賁里李東年二十三                  敦煌·二五六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何池縣轄有下賁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0.戍卒何—池—里王晏年三十                     敦煌·二五七
  戍卒河=池=里王育年二十桼                          敦煌·一○○八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何池縣轄有何池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1.戍卒何池耶里綠詡年二十桼                    敦煌·二五八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何池縣轄有耶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2.戍卒河池上里期毋伯年三十八                 敦煌·二七二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何池縣轄有上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3.戍卒循成富里左豐年三十五省府木工美水          敦煌·二五三
  循成,《漢書·地理志》屬武都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循成縣轄有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4.戍卒循成泉里索歆年三十                       敦煌·二七○
  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循成縣轄有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5.戍卒下辨竹里成眾年二十六省府                 敦煌·二五四
  下辨,《漢書·地理志》屬武都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武都郡下辨縣轄有竹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36.觻得騎士池□                               116·19
  由此條簡文可知,“池”字應為觻得縣轄有的里名或里名的一部分,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37.居觻得安                                   239·10
  由此條簡文可知,“安”字應為觻得縣轄有的里名或里名的一部分,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38.日勒騎士□□里趙捐                               521·1
  此條簡文中的里名缺失,依據周振鶴先生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39.止北燧長居延累山里公乘徐殷年卌二              35·16,137·13
  由此條簡文可知居延縣轄有累山里,晏昌貴先生已經指出,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關於居延累山里的記載,居延漢簡猶有五條可證,分別如下:
  止北隧長居延累山里公乘葉道年廿八                      52·19
  居延書曰累山里女子                                 231·27
  居延累山里上造莊立年                                  EPT13:7
  上造居延累山里年卌八歲姓周氏建武五年八月中除為甲      EPT68:16
  狀辭曰上造居延累山里年卌八歲姓周氏為                  EPT68:93
  居延累山里吳詡年亖十                                  EN:8
   
  40.完城旦錢萬年坐蘭渡塞初元四年十一月丙申論初元五年八月戊申以詔書施刑故戍卒居延市                          227·8
  由此條簡文可知,“市”字應為居延縣轄有的里名或里名的一部分,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41.大夫居延都里年卌八歲姓鄭氏為甲渠                  EPT48:5
  由此條簡文可知居延縣轄有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42.居延□里家去官七十里                          EPT56:424
  此條簡文中的里名缺失,依據周振鶴先生的體例,應當增補之。
   
  43.吞胡?長祿福慈里上造賈?年廿三                 敦煌·六七六
  祿福,《漢書·地理志》屬酒泉郡。由此條簡文可知酒泉郡祿福縣轄有慈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4.敦煌武陽里李稚賓記                      敦煌·二四八
  敦煌,《漢書·地理志》屬敦煌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武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5.就人敦煌高昌里滑護字君房                  敦煌·二八二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高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6.博受就人敦煌利成里張賀字少平               敦煌·二八三
  虜隧長敦煌利成里孫世年卅六元康三年七月戊申除      敦煌·一○三五A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利成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7.戍卒敦煌武安里□□年廿五                   敦煌·五九三
  玉門千秋隧長敦煌武安里公乘呂安漢年卅七歲長七尺六寸    敦煌·一一八六A)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武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8.竝葆敦煌壽王里田儀年廿八歲長六尺五寸        敦煌·六八一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壽王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49.玉門卻適候史敦煌如昌里公乘                   敦煌·九四四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如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0.虜候史敦煌大富里呂遂成年卌五五鳳二年三月戊戌除      敦煌·一○三五A)
  □□地再地再拜伏地地再  敦煌大富里亭長樂            敦煌·一七九四A)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大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1.護從者敦煌對宛里?寳年十八              敦煌·一一四三
  護從者敦煌對宛里?寳年十八              敦煌·一一四四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對宛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2.相私從者敦煌始昌里陰□年十五           敦煌·一一四六)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敦煌縣轄有始昌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3.隧長郊榖閑田常利里上牛康年三十五           敦煌·二五
  戍卒效穀常利里張詡年三十                   敦煌·二五二
  大煎都候長效穀常利里上造張陽年三十六       敦煌·二七九
  郊榖,《漢書·地理志》屬酒泉郡。由這三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郊榖縣轄有常利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4.就人效穀益壽里鄧尊                   敦煌·二八四
  就人效穀益壽里鄧尊少不滿車兩未豢           敦煌·二八五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郊榖縣轄有益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5.廣漢隧候史效穀得玉里衛                  敦煌·一二六一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郊榖縣轄有得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6.效穀西鄉高議里賈破虜隧長按               敦煌·一二七一A
  破虜隧賈按效穀西鄉高議里賈按□           敦煌·一二七一B
  由這兩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郊榖縣轄有高議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7.效穀陽玉里蓋安車一兩                    敦煌·一○五八
  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郊榖縣轄有陽玉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8.戍卒龍勒壽里王鳳年卌五                  敦煌·八一八
  龍勒,《漢書·地理志》屬酒泉郡。由此條簡文可知敦煌郡龍勒縣轄有壽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59.範君上月廿一日過當曲言竇昭公到高平還到不通
  天子將兵在天水聞羌胡欲擊河以西
  今張掖發兵屯諸山穀麥熟石千二百帛萬二千牛有甲馬
  如故七月中恐急匆匆吏民未安             EPF22:325A
  《漢書·地理志》臨淮郡轄有高平侯國,安定郡轄有高平縣,另外山陽郡橐縣,莽曰高平。依照簡文的記載,簡文中的高平屬安定郡,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60.雲中郡雲中城下里王純                     敦煌·七○○
  由此條簡文可知雲中郡雲中縣轄有城下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61.私從者廣陵嘉平里丘醜羊二頭               敦煌·七八八
  廣陵,《漢書·地理志》屬廣陵國。由此條簡文可知廣陵國廣陵縣轄有嘉平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62.□陽夏五百□不□□兄行弟病語者幸為        10·2B
  《漢書·地理志》陽夏屬淮陽國,此條簡文所記載的地名應為陽夏縣五百里,周振鶴先生漏輯,應增補之。
   
  63.任城國亢父縑一匹幅廣二尺二寸長四丈         敦煌·一九七〇A
  章帝元和元年“夏四月己卯,分東平國,封憲王蒼子尚為任城王。”[12]任城國始封於章帝元和元年,知此條簡文所記載的時間為東漢時期,亢父,《續漢書·郡國志》屬任城國。周振鶴先生漏輯,應當增補之。
   
  64.書吏胡風私從者零縣宜都里胡駿年三十長七尺二寸      敦煌·二八○
  兩漢時期皆無零縣,武陵郡轄有零陽縣,零陵郡轄有零陵縣,此條簡文中的“零縣”或有缺字,應當為零陽縣或零陵縣,依例可補。
   
  65.戍卒修成當利里楊馮年三十                敦煌·一○一○
  兩漢時期既無修成郡,亦無修成縣,《漢書·孝景王皇後傳》記載,漢武帝母王太後,“微時所為金王孫生女俗,……武帝始立,……因賜湯沐邑,號修成君。”[13]漢代邑與縣等,不知此修成邑是否為簡文中的修成,存疑。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9月19日08:18。)


[1]吳昌廉:《居延漢簡所見郡國縣邑鄉里統屬表》,《簡牘學報》第7期,1980年。何雙全:《<漢簡·鄉里志>及其研究》,《秦漢簡牘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5-235頁。
[2]周振鶴:《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周振鶴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16-242頁。
[3]晏昌貴:《增補漢簡所見縣名與里名》,《歷史地理》第二十六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9-255頁。
[4]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
[5]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與第四燧》,文物出版社,1990年。
[6]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
[7]周振鶴:《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周振鶴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16頁。
[8]司馬彪:《後漢書》志第二十八《百官志五》,中華書局,1965年,第3623頁。
[9]班固:《漢書》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華書局,1962年,第654頁。
[10]馬孟龍:《西漢侯國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26頁。
[11]馮小琴:《居延敦煌漢簡所見漢代的“邑”》,《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
[12]範曄:《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本紀》,中華書局,1965年,第146頁。
[13]班固:《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中華書局,1952年,第3947-3948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