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藏漢簡《趙正書》札記二則
作者:姚磊  發布時間:2016-01-01 13:13:12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首發)
   
一、先編後寫

  對於簡冊的編聯,李天虹先生認爲:“文字或爲編綸所壓的簡冊,是書寫完畢後再編綴起來的;綸線上下的文字間距較大,與同簡其他文字的間距疏密不等的簡冊,則系先編後寫。”[1]馮勝君先生認爲:“如果簡上的文字或符號寫在了編聊的痕跡上(有的時候編聯的痕跡已經將文字的部分筆劃破壞),那麼就表明該簡上的文字是在編聯之前就已經寫好的。”[2]《趙正書》三道編繩,存有契口。編繩上下文字間距較大,不存在編繩壓字的情況,屬於“先編後寫”。如下:
     
  8-15號簡                                                     40-47號簡

  漢簡中,與《趙正書》編聯一致的是武威漢簡中的王杖十簡,“武威出土竹木簡《儀禮》和王杖十簡,也都是先編後寫,所以凡編繩所過之處空格不寫。”[3]我們可以把《趙正書》與王杖十簡作一對比,如下:
   
    
  《趙正書》32-39號簡                                          王杖十簡

  《趙正書》與王杖十簡均爲三道編繩,編繩不壓字,當屬“先編後寫”。
   
二、刮削未盡

  王寧先生認爲:“《趙正書》的抄手並不精細,抄寫錯訛脫漏現象時見。”[4]可從。仔細觀察知,《趙正書》刮削亦較爲普遍,且存在刮削未盡的情況。
  11號簡存在刮削未盡的情況,31號簡與其內容一致,可作對比,如下:
      
                    11號簡             31號簡

  22號簡“福”下一字(A),整理者釋爲“也”,恐非。我們把A與《趙正書》中的“也”字作對比,如下:
   

22號簡紅外

22號簡彩圖

24號簡

33號簡

9號簡

14號簡

26號簡








A

A






   
  對比發現,在字形上,A並不與“也”一致。結合紅外、彩色圖版看,A有可能是個錯字,然後被書手削去,留一部分殘筆在竹簡上。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1月1日13:00。)
[1]李天虹:《<性自命出>的編聯及分篇》,《簡帛研究二〇〇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49頁。
[2]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第204頁。
[3]甘肅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武威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第58頁。
[4]王寧:《讀北大漢簡<趙正書>札記》,簡帛網,2015年12月11日。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