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國除詔書》讀札(續)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2-01-26 16:19:45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M1:1506-4釋文作:
  乃以□□故主也」  中國□饒之地合六縣以為國 M1:1506-4
  “故”上一字,《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海昏侯國除詔書〉》一文未釋。[1]該字圖版作IMG_7354,當“不”字。“不”字在詔書中多次出現,足資參照。字形對比見表1:  

表1
M1:1506-4   M1:1506-5   M1:1506-6   M1:1506-8AM1:1506-8B
IMG_7354  IMG_7356  IMG_7355  IMG_7357  IMG_7358  

  觀察木牘圖版,在“以”字與“不”字之間,似有容留兩字的空間而非一字。故釋文宜調整為:
  乃以□□不故主也」  中國□饒之地合六縣以為國 M1:1506-4
  “□饒之地”當與文獻常見的“廣饒之地”和“肥饒之地”意思相近。《史記·平準書》:“郡國頗被菑害,貧民無產業者,募徙廣饒之地。”[2]《漢書·陳勝項籍傳》:“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3]  

  M1:1506-8釋文作:
  禮,與聞政事。賀不悔過自責,乃恨於廢,大罪仍顯,暴布海內。」明詔又重以大惠,不忍致法削貶戶邑,終不變1851101013。羞仁以親=義以 M1:1506-8[4]
  “與聞政事”中的“與”,當讀為“豫”。《漢書·蕭望之傳》:“幸得不坐,復賜爵邑,與聞政事,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教子上書,歸非於上,自以託師傅,懷終不坐。”師古曰:“‘與’讀曰‘豫’。”[5]與(豫)聞政事,指劉賀依然可以參與政事。這是在貶抑後給予他的優待,但劉賀不加感恩反懷恨在心,下接的詔書內容“賀不悔過自責”可以說明。
  “1851101013”,即“啎”,逆也。“變1851101013”,即改變過去悖逆的錯誤。詔書中“變1851101013”前綴“終不”,表示劉賀並沒有改過自新,有負天子的“大惠”。
  “仁以親=義以”的斷讀應為“仁以親親,義以”,其中對“仁”和對“義”的態度應該是相近的。楊博先生指出該句化用了《中庸》的“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6]用此,可能是讚美宣帝將劉賀封為海昏侯的行為是“親親”之舉。[7]
  我們贊成楊文的分析,但也發現在“終不變1851101013”與“仁以親親”之間的“羞”字,無論是放在前句,還是放在後句,都難以在文意上疏通曉暢。細審字形,該“羞”字圖版作IMG_7403,我們頗疑它為“盖”字的形訛誤釋。北大藏西漢竹書的“盖”字作屏幕快照 2022-01-25 下午9.15.51,武威漢簡的“羞”字作屏幕快照 2022-01-25 下午9.18.21,細審詔書中的這個字,其實更近“盖”字。[8]
  若釋該字為“盖”,則前述文意的矛盾就渙然冰釋了。“盖仁以親親”中的“盖”,作虛詞剛好成為接下來化用《中庸》詞句的發語開端。“盖”作“盖聞”,表聽說之意。《復東平王削縣詔》中,“盖”字就有相近的用法:
  盖聞仁以親親,古之道也。前東平王有闕,有司請廢,朕不忍。又請削,朕不敢專。惟王之至親,未嘗忘於心。今聞王改行自新,尊修經術,親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朕甚嘉焉。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其復前所削縣如故。[9]
  《漢書·宣元六王傳》記載,東平思王劉宇曾被下詔削去樊、亢父兩縣,三年之後漢成帝顧念宗亲之義,恢復了之前被削去的兩縣。詔書的開頭同樣化用《中庸》篇,說“盖聞仁以親親,古之道也。”我們認為海昏侯國除詔書中的“盖仁以親親”,和成帝恢復東平王縣邑詔書的“盖聞仁以親親”,是十分接近的用法和措辭。在說明天子詔書的意圖時,多以典籍中的話作為行動的動機。彰顯天子仁德的同時,也增加詔書文辭的嚴謹。
  據此,M1:1506-8釋文可調整為:
  禮,與(豫)聞政事。賀不悔過自責,乃恨於廢,大罪仍顯,暴布海內。」明詔又重以大惠,不忍致法削貶戶邑,終不變1851101013(啎)。盖仁以親=義以 M1:1506-8
   


[1] 楊博:《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海昏侯國除詔書〉》,《文物》2021年第12期,第61-73頁。
[2]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3年,第1717頁。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13年,第1821頁。
[4] 釋文從《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海昏侯國除詔書〉》,標點為筆者所加。
[5] 同[3],第3287頁。
[6] 鄭玄注、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012頁。
[7] 同[1],第72頁。
[8] 若釋作“羞”字有兩個明顯的字形上的疑點:一是,上部所從的“羊”按照常見寫法,中間的豎筆會變成撇畫,而詔書中的這個字該豎筆根本沒有“出頭”;二是,其下部所從的“丑”,通常的寫法中,中部的橫筆往往會拉長,而詔書中的字這一橫筆缺失。
[9] 同[3],第3323-3324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2年1月25日22:24。)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