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漢簡9.2簡試釋
作者:魏德勝  發布時間:2022-07-05 09:05:33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首發)

  《居延漢簡》9.2是一枚三棱觚,A、B、C三面有字。此前根據北大藏漢簡《蒼頡篇》已經可以確定9.1A、B、C系《蒼頡篇》第五章無疑。而9.2簡與9.1簡形制一致,都是三棱觚,內容也可確定是《蒼頡篇》。林素清《蒼頡篇研究》已指出居延9.2簡屬《蒼頡篇》。只是這枚觚磨蝕殘損嚴重,可以看清的字跡很少。史語所的新釋文爲:
  9.2A      □□□□帶□□□□玕□□□ 
  9.2B      進□狎習嬖愛□ 
  9.2C      □□□
  《居延漢簡甲乙編》、《居延漢簡釋文合校》等都錯釋較多,這裡就不討論了。
  2019年中華書局出版《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雖然因沒有明確的出土來源情況而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但張傳官(2021A)的研究表明,“木牘所抄錄的《蒼頡篇》內容(尤其是以往未見的一些文句),絕非後人所能贗作”,“其內容所提供的新知,絕非現代人所能臆測”。我們同意他的判斷,《居延漢簡》9.2簡可以進一步證明新見漢牘《蒼頡篇》的價值和真實性。
  《新見漢牘》:
  第七  稻粱黍糜,麥飯食。□□□,痀□□。……[麮](第一行)
  秫釀釋酨。駔徒好美,冠帶環佩。(第二行)
  進御狎習,嬖愛(第三行)
  與《居延漢簡》9.2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它們同屬漢代閭里書師本《蒼頡篇》第七章的內容。其中“狎習嬖愛”完全一致。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居延漢簡》原釋文的順序有誤,應是C、A、B,且釋文也可以改進。
  原C面應對應於漢牘的第一行,第一字缺,據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3502簡以及新見漢牘可補“稻”字;第二字有殘畫“”,據漢牘可以確定是“粱”字;第三字模糊,可補“黍”字;第四字原釋“”字,即“穈”。從新見漢牘圖版看,此字亦當從“禾”,作“穈”,此點張傳官(2021A)已經指出。第五字,原釋爲,可疑,相應的字漢牘釋為“”。而圖版不清,難以確定右邊是“亍”還是“寸”。第六字,原釋“表”,據漢牘本,應是“麥”字。這一面以下的字都磨滅不存。這一面的釋文可以調整爲“[稻]粱[黍](穈),□麥”。
  原A面,對應於漢牘的第二行,原只釋出“帶”“玕”二字,,原釋“帶”,可從,據漢牘,應是這一面的第十個字,前面的九個字都磨滅不存。第十一個字,原未釋,據漢牘應是“環”。第十二個字,原未釋,據漢牘可以明顯看出是“佩”字殘畫。第十四個字,原釋“玕”,可從。而原漢牘從第十三個字後殘斷,但我們根據居延簡的 “玕”字可以發現,漢牘失序號第五,正是漢牘“第七”殘斷的一部分。
  失序號第五:
  濫采(?)□(第一行)
  琅玕翡翠,敝(第二行)
  根據殘斷的茬口,這是第七章的前面兩行的殘片,其中“琅”字的殘畫剛好吻合。漢牘第二行可以綴合爲:
  秫釀釋酨。駔徒好美,冠帶環佩。琅玕翡翠,敝□□。
  第七章的第六至十句基本補充完整。據此,居延簡“玕”後兩字,可以判斷是“翡翠”二字的殘畫。這一面的釋文可以補充爲:帶[環]佩。[琅]玕翡翠。
  原B面,對應漢牘的第三行,是此觚存字最多的一面。原釋“進□狎習嬖愛□”,皆可從。據漢牘,“進”後可補“御”字。這一行漢牘也缺字較多。張傳官(2021B):陳劍先生疑“愛”後一字為“邇”。這一面的釋文可以補充爲:進[御]狎習,嬖愛[邇?]。
  這一章的內容,除了見於居延漢簡和新見漢牘外,也可從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中找到蛛絲馬跡。
  1. 稻粱糜穈(未刊3502)
  2. 粱黍穈(未刊補遺1909)
  3. □狎□(未刊2248)
  4. 穈(未刊2969)
  5. 麮秫釀(未刊2876)
  6. □帶(未刊2943)
  7. □粱(未刊補遺1826)
  8. □(未刊2671)
  9. □麥飯食葵韮蔥韮(未刊補遺1850)
  這些殘斷過甚的簡提供的新信息不多,一是“稻粱黍穈”,有異文“稻粱糜穈”。張傳官(2021A)認爲未刊3502的“糜”字可能還是“黍”字;二是第六句“秫釀”前是“麮”字,即可補出第五句最後一字是“麮”字。三是網名敢告可于《漢牘蒼頡篇考釋、對讀與章序研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首發2020年8月16日)改釋斯坦因所獲未刊簡牘補遺1850簡為:□麥飯食葵韮蔥韮(未刊補遺1850),補了三個字:葵韮蔥,並改釋其後一字為“韰”,都可採信。
  綜合各種材料,《蒼頡篇》閭里書師本第七章的內容可以歸納為:
   
  稻粱黍糜,麥飯食。葵韮蔥韰,痀□□。濫采(?)麮,(第一行)
  秫釀釋酨。駔徒好美,冠帶環佩。琅玕翡翠,敝□□。    (第二行)
  進御狎習,嬖愛(邇?)    (第三行)
   
  第三行尚缺後三句,現有完整37字,殘字4個,可疑2字。從韻腳看,因是第七章,所以是第二、四、六等雙數句押韻,即食(職部)、酨(之部)、佩(之部)。這與目前所知《蒼頡篇》前六章都押之職部韻相合。  
  文後附《居延漢簡》9.2調整後的完整图版,即A面是原C面,B面是原A面,C面是原B面。以及新見漢牘第七與失序號第五綴合的示意圖,因原簡牘已有變形,所以只能看出大概的情形。
   
  主要參考文獻
  白軍鵬.習字簡中的蒼頡篇首章及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第32輯,中華書局2018年.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福田哲之. 漢牘《蒼頡篇》的押韻與章次,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2020年6月27日.
  胡平生、韓自強. 蒼頡篇的初步研究. 文物,1983(2).
  胡平生. 漢簡蒼頡篇新資料的研究//簡帛研究:第二輯.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胡平生. 讀北大漢簡《蒼頡篇》札記//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五輯. 上海:中西書局,2016.
  梁靜. 出土《蒼頡篇》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林素清. 蒼頡篇研究. 漢學研究第5卷第1期,1987.
  劉桓. 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2019.
  羅振玉、王國維. 流沙墜簡. 北京:中華書局據1934年修訂本影印,1993.
  汪濤、胡平生、吳芳思.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汪濤、胡平生、吳芳思.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補遺釋文//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五輯,中西書局,2016.
  張傳官. 關於《蒼頡篇》第一章的復原. 中國語文2019(5).
  張傳官. 談談新見木牘《蒼頡篇》的學術價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九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A。   

 image030.png image031.pngimage032.png    image033.jpg

(A面)   (B面)    (C面)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2年7月3日21:24。)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