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醫簡》讀札(五十一)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4-01-16 14:31:44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治六十病和齊湯法》方卌二釋文作:
  IMG_3971 二 治心腹爲病也,如大伏蜡敫(蛟)蛕,勭(動)如蚖、蜇<蜥>蝪<蜴>者,此皆在腸中,及承瘕諸它瘕之勭(動)如IMG_3972(鼠)、IMG_3974(鼁)IMG_3976(-IMG_3975)成蟲者一三七椯(摶)勭(動)勤,能息,案(按)之避手,淖=澮=(淖淖澮澮)有殸(聲),不耆(嗜)食。此其在通天也,曰死病也,及心甬(痛)、痹,此皆在腸心肝肺一三八之閒,不昜(易)別部也,人猥謂之心腹病。久者十餘歲,及水、諸張(脹)皆難治也,其實皆與腹心同藥治之。以旦未一三九食,取消石大如桃,入溫IMG_3977(漿)若水一杯中,酓(飲),出,日一,此已其病在心腹肝肺閒食,有(又)取丹IMG_3970(參)、莎(沙)IMG_3970(參)、苦IMG_3970(參)、玄IMG_3970(參)、一四〇茈(紫)IMG_3970(參)、芍藥等,IMG_3978(屑),並和,夕食以一刀圭爲後飯,削(稍)益至一撮,日三,此已其病在腹中者。丹IMG_3970(參)主匈(胸),莎(沙)IMG_3970(參)主腹,苦一四一IMG_3970(參)主脅,玄IMG_3970(參)主腸,茈(紫)IMG_3970(參)主心,勺(芍)藥主少腹,病所在既倍其藥。方曰服之百日。今再試之,廿日其病已。一四二(烈)藥也,服之=(之之)時,使人腸甬(痛),少IMG_3979=(比比)惡出,即其病之劇,捐而靡IMG_3980(散)者也。令稍酓(飲)卵廿,腸甬(痛)即已。一四三
  今按:我們曾對原釋文的部分斷讀做了調整,“及心甬(痛)痹”一句,在“甬(痛)”與“痹”間加頓號。“及心甬(痛)痹”與其前接的“曰死病也”之間,原作句號處改爲逗號。[1]此外,“及承瘕諸它瘕之勭(動)如IMG_3972(鼠)、IMG_3974(鼁)IMG_3976(竈-IMG_3975)成蟲者”一句,整理者原在“勭(動)”與“如”間作逗號。但“動如”是形容寄生蟲在腹中湧動感的詞語,故不應分隔,當刪去逗號。  
  《文書散簡》釋文作:
  江市陽,公乘小奴妻大女子□,小奴姑州陵大女子女酉。二一百五十一。[2]
  今按:未釋字圖版作IMG_3213,上似从艸,下从糸,中部有兩個構件,其左側从每,右側漫滅難識。據此,我們認爲該字或當釋“蘩”,可參里耶秦簡的IMG_32148-307、IMG_32158-466。蘩,作人名。釋文可以補作:
  江市陽,公乘小奴妻大女子,小奴姑州陵大女子女酉。二一百五十一。  
  《療馬書》簡八二至八三釋文作:
  • 取穀<IMG_1946>木及其本,燔以爲灰,淳之一石,取洎六鬥。且淳之,必八二先生其灰乃淳=(淳,淳)數上下水,盡IMG_1947(索)其浪(穰)料。藏,善冥(冪)蓋之。八三[3]
  今按:IMG_1947有取義,可如字讀。《方言》:“IMG_1947,取也。自關而西曰IMG_1947。”[4]我們曾歸納《療馬書》多見秦語和關西方言的特徵,[5]此簡的IMG_1947字又是一例。  
  《療馬書》簡二八釋文作:
  馬IMG_3735(距)䞿者,其行也,四足更旌=(旌,旌)適(蹄)傅=地=(傅地,傅地)委=(委委)然如足偏短者﹂,時痌(痛)IMG_3736=(IMG_3736IMG_3736)少IMG_3737(涕)﹂。此兩名﹂,二八其一名曰䀎勁。一 二九[6]
  今按:“委委”,當讀作“痿痿”,形容走路不穩。《呂氏春秋·重己》:“多陽則痿”,高誘注:“痿,躄不能行也。”[7]《集韻·支韻》:“痿,兩足不相及。”[8]《漢書·哀帝紀》:“即位痿痺”,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病兩足不能相過曰痿。”[9]
  此外,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有“微微”一詞,當通作“痿痿”。《黃鐘》:“大目,肩【僂】,惡,行微微殹。”[10]“微微殹”猶如《療馬書》的“痿痿然”,皆是形容走路艱難之貌。古微、魏通用。《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司馬貞《索隱》:“《孔子家語》云‘微’或作‘魏’。”又《三代世表》:“魏公。”《索隱》:“《系本》作微公。”又《魯周公世家》:“是爲魏公。”《集解》引徐廣曰:“《世本》作微公。”《索隱》:“古書多用魏字作微。”[11]
   


[1] 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十五)》,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4月10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8981.html。
[2]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59頁。
[3] 讀“浪”爲“穰”,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四十)》,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11月22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274.html。
[4] (漢)揚雄撰;(晉)郭璞注:《方言》,中華書局2016年,第76頁。
[5] 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十四)》,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4月7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8979.html。
[6] 我們對釋文有過調整,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十三)》,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4月6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8973.html。
[7] 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吕氏春秋集釋》(上册),中華書局2018年,第22頁。
[8] (宋)丁度等編:《宋刻集韻》,中華書局1989.8(2015.5重印),第8頁。
[9]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2013年,第345頁。
[10]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四》,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2015.5重印),第157頁。
[11]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2013年,第1838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1月16日09:34。)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