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綴合(九)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4-02-24 22:37:54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我們曾綴合④14+④88,[1]今又找到④60可以加綴其上,茬口對比見下表:
表1
④60正+④14正+④88背④60背+④14背+④88正
IMG_7170  IMG_7172  

  兩簡茬口密合,簡面豎向紋路疏密度一致,④60正+④14正+④88背一面復原“僕”字,④60背+④14背+④88正一面復原“書”字IMG_7173。④60茬口寬度比④14+④88略窄,因其茬口斷裂有部分缺簡,其上部未斷裂,與④14+④88的寬度是一致的。綴合釋文作:
  令□□訾浦謂
  賤走僕僕陽手亟
  木□非豕 ④60正+④14正+④88背
  二年  書……
  二……方□□與□陽丞□
  ……方方方手 ④60背+④14背+④88正
  完整綴合見附圖A1(④60正+④14正+④88背)、A2(④60背+④14背+④88正)。  

  我們曾綴合⑥39+⑥28+⑦807+⑦813,[2]今又找到③66可以加綴其上,茬口對比見下表:
表2
彩圖紅外
knockout 295  knockout 296  

  兩簡紋路細密,簡面劃線左右貫通(見上表彩圖紅框處),皆橫向分欄書寫,當可綴合無疑。釋文作:
  〼□券未者□□□□□復=令得爲病令
  〼  □  □□□
  〼練□□書及等界笥□敢罪=不恐面以〼 ③66+⑥39+⑥28+⑦807+⑦813
  “券”上一字,我們曾疑爲“順”,今據綴合圖版IMG_7180知非是。該字从“竹”、“肉”、“貝”,當釋何字待考。③66第二行从網友“yaoleilishi”釋“練”。[3]完整綴合見附圖B。  

  ⑦257與⑦228可以綴合,茬口復原“夫”字IMG_7181,對比見下表:
表3
彩圖紅外
knockout 297  knockout 298  

  兩簡簡面豎向紋路疏密度一致,當可綴合,釋文作:
  〼府〼
  〼□夫書〼
  〼□□〼 ⑦257+⑦228
  完整綴合見上表。  

  ⑤壹233釋文作:
  〼□以下七十五□〼 ⑤壹233
  ⑤壹251+⑤壹344釋文作:
  〼□士五六十二皆爲睆〼
  〼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〼 ⑤壹251+⑤壹344[4]
  今按:⑤壹251+⑤壹344的內容當爲《傅律》,與張家山漢簡《傅律》357、356的內容對應。
  不更年五十八,簪褭五十九,上造六十,公士六十一,公卒、士五(伍)六十二,皆爲睆老。三五七
  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褭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爲免老。三五六[5]
  據兔子山七號井此殘牘,可證王偉先生將357排在356之前的簡序是正確的。[6]⑤壹251+⑤壹344釋文可以补作:
  〼、士五六十二皆爲睆【老】〼
  〼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皆】〼 ⑤壹251+⑤壹344
  同時,⑤壹233的釋文作:“以下七十五”,可能也是《傅律》的內容,對應張家山漢簡《傅律》355“公卒、士五七十五,皆受仗(杖)”。⑤壹233簡首殘字IMG_7185疑爲“卒”,釋文可補作“【公】卒以下七十五,【皆】”。⑤壹251+⑤壹344+⑤壹233三簡內容相關、書體接近,應可編連,內容分別對應張家山漢簡《傅律》357+356+355三簡的內容。若然,兔子山七號井的《傅律》用“【公】卒以下”包含張家山漢簡《傅律》的“公卒、士五”,顯示了漢初《傅律》的文本差異以及訂改軌迹。
附圖:
A1A2B
IMG_7186  IMG_7187  IMG_7188  

   


[1] 見拙文:《<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綴合(七)》,武漢大學簡帛網2024年2月17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367.html。
[2] 見拙文:《<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綴合(四)》,武漢大學簡帛網2024年2月4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356.html。
[3] “yaoleilishi”:《<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初讀》帖,第83樓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71&extra=&page=9。
[4]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述略》,《文物》2021年第6期,第281-282頁。
[5]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57頁。
[6] 王偉:《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編連初探》,《簡帛》第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53-367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2月23日22:35。)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