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綴合(十三)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4-03-25 08:50:01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⑥34釋文作:
  石二廿〼
  令史可聽〼 ⑥34正
  武庫
  甲〼 ⑥34背[1]
  ⑦48釋文作:
  〼丞相府下內史府〼
  〼長沙
  〼□廷下長沙令秩〼 ⑦48正
  〼□中父謁□〼
  〼□書〼 ⑦48背
  兩簡茬口密合,正背面交錯可綴,對比見下表:

表1
⑥34正+⑦48背⑥34背+⑦48正
IMG_9479  IMG_9482  

  兩簡茬口密合,⑥34正+⑦48背一面可復原“聽”字IMG_9480,可對比knockout 318(⑦3背)、knockout 319(③131)。⑥34背+⑦48正一面茬口因簡面有脫落,無法復原相應字形,不影響整體綴合。釋文作:
  石二廿〼
  令史可聽中父謁□〼
  □書〼 ⑥34正+⑦48背
  丞相府下內史府〼
  武庫 □ 長沙
  甲□廷下長沙令秩〼 ⑥34背+⑦48正
  此簡內容不辭,書寫順序混亂,當習字簡。經綴合,觀察⑥34頂部平整當爲簡首,故刪去整理者此前在釋文起首給出的殘斷符號“〼”。完整綴合見A1(⑥34正+⑦48背)、A2(⑥34背+⑦48正)。

  ⑦85釋文作:
  〼□□暑時不和君左□〼
  〼□書道之君馬足下 ⑦85
  ⑦205釋文作:
  〼□□□〼 ⑦205
  兩簡茬口密合,對比見下表:

表2
彩圖紅外
knockout 320  knockout 321  

  兩簡茬口左右嵌合,可復原“馬”IMG_9488、“足”IMG_9489、“下”IMG_9493三字,當可綴合無疑。⑦205紅外圖版頂部與⑦85綴合後尚可完整復原“馬”字,其彩色圖版頂部因有殘損無法與⑦85密合,證明紅外圖版采集時間早於彩色圖版。另外,“下”字下的小墨點應該是一字之殘筆,紅外圖版此點清晰可見,彩色圖版已經脫落,故“下”字之下應該增補一個未釋字。綴合釋文作:
  〼□□暑時不和君左□〼
  〼□書道之君馬足下□〼 ⑦85+⑦205
  完整綴合見附圖B。

  ④30+④43有“秋時不利”之語,“利”字圖版作IMG_9496,右側不从“刀”實从“口”,應改釋作“和”字。⑦10+⑤貳188的“和”字IMG_9497即如此形,“口”字寫得像大寫的英文字母D。《述略》的注文裏曾經提到“不利之利字,字形與和易混,或以爲當作不和”,[2]可知整理者內部意見也有認爲“不利”當釋“不和”者,只不過該意見未反映在最終的出版物中。
  准此,④30+④43的“秋時不利”當作“秋時不和”。⑦10+⑤貳188有“中時不和”,前文所綴合的⑦85+⑦205有“暑時不和”,皆可參。西北漢簡的書信用語,也多見“春氣不和”、“始春不和”、“盛寒不和”,即其類也。如馬圈灣漢簡933:“伏地再拜請稚公足下善毋恙良其苦官事春氣不和願稚彊衣自愛酒食□□□□”。[3]
  值得注意的是,在兔子山七號井簡牘書信中,人們多問候“秋時”、“中時”。除了前揭的④30+④43的“秋時不和”,還有⑦699的“毋養秋時”。這與河西漢簡多問候春、冬兩季,呈現了某種氣候因素導致的人文差異。推測長沙國地處長江中游,夏秋季節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的氣溫容易導致人們中暑生病、罹患疫症,故問候語多見秋時不和、中時不和、暑時不和。同時,漢簡常見的“毋恙”,兔子山七號井簡牘均寫作“毋養”(如⑦28、⑦699、⑦10+⑤貳188),[4]或許反映了區域性的用字習慣。

  ⑤壹8釋文作:
  〼之罪等以上者不爲不審 ⑤壹8
  今按:此簡爲《告律》的內容。張家山漢簡247號墓《告律》:“告人不審,所【告】者有它罪與告也罪等以上,告者不爲不審。”[5]張家山漢簡336號墓《告律》:“告人不審,所告有它罪與告也罪等以上,告者不爲不審。”[6]天回醫簡《告律》:“亦箸其罪同所告罪。”[7]原釋“之”字IMG_9500,應是“也”字,可參IMG_9502(⑦28)。“者”字前,書手疑脫一“告”字。綜上,可將⑤壹8釋文訂作:
  〼也罪等以上,【告】者不爲不審 ⑤壹8

附圖:
A1A2B
IMG_9503  IMG_9504  IMG_9505  

   


[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益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編著:《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319頁。
[2]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述略》,《文物》2021年第6期,第81頁。
[3] “愛”字從張俊民先生釋,參《馬圈灣漢簡釋文校釋之二十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21年3月3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8351.html。
[4] 據我們統計,唯一的例外是④30+④43用了“恙”,其餘諸簡均用“養”字。
[5]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26頁。
[6] 荊州博物館編;彭浩主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76頁。
[7] 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二十四)》,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5月9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009.html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3月24日11:35。)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