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所见迁陵的乡里结构
作者:钟炜  發布時間:2005-12-05 00:00:00

  [摘   要]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牍中有不少关于迁陵的文书记载,本文将有关简文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迁陵的沿革、地望及其乡里结构,指出:迁陵为秦县,即今里耶古城,但并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据已公布的里耶秦简牍释文[1],“迁陵”地名共出现45次,在数量上仅次于“阳陵”,但与“阳陵”集中在“追讨赀钱”文书不同,“迁陵”几乎在所有类型文书均有发现,显示出迁陵与里耶有密切关系。
  从相关职官名称看,“迁陵”有“守丞”,如J1⑧133背:“八月癸巳,迁陵守丞從(?)告司空主”;J1⑧134正:“六月庚辰,迁陵守丞敦狐郄之司空”;J1⑧154正:“卅三年二月壬寅朔,朔日,迁陵守丞都敢言之”;J1⑧156:“四月丙午朔癸丑,迁陵守丞色下少内谨案致之”。守丞有從(?)、敦狐、都、色等4人,置官之多,一如阳陵。
  有“司空”,如:J1⑧133正:“廿六年三月甲午,迁陵司空得、尉乘……”。上举J1⑧133背:“告司空主”亦当指迁陵之“司空”。睡简记有司空主,当指司空的上级职官。J1⑧134正记录一件“竟陵荡阴狼假迁陵公船”案例,前面说:“司空守樛敢言:前日言”,后面说:“司空自以二月假狼船”,说明“司空守”或即“司空”,此处“司空”也应指迁陵司空。
  又有迁陵县令的名称。J11210正:“廿六年六月癸丑,迁陵拔讯榬、蛮、衿……”《选释》注曰:“拔,似是职官而非人名”。其说误。以前文“阳陵速”例之,此当为迁陵县令,名叫“拔”。J1⑨984正、背:“八月甲午迁陵拔谓都乡啬夫以律令从事”,拔亦为迁陵令。此件系于廿八年,可见从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名叫“拔”的这个人一直担任迁陵县长官。
  以上三官,并同阳陵县。此外尚有阳陵县没有记载的职官。分述如下:
  有“丞”,已见上举。《续汉书·百官五》(卷118)“县乡”条:本注曰:“(县)丞主署文书,典知仓、狱”。与简文职事相当。
  有“尉”,见上举J1⑧133正。
  有“少内”,J1⑧156:“四月丙午朔癸丑,迁陵守丞色下少内,谨案致之,书到言,署金布发,它如律令。”
  在基层组织方面,与阳陵县的基层社会组织均为里不同,迁陵县则表现为乡里结构。相关简文如下: 

  (1)J1⑧157正、背:
  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启陵乡夫敢言之:成里典、启陵邮人缺,除士五(伍)成里匄、成,成为典,匄为邮人,谒令、尉以从事。敢言之。
  正月戊寅朔丁酉,迁陵丞昌郄之:启陵廿七户已有一典,今有(又)除成为典,何律?令应(?)尉已除成、匄为启陵邮人,其以律令。气手。
  正月戊戌日中,守府快行。正月丁酉旦食时,隶妾冉以来。欣发   壬手。
 

  文书大意是说:秦始皇32年(前215年)正月17日,由启陵乡啬夫上报迁陵县丞说,成里里典和启陵邮人缺,拟提拔士五“成”为成里里典,士伍“匄”为邮人,请县令、县尉核准。正月20日,迁陵县丞昌郄发文提出质问说,启陵乡[成里]一共27户,已经有一个里典,为什么又设一个里典,有什么律令为依据?后文批复:县尉已批准提拔成、匄为启陵邮人。很明显,成里是启陵乡下属里名,设有里典。启陵乡在提拔某士伍为里典和乡邮人时,须上报迁陵县。反映出在迁陵县――启陵乡――成里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行政隶属关系。 

  (2)J1169正、背:
  廿六年五月辛巳朔庚子,启陵乡囗敢言之:都乡守嘉言:渚里囗……劾等十七户徒都乡,皆不移年籍。令曰:移言。今问之劾等,徒(徙?)……书告都乡曰:启陵乡未有牒,毋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囗囗囗谒令都乡,具问劾等年数。敢言之。
  □□迁陵守丞敦狐告都乡主,以律令从事。建手。囗 
  甲辰水十一刻,刻下者十刻,不更成里午以来。聿(?)手 

  文书大意是:秦始皇26年(前221年)6月13日,由启陵乡啬夫上报迁陵县丞,都乡的代理负责人嘉曾向启陵提出,由启陵渚里迁徙到都乡的劾等17户,都没有移交年龄的登记。启陵乡负责人应做了调查,在劾等户迁徙时,有过文书通知都乡,说启陵乡没有记录,不知劾等人的年龄。因此上报县廷,请告知都乡,由都乡自行问询。迁陵守丞敦狐对都乡的代理负责人说,依律令办事。由此表明,都乡是迁陵县下属的一个较特殊乡名,可能位于迁陵县或相关的“城邑”,故曰“都乡”。启陵乡下属里中除成里外,还有渚里。 

  (3)J1⑨984正、背:
  廿八年八月戊辰朔丁丑,酉阳守丞囗敢告迁陵丞:主亭里士五顺小妾囗馀有律事,囗囗囗囗迁囗令史,可听书从事,囗囗囗
  八月甲午迁陵拔谓都乡啬夫以律令从事朝手。即走印行都乡。
  八月壬辰,水下八刻,隶妾以来。囗手   □手

  文书大意:秦始皇28年(前219年)9月8日,酉阳守丞囗对迁陵丞说:主亭里士五(伍)“顺”的小妾“囗”涉及迁陵县某案,将此事交给迁陵县的令史去办,依文书来办。9月23日白昼,漏壶箭沈下8刻,顺的小妾(作为刑徒)从酉阳来到迁陵。9月25日,迁陵县官拔对都乡的啬夫说,依律令办事。由“朝”经手。盖印后即发往都乡。该件文书涉及酉阳、迁陵两县不同乡里之间的关系。从其内容看,酉阳县下属里中有主亭里。此案由迁陵县下属的都乡办理,说明都乡官员地位较高。 

  (4)J1162:
  卅年三月己未,平邑乡泾下佐?与平邑故乡守士五(伍)?、中、哀,佐?,童禺□……
  不备十三真钱百九十五,负童分钱□卌八。
 

  从以上简文内容看,迁陵县下属乡中除启陵乡外,还有平邑乡。平邑乡下属里中有泾下里,里典为佐某。
  简文所见迁陵的职官多于阳陵,从一个侧面说明,迁陵是这批简牍的收发地和保管中心。李学勤先生据“问值裙程”文书,认为“迁陵县治应该即在当地”。这是十分中肯的意见。此外,J11652记邮路以迁陵为终点,迁陵县与各乡里之间又有许多文书往来,都可说明秦迁陵故址即在里耶。
  里耶古城不仅出土有大批秦简牍,其本身也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价值。下面从历史地理角度对里耶古城作一些分析。
  首先,从形制、周长、面积看,里耶古城址的规模较小。据《简报》,其城址为方形,南北长235米、东西现存150米。但据后来的考古报道[2][2],里耶古城址现存部分呈长方形,南北长210.4米、东西残宽103―107米,残存面积近20000平方米。二组数据虽略有差异,但规模都不大,作为县城是合适的,作为郡城由嫌过小。
  其次,从出土遗物的年代看,里耶古城涉及楚秦汉不同时期。据考古专家对古城遗址不同地层出土文物分析后认定,里耶古城应始建于战国时期,属楚势力范围;战国末期被秦吞并,并延伸至汉代。其间古城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其规模也在最初基础上有所扩张。据《简报》记载,考古专家通过对南、北城墙的解剖,并分析城址不同地层的出土文物,初步认定这座古城有两个主要的建筑和使用时期。其中第一期城墙筑于生土上,被遗址堆积的第11层叠压,年代为战国中期至秦代。由于这期城址涉及年代正与古井J1出土的秦简牍有关,显得较为重要,故《简报》将里耶古城址定名为“里耶战国――秦代古城”。里耶古城的第二期城墙叠压在第11层上而被第9层叠压,年代为西汉;第10层为较纯净的黄褐色土,可能是与第二次筑城同时期的城内垫土。
  最后,里耶古城以南不到3公里的酉水两岸还分布有两座古城址,即魏家寨西汉古城址和大阪东汉古城址。其中,里耶古城位于最北,大阪古城位于最南。可见,战国秦汉时人在此筑城选址时,有逐渐往酉水下游移动的趋势。与这三座古城相对应的有三处古墓群,即麦茶墓地、清水坪墓地和大板墓地。其中,与里耶古城靠近的麦茶墓地位于古城北约1公里处的麦茶村,在此发掘出土战国墓葬200余座。这些墓葬主要应属楚文化,其它文化因素则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其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至战国末期。说明里耶古城应与战国晚期至秦末的楚县或秦县治所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麦茶墓地未发现与里耶古城汉代城址相应的汉代墓葬。说明西汉初,此城虽经重新修筑,但其功能已发生改变。
  里耶秦简牍出土前,仅知汉代设有迁陵县。现从里耶简文得知,汉迁陵县源于同名秦县。汉迁陵县见《汉书·地理志上》(卷28上),为武陵郡属县。历晋宋不改,至隋废,《元和郡县志》卷31江南道溪州“三亭县”条:“三亭县,本汉迁陵县,属武陵郡,隋废入大乡县。贞观九年分大乡复置,因县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大清一统志》卷286永顺府古迹“迁陵故城”条:“在保靖县东。汉置县,南齐省。”废置时间虽有小异,但迁陵自汉至南朝无变化则是一致的。
  至于汉晋迁陵县地望,《水经·酉水注》(卷37):“(酉水)又东径迁陵故县界,与西乡溪合,即延江之枝津,更始之下流,谓之‘西乡溪口’。酉水又东,迳迁陵县故城北,王莽更名曰迁陆也。”《水经注疏》(熊)会贞按:迁陵“汉置县,属武陵郡。后汉、刘宋同,齐省。在今保靖县东。”所述与《清一统志》同。结合考古发现看,这个位于保靖县东的汉晋迁陵故城,当即今保靖县东龙溪乡、酉水南岸的四方城址。据载,该城面积12万平方米,作为县城是合适的。由此可作合理推测,里耶古城只能是秦迁陵县城,汉初即迁别处。古城有两次修筑的事实正与此推测相符。


[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本文简称《简报》)[J].《文物》2003,(1)。
[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J].《考古》,2003,(7)。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