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沮秦簡劄記四則
作者:方勇  發布時間:2009-08-25 00:00:00

(吉林師範大學文學院)

(首發)

  內容提要:文中對關沮秦簡中的四個小問題提出一些個人觀點,一是二五三簡肆的“造”字,應該表“請見”義;二是三二〇簡的“酒”字應該是“溫”字;三是對“牽”字的字體演變過程進行了梳理;四是對字進行考證,認為此字應讀為“楣”,表示門楣之義。
  關 鍵 詞:造,溫,牽、門 楣
   
  (一)說 “造”字
  關沮秦簡二五三簡肆有如下內容[1]
  “有造,惡。”
  其中的“造”字,整理者認為是“致也”,表致送義。我們說整理者的解釋不確。這種用法的“造”字還見於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一六二簡正肆:“日見,造,許。”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一六五簡正貳:“晏見,造,許。”這些簡中的“造”字,吳小強先生解釋為“提出專項申請批告。”[2]劉樂賢先生解釋說:“造通告,《爾雅·釋言》:‘告,請也。’郭注:‘求請也。’”[3]王子今先生認為:“今(王子今)按:‘造’通‘告’,告訴。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造”假借為“告”。’章炳麟《新方言·釋言》:‘“造”之言“告”也。’與上文的‘有告,聽’或‘有告,不聽’的‘告’有所不同,上司的積極反應是‘許’而不是‘聽’。可知‘造’有建議的涵義,而並非一般簡單的彙報。”[4]
  我們說劉樂賢和王子今二位先生的解釋是可取的,尤其王子今先生的分析是更為細緻的。上列的關沮秦簡的“有造,惡”的“造”字也應該按照劉樂賢和王子今二位先生的意見來解釋。
  另外,《說苑·尊賢篇》云:“齊桓公設庭燎,為士之欲造見者。” 又《論衡·書虛》曰:“桓公思士,作庭燎而夜坐,以思致士。”這兩段引文說得都是齊桓公為稱霸諸侯而招攬賢士的事情。可以想見,君主招攬賢士的舉措無非是為了能讓賢士帶來好的治國方略和建議,並且能把這些意見付諸實踐,使本國強大起來。所以,我們說上舉秦簡中的“造”字含義和“造見”一詞的含義應該相仿,表示“請見”,並且這種“請見”是帶有了某種建議的舉動,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告訴”的行為。
   
  (二)說 “溫”字
  關沮秦簡中的三二〇簡[5]
  “東首臥到晦,朔復到南臥。晦起,卽以酒賁(噴),以羽漬 ,稍去之,以粉傅之。”
  其中所謂的“酒”字作形,可以明顯看出,整理者釋為“酒”是不對的。這個字應該是“溫”字。在關沮秦簡中還有其他幾例“溫”字字形:
  關簡三一一關簡三一三關簡三一七關簡三二四關簡三七四(同溫)
  其中除三七四簡作形外,其餘都從水旁。上舉三二〇簡的形也是從水旁的,當為“溫”字無疑。另外,我們懷疑三二〇簡出現以上的情況應該是有兩種原因,一是有可能漏寫了“酒”字,簡文應該是以“溫酒賁(噴)”;二是“溫”字應為“酒”字誤字。因為二者形體有相似之處,所以造成訛誤。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因為在關沮秦簡中這種訛誤是有的,如三二二簡的欲字為飮字誤字,三一五簡和三七五簡柬字和東字混同。所以說,後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希望以後有相關類似的新材料來證實我們的分析。
   
  (三)說“牽”
  關沮秦簡340簡有如下內容[6]
  “禹步三,汲井,以左手袤(牽)繘,令可下免(甕)。”
  其中的“袤(牽)”字作形,其字形從衣從吊(或者叔)旁,而不從矛旁,所以應隸定為“”或“”形。“牽”字在秦簡中通常作(關沮秦簡139簡壹)(睡虎地秦簡《日書》甲55壹)諸形,其字形應分析為從衣從矛從牛諸偏旁。而小篆“牽”字形為 ,《說文》云:“引前也。從牛,冖象引牛之縻也(此從段注,加冖旁),玄聲。”又甲骨文中的“牽”字作《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合集》)34675 、 《合集》34675、 《合集》34674諸形,宋鎮豪先生認為“牽”字形從牛從從糸亦聲[7]
  我們說,牽、玄二字古音皆真部字,所以,《說文》的“牽”從“玄聲”的說法可信。宋鎮豪先生把上舉的甲骨文“牽”字分析為從糸聲,恐不確,因為“糸”古音為錫部,“牽”古音是真部,二者韻部距離相差有些遠。我們認為甲骨文的“牽”字也是應該從“玄”聲的。因為古文字中“么”旁和“糸”旁義近可以通用,西周金文中均借“么”字來表示黑色之“玄”,作(頌鼎)、(師父鼎)形[8]。又《說文》收錄的‘“玄”字古文作“”形,其和金文“么”字的(邾公牼鐘)形同。所以,“玄”應為“么”之分化字,而“么”和“糸”都是束絲之形,僅僅是粗細之分,二者也應是同源的關係。所以,“玄”、“么”“、糸”三者之間的親緣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由此,我們說上舉甲骨文“牽”字所從的所謂 “糸”形是應該釋為“玄”旁的,“玄”即為“牽”之聲符。
  下麵再來看關沮秦簡的字,其和睡虎地簡中的形一致,應為秦簡“牽”字的常見寫法。其形從衣從矛從牛旁。因為在甲骨文的形和秦隸的之間缺少字形演變的一個關鍵階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文階段,所以,在目前沒見到金文中“牽”字字形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懷疑或者說推測其中的“矛”旁有可能是甲骨文和小篆的“牽”字所從“玄”旁下部的“么”形的訛形。至於關沮秦簡的形,整理者把它讀為“牽”,應該是能說得通的,並且從簡文的具體語境上來看,釋為“牽”也是較為合理的。所以,如果是“牽”字不誤的話,我們說其所從的“吊”或者說“叔”形應該是“矛”旁的進一步訛形。
  另外,我們雖然還沒見到“牽”的金文形體,但是在金文中確有一個和其意義近似的字,這就是“”字,其在師同鼎中作“”形,師同鼎銘文云:“……孚(俘)車馬五乘,大車廿,羊百(絜),用(造)王(養)於拖……”,其中的“(絜)”,陳世輝先生認為“(絜)”是束縛的意思[9]。我們說陳先生的意見可從。
  又甲骨文中有“覊”字,其形通常作“(《合》28156)”形。我們把涉及“覊”字的辭例羅列如下:
  (1) 又一覊? 
        中宗三覊?          《合集》27250
  (2) *卜:才(在)五覊?         《合集》28152
  (3) 貞:覊*五覊、,王受又(有)又(佑)?      《合集》28156
  (4) 至三覊?
        至於二羈,於之若,王受又(有)又(佑)?
        至三覊?吉。          《合集》28157
  (5) 二覊眔,王受又(有)又(佑)?           《合集》28159
  (6) 丙寅卜,五覊,卯叀(惠)羊,王受又(佑)? (《小屯南地甲骨》2499 )
  單育臣先生歸納認為以上辭例的“覊”大概是一種祭祀用的犧牲[10]。我們說這種說法當可信。
  又上引甲骨文“牽”字的辭例為:
  (1)戊子卜:品其九十牽?
       □丑卜:品其五牽?     《合集》34675
  (2)戊子:品其九十牽?
       *其百又五十牽?      《合集》34 674
  單育臣認為:“這些‘牽’字,大概也同‘羈’一樣,是作為犧牲用的。”[11]我們說單先生的說法可信。其實,無論是“牽”還是“羈”,其都有束縛的意思,並且束縛的物件是牛或者其他類的可以用於祭祀的動物,所以,“羈”、“牽”又引申為表用於祭祀的犧牲也就順理成章了。又《左傳·僖三十三年》云:“惟是脯資餼牽竭矣。”陸德明《經典釋文》注:“牲腥曰餼,牲生曰牽。”陸德明的解釋應該可信。“餼”、“牽”相對成文。“餼”是指死牲,“牽”是指活牲,又《周禮·宰夫》:“飱牽。”鄭司農注:“牲牢可牽而行者。”可證“牽”當指活牲。這種活牲應如宋鎮豪先生所說,不過是備用的活牲而已[12]。前面提到的師同鼎的“百(絜)”的辭例和上舉的“一覊”、“三覊”、“五覊”、“九十牽”、“五十牽”等辭例結構相同,都是數詞在前,被修飾詞在後。所以,“(絜)”的用法和“羈”、“牽”雷同,“(絜)”的意義雖是表束縛的羊,但其也有可能是表王祭祀用的犧牲。 “羊百(絜)”是通過戰爭俘獲而來的戰利品,而且要把它當作獻給王的供養品。我們猜想這種供養品有可能絕大部分是為王的日常祭祀之用而準備的備用活牲。
   
  (四)釋“楣”
   
  關沮秦簡338及339簡有如下內容[13]
  操杯米之沱(池),東鄉(向),禹【(步)三】步,投米,祝曰:“睪(皋)!敢告<338>曲沱(池),某癰某波(破)。禹步,令某癰(數)去。”<339>
  其中的“”字作形,其上面從“林”旁下為“米”旁,整理者的隸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字該如何解釋,整理者無說。王貴元先生認為:“房,即樓棼,閣樓之棟,《說文·林部》:‘棼,復屋棟也。’《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常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裏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棼’又可作‘焚’,《爾雅·釋天》:‘棼輪謂之頹。’陸德明釋文:‘棼,本或作焚。’疑‘’乃‘焚’之汙寫。”[14]
  我們認為,王貴元先生說“”為“焚”之誤字,似可商榷。“”應分析為從林旁米聲的字。它應該讀為“楣”。從簡文語境來看,“”前面的字為“房”字,可見“”字應和“房”之類的事物有關。又“米”、“眉”二者古音皆是明母脂部字,且從二者得聲的字在古書中通假的例子很多。[15]又睡虎地秦簡的《法律答問》簡八十一云:“拔其須麋(眉)。”《封診式》簡五五云:“麋(眉)突。”這些都證明 “米”、“眉”二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可以讀為“楣”。《說文》云:“楣,秦名屋聯也。齊謂之簷,楚謂之梠。”徐鍇曰:“按《爾雅》‘楣謂之梁’謂門上橫樑也。”段玉裁注曰:“秦名屋聯也者,秦人名屋聯曰楣也,與秦名屋椽曰榱同解。……《禮經》‘正中曰棟,棟前曰楣’,又《爾雅》‘楣謂之梁。’皆非許所謂楣者。”可見,許慎說的“楣”字本義和《爾雅》所說的“楣謂之梁”的意思應該是不同的。但是,《說文》的解釋確使我們明確知道了“楣”是秦所特有的對“屋聯”的一種稱謂。又《說文》云:“,屋聯也。”《釋名》曰:“梠,或謂之,綿也,綿連榱頭,使齊平也。”所以,在許慎看來,“楣”就應該指連接椽頭並使之整齊排列的一類東西,也就是指屋簷口椽端的橫板。但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楣”的含義應該都是如徐鍇所說的“門上橫樑”之義。如《儀禮·鄉飲禮》:“主人阼階上當楣。” 唐·李朝威《柳毅傳》:“雕琉璃於翠楣。” 陸游《夏雨歎》:“蝸舍入門楣觸額。”即其例。甚至“門楣”後來表示門庭、門第。如唐· 陳元光 《太母魏氏半徑題石》詩:“規範肅門楣。”明·葉憲祖《素梅玉蟾》第五折:“兩家都是好門楣,結下朱陳事更宜。”除此,更有“光耀門楣”之語。所以,簡文中的“楣”也應指“門上橫樑”。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上舉關沮秦簡簡文實際上秦漢時期的祝由術的具體表現。
  “祝由”一說,見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和《靈樞》。據該書描述的“祝由”一詞中的“祝”是指“祝禱”,多半是由“巫”來承擔的。其中的“由”則指病因、病由。因此,“祝由”就是根據病因之所在,用祝禱去治病的方法。在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雜療方》中就有不少“祝由術”治病的方子。
  舉行祝由科儀式所用的工具稱之為法器,法器計有鹽、米、斧頭、鈴、茅草、米篩、符……等。上舉的關沮簡中就用“米”來做法器。
  又馬王堆漢簡《雜禁方》記載了不少的巫詛禁咒。其中半數文字涉及房中,如夫妻反目,則在門楣上方塗泥五尺見方;欲取媚于貴人,也在門楣上方塗泥五尺見方;取兩雌隹尾制藥飲服,可以取媚於人……。[16]可見,“楣”在古代巫術中有其獨到的作用和含義,它是一些巫術實施的有效媒介和工具。
  簡文云:“禹步(楣),令某癰(數)去。”其中的“”字,《集韻·文韻》云:“,拭也。”《廣韻·職韻》:“拭,拭刷。”《禮記·聘禮》:“賈人北面坐,拭圭。”鄭玄注:“拭,清也。”可見,“”表示的含義為擦拭,拭清。“(楣)”就應該是擦拭房楣之義。擦拭房楣的用意,正如簡文後面說的“令某癰(數)去”,即是為了讓癰病快快除去。在巫醫看來,這應是為了治癒病人的癰疾而採取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8月24日。)


[1]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圖版38頁,釋文、注釋118、119頁。中華書局,2001年8月第1版。
[2]吳小強:《秦簡日書集釋》,第116頁,嶽麓書社,2000年。
[3]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第200頁注釋五,文津出版社,1994年。
[4]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306、307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5]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圖版48頁,釋文128頁,中華書局,2001年8月第1版。
[6]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圖版51頁,釋文131頁,中華書局,2001年8月第1版。
[7]詳《甲骨文牽字說》,載於《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65-8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8]王慎行:《古文字與殷周文明》,28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300頁“讓與攘”條下,。齊魯書社,1989年7月第1版。
[9]詳《師同鼎銘文考釋》,載《史學集刊》1984年第1 期,4頁。
[10]詳單育臣《說“麇”“廌”——“甲骨文所見的動物”之五》一文(待刊稿)。
[11]詳單育臣《說“麇”“廌”——“甲骨文所見的動物”之五》一文(待刊稿)。
[12]詳《甲骨文牽字說》,載於《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65-8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13]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圖版50、51頁,釋文131頁。中華書局,2001年8月第1版。
[14]詳《周家台秦墓簡牘釋讀補證》一文,簡帛網,2007年05月08日。
[15]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607頁,齊魯書社,1989年7月第1版。
[16]李零《中國方術正考》,319-320頁,中華書局,2006年5月第1版。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