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秦簡江胡郡新考
作者:周運中  發布時間:2009-09-12 00:00:00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首發)

  據新見湖南嶽麓秦簡整理者陳松長先生研究,記載江胡郡的三支簡文為:
  0706號簡:“綰請許而令郡有罪罰當戍者,泰原署四川郡;東郡、三川、穎川署江胡郡;南陽、河內署九江郡……”
  0914號簡:“……泰原署四川郡;東郡、三川、穎川署江胡郡;南陽”
  0383號簡:“河內署九江郡;南郡、上黨□邦道當戍東故徼者,署衡山郡。”
  三支簡文可以連為一段完整的話:“綰請許而令郡有罪罰當戍者:泰原署四川郡;東郡、三川、穎川署江胡郡;南陽、河內署九江郡;南郡、上黨□邦道當戍東故徼者,署衡山郡。”
  江胡郡是未見過的新郡,陳松長先生認爲江胡郡即江湖郡,因管理吳楚地區的江河湖泊之地得名。[1]陳偉先生認爲江胡郡即江浦郡,與楚國的江旁郡有關。[2]于薇提出江胡郡即淮陽郡,因爲轄有轄境曾有西周、春秋時期的兩個小國江和胡而名。[3]筆者先前認為以上三說不能成立,胡、夏古音雙聲疊韻,江胡郡即江夏郡,得名于長江、夏水,江夏郡以江漢平原爲核心。[4]近覺本人前說不當,江胡郡、南郡、衡山郡同時出現,江胡郡如果是江夏郡,其西有南郡,其東有衡山郡,雖然二郡之間的地域廣闊,但是只有州陵、沙羨二縣,不足以設郡。故作新考,祈請學人指正。

一.江胡郡在吳越地區

  筆者在前文指出,“江湖”作爲一個明確的地名在《史記》原文中出現2次如下:
  1.卷二七《天官書》:“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牽牛、婺女,楊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幷州。奎、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觹、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
  2.卷六十《三王世家》褚先生曰:“廣陵在吳越之地,其民精而輕,故誡之曰:江湖之間,其人輕心,揚州保强……三江、五湖有魚鹽之利,銅山之富,天下所仰。”
  第一句的江湖就是屬于揚州的地區,第二句“江湖”是下文“三江五湖”的省稱,也即吳越地區。另《貨殖列傳》:“(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正義》:“《國語》云勾踐滅吴,及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國矣。’遂乘輕舟,以入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此處的江湖也可看作三江五湖的省稱。
  嶽麓秦簡的江胡郡應是江湖郡,即三江五湖的省稱,在吳越地區。江湖郡的前身是江東郡,楚國從越人手中取得吳地後置江東郡,《史記·甘茂列傳》說:“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史記·春申君列傳》:“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并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江東郡治就在吳國故都,秦改為江胡郡(江湖郡),可能是為了區別長江中游的“江南”,後者具體位置還有爭論。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另《越世家》:“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楚國滅越後,疆界到達浙江(今錢塘江),浙江中南部被名義上臣服于楚的越人君王控制。所以《秦始皇本紀》說王翦招降越君,指的是浙江以南的越君,會稽郡因此設置,[5]這時的會稽郡和江胡郡(江湖郡)還是分立。會稽郡得名于今紹興的會稽山,秦末和西漢的治所都在吳縣,《項羽本紀》記載項梁“吳中”起事時殺“會稽郡守通”可證。治在吳縣的郡以會稽為名,很不正常,很可能在秦始皇二十六年重分三十六郡時,原在吳地的江湖郡裁入會稽郡,仍治吳縣。

二.調遣戍卒的年代和地理分析

  據前綴三支簡文:“綰請許而令郡有罪罰當戍者:泰原署四川郡;東郡、三川、穎川署江胡郡;南陽、河內署九江郡;南郡、上黨□邦道當戍東故徼者,署衡山郡。”泰原郡(即文獻的太原郡)罪人戍守四川郡(即文獻的泗水郡),東郡、三川、穎川三郡罪人戍守江胡郡,南陽、河內二郡罪人戍守九江郡,南郡、上黨、□邦道原要戍守舊有東疆的罪人,改到衡山郡。“□邦道”不明,應是關西秦國故地,邦即國,道即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秦漢時隴西、蜀郡有很多道,當時秦的道主要在此附近。戍卒調出地有:太原、東郡、三川、穎川、南陽、河內、南郡、上黨、□邦道,全是秦人經營多年的地區。調入的郡有:四川郡、江胡郡、九江郡,衡山郡,都是秦人新得的楚地。
  前人未對這三支簡文斷代,從“東故徼”三字,我們可以推斷這三支簡文是年代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因為二十三到二十四年秦楚在淮河南北大戰,楚國滅亡,二十六年滅齊,如果是二十六年,則泗水郡就屬“東故徼”,前後矛盾。二十六年後,東疆已是大海,沒法再東擴。秦的東疆發生大變,並且有足夠兵力從舊有的東疆調走,只能在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燕、趙最終滅亡,華北的壓力減輕,而楚地新平,局勢不穩,中原和北方的戍卒自然要調到前一年和當年新得的楚地去。“東故徼”即舊與楚國為鄰的地區,楚亡後,變成內地。
  前引陳松長先生文考證1221號簡文“五月甲辰州陵守綰、丞越、史獲論令:癸、瑣等各贖黥,癸行戍衡山郡,居三歲以當法。……”爲秦始皇二十五年五月,癸行戍衡山郡很可能和上述三支簡文為一事,這也證明上述三支簡文為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始皇本紀》只說:“五月,天下大酺。”其實在一片祥和的背後,是緊鑼密鼓的戍卒調遣。
  戍卒調出郡和調入郡的搭配,其實是按照在調出地區和調入地區中的方位:
  1.太原郡在調出地區的最北面,其調入地泗水郡也在新得楚地的最北面。
  2. 東郡、三川、穎川在調出地區的最東面,江胡郡(江湖郡)也在新得楚地的最東面。
  3,南陽、河內在調出地區的中間位置,九江郡也在新得楚地的中間位置。
  4,南郡、上黨、□邦道在調出地區的最西面,衡山郡也在新得楚地的最西面。
  因為秦始皇二十五年虜了代王嘉,所以其南面的太原郡戍卒調往南方。但是河北平原諸郡的戍卒沒有調往南方,因為此時齊國尚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后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所以河北平原諸郡此時待命攻齊西界,不能分兵到南方。簡文無會稽郡,因為此時在二十五年王翦攻略越地、置會稽郡之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推定江胡郡(江湖郡)即秦改楚江東郡之名,治吳縣,原為楚國滅越後所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同前一年新置的會稽郡合併,名會稽郡,治吳縣。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9月9日。)


[1]陳松長:《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郡名考略》,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期。
[2]陳偉:《“州陵”與“江胡”——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兩個地名小考》,“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2008年10月。
[3]于薇:《試論嶽麓秦簡中“江胡郡”即“淮陽郡”》,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0。 [4]周運中:《江胡郡即江夏郡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27
[5]楊寬:《關於越國滅亡年代的再探討》,《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