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里耶秦簡(貳)》9-282釋文作:
勿忘,急急急。敢言【之】。〼 9-282[1]
9-233釋文作:
〼人。9-233
兩簡茬口密合,綴合後可復原茬口的“之”字。該字整理者原釋“人”,但觀察圖版“人”字上方還有與之相接的“多餘撇畫”。根據綴合圖版,知其為“點畫”下橫筆缺失的“之”字,[2]所謂“人”字的“撇畫”當為墨蹟浸染所致。茬口對比見下表:
已綴 | 未綴 |
兩簡茬口密合,簡面豎向紋路的疏密度一致,根據“之”字的復原,當可綴合無疑。釋文作:
勿忘,急急急。敢言之。〼 9-282+9-233
完整綴合見附圖A。
二
9-463釋文作:
卅一年三月癸丑朔壬申,遷陵□〼Ⅰ
□□□□□□□□□〼 Ⅱ[3] 9-463
三月癸酉□□□令史〼 9-463背[4]
9-458釋文作:
〼□□□□□〼Ⅰ
〼□署倉曹【發】,□〼 Ⅱ9-458
〼□〼 9-458背
兩簡簡面豎向紋路疏密度一致,對比見下表:
9-463正+9-458背 | 9-463背+9-458正 |
兩簡茬口不能密合,但寬度相同且紋路一致,當可遙綴。釋文作:
卅一年三月癸丑朔壬申,遷陵□……□〼Ⅰ
□□□□□□□□□〼 Ⅱ9-463正+9-458背
……□□□□□〼Ⅰ
三月癸酉□□□令史……□署倉曹【發】,□〼 Ⅱ9-463背+9-458正
完整綴合見附圖B。
三
9-970釋文作:
遷陵〼 9-970
9-933釋文作:
〼□□〼 9-933
首字圖版作,墨蹟比較疏淡但基本構型仍可辨識,對比里耶秦簡常見的“行”字,當釋作“行”。
兩簡簡面豎向紋路的疏密度一致,對比見下表:
茬口 | 紋路 |
兩簡茬口不密合,但是寬度相同紋理一致,當可遙綴。“遷陵”與“行”之間缺失的內容,或是“以郵”之類。綴合釋文作:
遷陵……行□〼 9-970+9-933
完整綴合見附圖C。
四
9-1177+9-1372由楊先雲先生綴合,[5]釋文作:
元年八月庚【午】朔癸巳,少內壬敢言:令〼 Ⅰ
收者課。·問之,毋當令者,敢〼 Ⅱ9-1177+9-1372
……行〼 9-1177背
9-2212釋文作:
〼□貲贖責(債)不 9-2212
〼訢手。 9-2212背
9-2212與9-1177+9-1372簡面豎向紋路的疏密度一致,對比見下表:
9-1177+9-1372+9-2212 | 9-1177背+9-2212背 |
9-2212與9-1177+9-1372茬口不密合,但寬度相同紋路一致內容相關,當可遙綴。釋文作:
元年八月庚【午】朔癸巳,少內壬敢言:令……□貲贖責(債)不 Ⅰ
收者課。·問之,毋當令者,敢……Ⅱ 9-1177+9-1372+9-2212
……行……訢手。9-1177背++9-1372背+9-2212背[6]
據《<里耶秦簡(貳)>所見人名統計表》,[7]訢在(秦二世)元年七月至八月間為少內佐,兼有書手的身份。綴合簡中訢書寫公文的時間為元年八月,與此前所見訢的身份和活動時間吻合,有較大概率為同一人。
完整綴合見附圖D。
五
9-1759 +9-1855+9-1889由楊先雲綴合,[8]釋文作:
□□丁亥,洞【庭】……下真縣,新武陵別四……□□□ Ⅰ
都官軍【吏】……□□當用之,皆下書□……□□□ Ⅱ
書到相……以追,皆以郵行。新【武】……□署東Ⅲ
曹。/冣〼Ⅳ 9-1759 +9-1855+9-1889
恒〼 Ⅰ
〼月甲辰……□□□□□人□以〼 Ⅱ9-1759背 +9-1855背+9-1889背
三簡茬口原不能密合,兩兩之間互為遙綴的關係。我們找到9-1840與9-1617兩枚殘簡,可以加綴在9-1889與9-1759之間,使兩者可以緊密相接。其中9-1840背+9-1889背可以復原“來”字,9-1617+9-1889可以復原“武”字,9-1617+9-1759可以復原“書”字,9-1840+9-1617可以復原“過沅陵下”諸字,“過”字圖版作,“陵”字圖版作。茬口對比見下表:
9-1759 +9-1855+9-1840+9-1617+9-1889 | 9-1855背+1889背+1840背 |
9-1840與9-1617茬口密合,為左右橫向綴合。9-1840與其上方的9-1889、與其下方的9-1759,為豎向綴合,簡面紋路疏密度一致。9-1617與其上方的9-1889,為豎向綴合,簡面紋路疏密度也一致。綜上,五簡當可綴合無疑,釋文作:
□□丁亥,洞【庭】……下真縣,新武陵別四道,各以……□□□ Ⅰ
都官軍【吏】……□□當用之,皆下書過沅陵下□□□ Ⅱ
書到相……以追,皆以郵行。新武陵言書□署東 Ⅲ
曹。/冣Ⅳ 9-1617+9-1759+9-1840+9-1855+9-1889[9]
恒〼 Ⅰ
〼月甲辰……□□□□□人□以來。/槐半Ⅱ 9-1617背+9-1759背+9-1840背+9-1855背+9-1889背
《里耶(壹)》8-657有“新武陵別四道,以次傳”與綴合簡文的“新武陵別四道,各以”可互參。晏昌貴先生認為“新武陵別四道”是指從臨沅出發,下別四道,每一道依次傳遞,並將其中的“道”與9-712+9-758所云的“各以道次傳”中的“道”相聯系,認為兩者是相同的。[10]
今按:晏先生的觀點可從,綴合簡文“新武陵別四道,各以”後應接續的簡文也當為“道次傳”一類。這為我們釋讀簡尾9-1759第一行的殘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第一行的第二字,左从“二”較清晰,當釋作“次”。第三字,右存“叀”型,當釋作“傳”。字形對比見下表:
綴合簡 | 8-523 | 8-1766 | 8-50 | 8-1514 |
綴合簡 | 8-2166 | 8-2119 | 8-1707 | 8-677 |
綜上,9-1759第一行可補釋為“□次傳”,“次”前或為“道”字。綴合釋文可調整為:
□□丁亥,洞【庭】……下真縣,新武陵別四道,各以□次傳Ⅰ
都官軍【吏】……□□當用之,皆下書過沅陵下□□□ Ⅱ
書到相……以追,皆以郵行。新武陵言書□署東 Ⅲ
曹。/冣Ⅳ 9-1617+9-1759+9-1840+9-1855+9-1889[11]
恒〼 Ⅰ
〼月甲辰……□□□□□人□以來。/槐半Ⅱ 9-1617背+9-1759背+9-1840背+9-1855背+9-1889背
完整綴合見附圖E。
六
9-3094的釋文作:
【·問之】□□〼 9-3094
9-3093可以與之綴合,茬口復原“問”、“之”二字,對比見下表:
已綴 | 未綴 |
兩簡茬口密合,根據“問之”筆劃的復原,當可綴合。釋文作:
·問之□□〼 9-3093+9-3094
完整綴合見附圖F。
A | B | C |
D | E | F |
[1] 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00頁。若無特別說明,本文所引釋文均從《校釋》。
[2] “之”字中間“橫撇”的橫筆在茬口處磨滅,但不影響整體字跡的走勢與“之”吻合。
[3] 該行原釋文作“定□以當□者訾遣詣”,因字跡漫滅,從《校釋》意見空出不釋。
[4] 末兩字,整理者原釋文作“□史”,《校釋》疑為“令史”,可從。
[5] 楊先雲:《<里耶秦簡(貳)>簡牘綴合續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8年5月13日,http://www.bsm.org.cn/?qinjian/7817.html。又見《<里耶秦簡(貳)>綴合十二則》,《簡帛》第2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66頁。
[6] 《里耶(貳)》未收錄9-1372的背面圖版,應是其背面無字。為求格式統一,其背面綴合編號仍作“9-1177背++9-1372背+9-2212背”。下文若有相似的缺乏背面圖版狀況,一并如是處理。
[7] 胡騰允:《<里耶秦簡(貳)>所見人名統計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9月4日,http://www.bsm.org.cn/?qinjian/8128.html。又見《已刊里耶秦簡所見人名資訊整理與縣級吏員遷轉研究》,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第41頁。
[8] 同5。
[9] 缀合编号按简号升序排列,其从上至下的图版顺序则为9-1855+9-1889+9-1840(正面右侧)+9-1617(正面左侧)+9-1759。
[10] 晏昌貴:《里耶秦牘9-712+9-758補釋》,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13年12月24日,http://www.bsm.org.cn/?qinjian/6147.html。
[11] 綴合編號按簡號升序排列,其從上至下的圖版順序應為9-1855+9-1889+9-1840(正面右側)+9-1617(正面左側)+9-1759。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2年11月25日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