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秦簡讀札(一)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3-09-18 14:16:27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祓除》簡三九背釋文作:
  之。以某IMG_0322 2(躬)身,晦行趨雇(顧),孰胃(謂)鬼虎(虖)?正晝以行,䂂(瞿)䂂(瞿)趨雇(顧),孰胃(謂)人虎(虖)?三九背[1]
  今按:整理者注“䂂䂂”即“瞿瞿”,眼睛轉動不安貌。《禮記·檀弓上》:“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正義》:“瞿瞿,眼目速瞻之貌。”天回醫簡《脈書·下經》簡212有“IMG_0323=而善顧”,[2]整理者注“IMG_0323”同“玃”,《爾雅·釋獸》:“玃父善顧。”北大秦簡的“䂂䂂趨雇”與天回醫簡的“IMG_0323IMG_0323而善顧”可以對讀,應是同一種情態高度相近的表達。而從兩書整理者不同的注釋來看,似乎一個方向是取眼目速瞻之貌,本字作瞿。另一個方向是動物瞻望的擬態,本字取玃。相較之下,我們認為北大秦簡的注釋更準確。清人段玉裁與馬瑞辰均言文獻所見的“瞿瞿”實為“䀠䀠”的假借,當為確論。
  《説文解字注》:“凡《詩·齊風》《唐風》、《禮記·檀弓》《曾子問》《雜記》《玉藻》或言‘瞿’,或言‘瞿瞿’,蓋皆䀠之假借。瞿行而䀠廢矣。若毛傳於《齊》曰:瞿瞿,無守之皃;於《唐》曰:瞿瞿然,顧禮義也。各依文立義,而為驚遽之狀則一。”[3]《毛詩傳箋通釋》:“瞿瞿,蓋䀠䀠之叚借。”[4]
  從《説文》“䀠讀若拘,又讀若良士瞿瞿”來看,段氏所云的“瞿行䀠廢”的趨勢,在《説文》成書時已經比較成熟了。秦漢簡幾乎未見“䀠”字而多見“瞿”字,即其例也。
  此外,《爾雅》與《山海經》所見的大馬猴一類的野獸玃父、舉父、誇父等,有“好顧眄”、“奮迅其頭”等特徵,這與“玃”的本字“䀠”有“左右視也”的含義或有緊密聯繫。頗疑人們觀察此獸常有轉頭顧盼貌,故因以“玃”、“豦”為名。生活在東南亞菲律賓、婆羅洲、蘇拉威西島等熱帶雨林裏的眼鏡猴,其頭部可以分別向左右旋轉180度,也就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地偵探四周,可以及時發現獵物和躲避敵人。[5]但從邏輯上説,“瞿瞿”的善顧含義乃與其本字“䀠”有關,而非源自玃父等動物的習性情態。因此天回醫簡以“玃父善顧”來釋簡文“IMG_0323IMG_0323而善顧”,倒果為因是不太妥當的,宜從北大秦簡將其本字定作“瞿”或“䀠”。
  文獻記載,玃父善顧盼,豦好奮轉其頭,舉父好舉石投人,均是靈長類動物才能完成的複雜動作。《爾雅·釋獸》:“玃父,善顧。”郭璞注:“貑貜也,似獼猴而大,色蒼黑,能攫持人,好顧眄。”[6]郭璞又於“豦,迅頭”下注:“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好奮迅其頭。”郭璞注其“好顧眄”,不知是否受到“瞿”字有“視遽皃”含義的影響。《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郭璞注:“或作誇父。”畢沅注:“即《爾雅》‘玃父’也。玃、舉、誇三聲相近,郭注二書不知是一,蓋不知音轉耳。”[7]
  這類靈長動物由於體型巨大行動敏捷,給古人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擾。《易林》:“南山大玃,盜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獨宿。”《博物志》記載“猴玃”,“伺行道婦女有好者,輒盜之以去,人不得知。”錢鐘書先生曾指出,猿猴好人間女色,好竊婦以逃,此吾國古來流傳俗説,屢見之稗史者也。[8]有學者總結“猿猴盜婦”經過了兩漢六朝逸事實錄、唐代文人遐想、宋元明道佛宣教三個階段,是文人書寫與宗教言説的雙重敘事。[9]
  《黃帝內經》也有“瞿瞿”,歷代訓釋不一。《素問·靈蘭秘典論》:“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王冰注:“瞿瞿,勤勤也。”[10]高士宗認為“瞿瞿”是驚顧貌,“其理至微,其道至深。故探其消息,則瞿瞿然而驚顧,仍莫知其妙。”[11](《太素》作“濯濯”,當為“瞿瞿”之訛寫再受“消”字影響偏旁類化加“氵”而致)以天回醫簡《脈書·下經》和北大秦簡《祓除》看,“瞿瞿”在醫學類文獻中仍以訓善顧驚遽貌為宜,其餘當如段氏所云“各依文立義”,以具體語境為依託作判斷。“䂂䂂趨雇”與“IMG_0323IMG_0323而善顧”,應為早期醫書的習語。  

  《病方》簡二四〇背釋文作:
  已IMG_0335:用豕昔膏,令病者坐,燔膏顛上令銷,以久(灸)之。此牡豕膏。二四〇背
  今按:IMG_0335,或應通“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首惡湮沒。”[12]《漢書·司馬相如傳》:“首惡鬱沒。”[13]《淮南子·汜論訓》:“濁之則鬱而無轉。”高誘注:“鬱,湮也。”[14]《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鬱湮不育。”[15]杜預注:“鬱,滯也。湮,塞也。”鬱,醫書中指凝滯不舒暢的症狀。《素問·五常政大論》:“其氣鬱”,王冰注:“鬱燠不舒暢。”[16]鬱的生發,與季節變化也有聯繫。《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民病氣鬱中滿,寒迺始。”釋文可以調整為:
  已IMG_0335(鬱):用豕昔膏,令病者坐,燔膏顛上令銷,以久(灸)之。此牡豕膏。二四〇背  
  《病方》簡一九一背釋文作:
  雝(癰)潰者,以豕矢、羊矢、雞矢、奄盧、豕膏熏之冬(終)日,已矣。一九一背
  今按:整理者指出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夕下”方中有一味“合盧”,或與此“奄盧”有關。我們認為,兩者當是一物,“奄盧”即“合盧”。古弇、奄通用,《經典釋文》:“弇,古奄字。”[17]《禮記·月令》:“其器閎以奄。”奄,《呂氏春秋·孟冬紀》作“弇”。《戰國策·韓策》:“近者掩心。”掩,《史記·蘇秦列傳》作“弇”。《逸周書·王會解》:“笑則上唇翕其目。”翕,《山海經·海內南經》郭璞注引作“掩”。
  五十二病方的“合盧”,《簡帛醫藥文獻校釋》認為即“菴䕡”。[18]合、奄可通,前文已證。古閭、盧亦通用,《韓詩外傳》卷七:“前遇闔閭。”闔閭,《説苑·雜言》作“闔盧”。《漢書·霍去病傳》:“濟弓盧。”弓盧,《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作“弓閭”。
  准此,北大秦簡《病方》的“奄盧”同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的“合盧”一樣,均為“菴䕡”的異名。《神農本草經》稱為“奄閭子”,謂其“主五臟淤血,腹中水氣,臚張,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19]另據胡娟先生考證,“菴䕡”還有崖薑、猴薑、胡猻薑、石毛薑、岩連薑、爬岩薑、石庵䕡、過山龍、骨碎補、肉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飛蛾草等異名,以其根寄生石上,似薑而有毛為名。[20]釋文可以訂作:
  雝(癰)潰者,以豕矢、羊矢、雞矢、奄盧(菴䕡)、豕膏熏之冬(終)日,已矣。一九一背  
  《公子從軍》簡十一“為”字下一字圖版作IMG_0336,對比簡十的“不”字IMG_0337,當釋作“不”。疑與後文的“先為不仁”、“孰為不仁”類似。釋文可補作:
  □為不……之。今公子從(縱)不愛牽之身,獨不謉(懷)虖(乎)。公子何之不仁 十一
  簡十七,“欲”上一字IMG_0338,對比簡六的“錢”字IMG_0339,當从“金”。
  簡五,“公子取”上一字IMG_0340,對比睡虎地秦簡的“步”字IMG_0341,當釋為“步”。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914頁。
[2]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42頁。
[3]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35-136頁。
[4]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山東友誼書社1992年,第487頁。
[5] 張莫桑:《只有手掌大的眼睛猴》,《環球人文地理》2017年第21期,第78頁。
[6] (清)郝懿行撰;王其和、吳慶峰、張金霞點校:《爾雅義疏》,中華書局2017年,第916頁。
[7] 畢沅校:《山海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頁。
[8] 錢鐘書:《管錐編》(二),三聯書店2019年,第828頁。
[9] 陳志勇:《論“猿猴盜婦”故事的文人想像與宗教敘事》,《民族文學研究》2013年02期,第117-127頁。
[10] 郭靄春主編:《黃帝內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95頁。
[11] (清)高士宗撰;周仲瑛,于文明主編:《中醫古籍珍本集成·醫經卷·素問直解》,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第878頁。
[12]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2013年,第3689頁。
[13]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2013年,第2601頁。
[14] 何寧撰:《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8年,第937頁。
[15]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4版修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第1672頁。
[16] 同[10],第638頁。
[17] (唐)陸德明撰;張一弓點校:《經典釋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63頁。
[18] 周祖亮、方懿林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學苑出版社2014年,第85頁。
[19] (清)孫星衍,(清)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第28頁。
[20] 胡娟:《漢簡帛醫書五種字詞集釋》,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232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9月17日22:39。)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