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秦簡讀札(六)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3-10-16 08:48:28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病方》二〇二背至一九九背釋文作:[1]
  已瘕:禹步三,曰:「睪(皋)!敢告黃啻(帝),足非吾足也,□之足,IMG_0969(踐)山山IMG_0971(徹),IMG_0969(踐)水水渴(竭),可(何)腵(瘕)二〇二背鬼不殺?」即以左足IMG_0969(踐)之。一曰,腵(瘕)若血發,令亓(其)人南首正偃,祝者東卿(嚮),禹三。曰:「睪(皋)!二〇一背敢告。」三。[2]曰:「自□直止,IMG_0969(踐)山山突(頽),[3]IMG_0969(踐)草草絶,IMG_0969(踐)水水渴(竭),祝血而已,祝叚(瘕)而起。」即禹二〇〇背步之以IMG_0972(蹱)。一九九背
  今按:“IMG_0969(踐)山山突”之“突”字,目前看到三種釋讀意見。一是,整理者將“突”讀爲“頽”而無注;二是,蔡偉先生認爲“突”字在古書中有“秃”的意思,並以北大秦簡論張家山漢簡《脈書》之“麋(眉)突(脫)”可如字讀。“麋(眉)突”,即眉毛光秃的意思;三是,網友“质量复位”先生認爲“突”可如字讀。“突”有穿、破的意思。其說云:
  文獻中未見“突”與“頹”通假的例證。“突”可如字讀。“突”有穿、破的意思。《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宵突陳城,遂入之。”杜預注:“突,穿也。”睡虎地秦簡《效律》:“官府臧(藏)皮革,數IMG_0973(煬)風之,有蠹突者,貲官嗇夫一甲。”《文選·陳琳〈爲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李周翰注:“突,破也。言……所過皆破壤塚墓以取金寶,而露其骸骨也。”“隳突”當是近義連用,而“隳”常訓崩毀、毀壞。[4]
  網友“綿崽”先生贊同“质量复位”先生之說,認爲“突”字應該釋爲“崩毀”。[5]
  三說皆有未能允恰之處。整理者所聯繫的“突”與“頽”雖音近而義同,但未見有直接相通的例證,不能讓人無疑。[6]蔡氏雖未明確闡釋“山秃”爲何義,然從其將“麋(眉)突”認爲是眉毛光秃的說法,可以猜想其“山秃”是山光秃秃的意見傾向。東坡詩“有山秃如赭,有水濁如泔”雖是很好的辭例,但時間已是中古。大量“山秃”的用法,其時代都去秦漢爲遠。同時需要注意,今人所云的“這山光秃秃不長東西”的說法雖然聽來很合常理,未必就是秦漢時人所慣用的。如果找不到相近時代的文獻例證,不免踏入以今律古的誤區。
  最後再來看“质量复位”先生之說,其所引文獻證“突”有穿、破的意思,是可信的。然而以陳琳《爲袁紹檄豫州》之“所過隳突,無骸不露”來論證「“隳突”當是近義連用,而“隳”常訓崩毀、毀壞」,細繹是站不住腳的。《後漢書·袁紹傳》:“所過毀突,無骸不露。”[7]此可确知“隳突”即“毀突”,“隳”當訓爲“毀”之破、壞義。即便此處“突”與“隳”是近義連用,其所近之義也應近於“毀”,也即李周翰注所注的“突,破也”,如何能夠牽連到崩毀、毀壞呢?況且摸金校尉幹的乃是夜掘墓塚的行當,影視作品如《鬼吹燈》《盜墓筆記》常云“倒斗”,一般是靠挖掘盜洞對墓穴進行破壞,毀壞的是其地下結構。頂多言其“破壞”,因沒有高大的地面建築去拆解,是談不上有“崩毀”含義的。“隳”、“突”之義,應近於“毀”,李周翰注得之,质量复位訓“突”爲“崩毀”之說,蓋屬牽強。
  “毀突”一詞,《漢語大詞典》釋爲“毀壞,掘穿”,[8]是更準確的。而“隳突”則釋爲“橫行,騷擾”,[9]顯然是“毀壞,掘穿”本義的延伸。兩個詞條一引《爲袁紹檄豫州》一引《後漢書·袁紹傳》,文獻相同而闡釋迥異,宜考慮兩處選一處增加義項。摸金校尉四處掘墓之“隳突”顯然不只是“橫行,騷擾”,造成騷擾的原因就是他們“毀壞,掘穿”墳墓。《漢語大詞典》釋“隳突”爲“橫行,騷擾”,恐怕是受柳宗元《捕蛇者說》之“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影響,認爲“隳突”是悍吏驕橫叫囂、騷擾民衆的意思。但放在《爲袁紹檄豫州》與《後漢書·袁紹傳》的語境裏,恐怕本義還是“毀壞,掘穿”。同一個辭彙在不同時代文獻裏出現詞義的變遷衍化,是正常發展規律,但不應籠統的以某個階段的含義概括所有階段。
  我們認爲簡文的“突”應讀爲“墜”。“突”與“墜”兩字均爲定母物部。同時,“突”與“墜”兩字均與“兌”字通。古襚、裞通用,《左傳·文公九年》:“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經典釋文》:“襚,《說文》作裞。”古突、駾通用,《詩·緜》:“混夷駾矣。”“駾”,《文選·魯靈光殿賦》張載注引作“突”。
  “墜”有從高處往下落的含義,與山體崩解之勢相合。《慧琳音義》“殞墜”條引《文字典說》曰:“墜,從高落下也。”又其“顛墜”條引《說文》云:“墜,從高墜下也。”《爾雅·釋詁》:“墜,落也。”邢昺疏:“墜者,《說文》曰:從高墮也。”
  簡文“IMG_0969(踐)山山突(墜)”之“山墜”即《荀子》中的“山隧”,指山體崩解。《荀子·儒效》:“至共頭而山隧。”楊倞注:“隧,謂山石崩摧也。隧,讀爲墜。”[10]王念孫也認爲該篇“以隧爲墜。”《讀書雜志》:“《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漢石經《論語》殘碑‘未隧於地’,《漢書·王莽傳》‘不隧如髪’,竝以‘隧’爲‘墜’。”[11]
  山峰巨石的崩解,文獻中常見與“墜”的搭配。《列子》:“高峰墜爲幽谷。”《易林》:“山石朽弊,稍崩墜落。”[12]《漢書·五行志》:“自上下者爲崩,厥應泰山之石顛而下。”顏師古注:“顛,墜也。”[13]《論衡·效力》:“至於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處危峭之際,則必崩墜於坑谷之間矣……則有大石崩墜之難也。”[14]《論衡·偶會》:“壞屋所壓,崩崖所墜。”《孔子家語》:“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筆陣圖》:“如高峯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鮑照《石帆銘》:“崩濤山墜,鬱浪雷沉。”《晉書·五行志》:“四年七月,泰山崩,墜三里”《大唐西域記》:“山崖崩墜。”《法苑珠林》:“山崩石墜。”
  簡文“踐山山突(墜)”的“墜”當訓“山石崩摧”義。踐山山墜,就是用腳踏山,山體崩解的意思。“崩”與“墜”在形容山體解裂時常連言,如前引的“稍崩墜落”、“崩墜之難”、“崩崖所墜”等。
  “綿崽”先生指出《千金翼方》有“唾山山崩,唾石石裂”及“噀山山崩,噀地地裂”頗具啟發性。我們還發現《外臺秘要》《三洞神咒》《法海遺珠》《普濟方》也有類似記載。《三洞神咒》有“封山山崩,封河河竭”、“指山山崩,指水水竭”、“指山山崩,指鬼鬼滅”、“射山山崩,射水水竭”。《法海遺珠》有“覷山山崩,覩海海竭”、“遇山山崩,遇人人生”。可見北大秦簡此祝由方,在傳世文獻裏尚有一脈傳承。它們的共通性在於,對有生命的物質消除其生命,如讓草絶、讓鬼滅。對於沒有生命的物質則改變其正常的外在狀態,如讓流動的水枯竭、讓高大的山石崩墜。《論衡·言毒》所云的“南郡極熱之地,其人祝樹樹枯,唾鳥鳥墜”,讓樹木枯死、飛鳥墜落,正是消除其生命力。從北大秦簡和《論衡》看,“唾鳥鳥墜”與“踐山山突(墜)”這種“V+NN+V”形式的祝由術語,其來源是較早的,在戰國末期就應該已經較爲流行。
  同時,“足非吾足也,□之足”中的未釋字圖版作IMG_0974,應該是類似禹一样的古賢人或神祇。因《病方》一八〇背至一七九背有簡文“吾手非吾手,禹之手也,玉掌金指,印亓(其)心疾死”,其結構與“足非吾足也,□之足”一致。其義大概是借助古賢或神靈的力量祛除疾病,我的手(足)不是我的手(足)而是某個神靈的手(足),因此拿來鎮壓爾等病祟。前引《千金翼方》用來唾山的水,祝者宣稱是“水在吾口中,名曰太上老君解穢之水”,《三洞神咒》射山之前自稱“吾今驅汝第一箭神”,並可參。  

  《病方》簡一七一背至一七〇背釋文作:
  御渴:取葵,以水三IMG_0975煮之,令毚孰(熟),輒更去亓(其)宰(滓),令宰(滓)令寒。朝起,以再粲(餐)食,雖一七一背冬(終)日暴(曝),不渴。一七〇背
  今按:“毚”應讀爲“纔”,“毚孰”即“纔熟”,訓“才”、“始”、“不久”、“剛剛”義,意爲剛剛煮熟。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毚(纔)孰(熟),浚而熬之。”[15]天回醫簡《治六十病和齊湯法》:“IMG_0976(粥)毚(纔)孰(熟),舉而濫寒水中。”[16]《里耶秦簡》9-2296:“湯令毚(纔)苦。”《校釋》:“纔,剛剛。”[17]簡文所云的“渴”應指“消渴症”,以葵煮水類似葵根湯。醫書治消渴多用葵根湯,《千金翼方·雜病中》:“葵根湯,主一年渴,飲一石以上小便利。”[18]《本草綱目》:“葵根:消渴,小便不利,煎服。”[19]其中“令宰(滓)令寒”一句,不辭。因爲前文已說“輒更去亓(其)宰(滓)”,如何還能“令宰(滓)”呢?疑此處底本只有“令寒”,即將葵湯放涼放冷的意思。“令宰(滓)”涉前面的“去亓(其)宰(滓)”而衍。
  簡文稱服藥後雖“雖冬(終)日暴(曝),不渴”,即便整天曝曬也不會覺得渴。這顯示其對消渴的認識尚在粗淺的階段,消渴之人喜喝水並非因爲外部條件的曝曬,而是腎氣不周且中熱難消。《釋名》:“腎氣不周於胸胃中,津潤消渴,故欲得水也。”《傷寒論》:“厥陰之爲病,消渴。”成無己注:“厥陰成消渴者,熱甚能消水故也。”[20]西醫認爲糖尿病的口渴,主要是因爲高血糖狀態下人體內滲透壓增高,導致多尿水分流失過多,機體組織細胞處於缺水狀態,出現口渴感,反射性刺激大腦中樞,出現多飲症狀。另據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的研究,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葉中的綠原酸粗提物能夠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體內血糖水準,並對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胰島有修復作用還可抑制腎腫大,可緩解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狀。[21]
  需要注意的是,向日葵在明朝晚期才傳入中國,明以前醫書裏所說的“葵根湯”之“葵”,應指其他以葵爲名的植物如“蜀葵”(Alcea rosea L.)。今人不別,或有以為“葵根湯”即用“向日葵根”者,非是。此葵非彼葵,然而黃蜀葵提取的金絲桃苷能緩解晚期糖基化產物引起的足細胞凋亡,起到對腎臟的保護作用。而腎小球足細胞凋亡,是糖尿病腎病重要的病理原因。[22]可以說,葵根治療消渴的藥物化學秘密已经被现代研究所揭示。而早期中醫應該是通過臨床實證,觀察到了葵根對消渴的治療作用,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發現。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卷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867頁。
[2] 此“三”字可疑,不知是否為“禹步三”的簡寫,因前文有“禹三”,整理者認為即“禹步三”。
[3] IMG_0969(踐),整理者徑釋作“踐”,此從蔡偉先生(網名“抱小”)的意見,嚴格隸定作IMG_0969。參《據北大秦簡說“突”字的古義》,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23年9月13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1057。
[4] 《北京大學藏秦簡牘》初讀帖:簡帛網論壇第38樓,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26&extra=page%3D1。
[5] 綿崽:《也谈北大秦简<医方>“突”字的含义》,微信公衆號“古籍臨證漫談”2023年9月14日,https://mp.weixin.qq.com/s/K-WzJ621s_RfE48a6KfnUw。
[6] 蔡偉先生認為“突”與“頽”音調有異,突、絶、渴(竭)為韻(物月合韻)皆押入聲,“頽”字放入不和韻。
[7] 范曄:《二十五史:晉書、三國志、後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2頁。
[8]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6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第1497頁。
[9] 同4,第11卷,第1133頁。
[10] (唐)楊倞注;耿芸標校:《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77頁。
[11] (清)王念孫撰,虞萬里主編,徐煒君等點校:《讀書雜志》(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735頁。
[12] 一本“稍”作“消”。
[13]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2013年,第1400頁。
[14] 黃暉撰:《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中華書局1990年,第585頁。
[15]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第五册,中華書局2014年,第271頁。
[16]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98頁。
[17] 陳偉主編,魯家亮、何有祖、凡國棟撰著《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65頁。
[18] (唐)孫思邈著;李景榮等校釋:《千金翼方校釋》,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第462頁。
[19] (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校點本上、下册)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第224頁。
[20] (金)成無己著,田思勝等校注:《注解傷寒論》,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137至138頁。
[21] 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白嘉璇;孫冉;丰明鳳:《向日葵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中國現代中藥》2022年09期,第1819頁。
[22] 中國藥科大學中藥資源學教研室:《黃蜀葵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5年02期,第41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10月15日13:50。)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