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无妄》卦六二爻小象經說之析釋與研說
作者:陳燿森  發布時間:2014-10-31 16:37:33
(香港)
(首發)

  《周易》64卦384爻,於不少爻辭都具有獨特的意象與豐富的意涵,可給出深廣的思考與論說空間。无妄卦就是箇中表表者,包括《小象》的釋辭。
  此前筆者已深詳討論過无妄的六二、六三與九五爻。[1]而有關六二方面的,從爻辭與爻義看,表面自離不開兩要項:其一是緊扣卦辭的「元亨,利貞」而為說。其二是關乎與九五的中正有應。不過,當那與「元亨,利貞」對上關係的「不耕穫」,經《小象》給加上了「未富也」這富具弦外之音的一句,整個問題在理解上便顯然更形多樣化也更見姿采多端。
  又在論九五爻時,筆者復說有這樣的話:「卦辭所說的『元亨,利貞』,於六二就是『不耕穫』(謂六二地土優質,不必墾土深耕,下種便自會有天然的收成);於九五則是『无妄之疾,勿藥有喜』(謂人沒有妄作亂為,卻染上流行疾病;但結果不用沾藥,也能康復。乃因得天獨厚,生具可自我修復的暗能量)。」
  對理解「不耕穫」這關鍵詞,《小象》的話不但重要,甚至可以說,要不是有《小象》的言說作啓導,我們實在難以認知此詞的思想涵攝,原來可以非常廣博深邃。而透過對其思想範疇的發掘與鑽研,亦具見這是有心人的說話。下面,就先來看看一經一傳這兩造的話:
  六二曰:「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對此,金景芳先生有云:「『未富也』這話不好講,各家都沒解釋通順。大家可以研究。」[2]而筆者的研究方法,就是先把「不耕穫」這一表述,變作形象化來探討論說。舉例舜,孟子嘗譽之曰:「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這「由仁義行」,就可比作是舜的「不耕穫」,也是孔子所說的「生而知之者,上也」(《論語‧季氏》)。而不用墾土便即有熟田可耕這「不菑畬」,則不妨譬若「行仁義」者,也可視為孔子所說的「學而知之者,次也」。因這後者在六二交上好運,能接近「不耕穫」此「生而知之者」。荀子就嘗說有這樣的話:「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靡使然也。」(《荀子‧性惡》)故爻辭乃曰:「則利有攸往。」是則經此而來的辭旨,要義之一,就是為學要知所取法乎上。但此旨與《小象》所說的:「『不耕穫』,未富也」有關嗎?當然有。蓋此處的「不耕穫」,並非舉首句以包次句的省文,它可信是《小象》作者別出心裁的構思。獨取此句,這既可意表取法乎上;另方面,則由此並可建立一廣闊的思想平台,藉以導出新的思考方向。而下列數端,都是筆者認為可供作多方面研究的範疇:
  其一,如前所述,「不耕穫」可指不必墾土深耕,下種便自會有天然的收穫收成。但這會是最佳的種植方法嗎?當然不是。《孟子‧梁惠王》篇說:「深耕易耨。」如果能深耕細作,速除穢草;[3]則這樣的耕種,配合土壤的優質,豐收可期。所以《小象》說,不深耕而得的收成,未成富足的收穫。即此則知,何以有次孔子言仁,於說過「仁者安仁」後,跟着又道「知(智)者利仁」(《論語‧里仁》)。因後者就好比「深耕易耨」,將會使收成變得更好。
  其二,前述「不耕穫」又可比人的「生而知之」。但既生具上等資賦是一回事,如何能使這「天祿」豐盛富實起來,又是另一回事。《禮記‧中庸》就有云:「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第20章)而這,就當屬《易‧繫辭上‧五》所稱的:「富有之謂大業。」所謂「富有」,是指豐富其所有,[4]能「大而化之」(《孟子‧盡心下》)。則知這同時也關係到聖王耕心田以治人情的大業。是以《禮記‧禮運》有云:「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於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弗肥也。(案:此所以《繫辭‧上‧十一》又有云:『吉凶生大業。』言『凶』是教人得注意撥亂反正,以趨吉避凶)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故知優質的地土,還可用表聖人的心田,亦同樣要加以耕治,始能利用厚生(《左傳‧文公八年》:「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而上面的引論,相信亦可視為《小象》說「『不耕穫』,未富也」的另一理據。
  其三,正因優質的地土,就算不耕耘,播種後也會有天然的生產;因此,如要證實地土是沃壤,能「不耕而穫」(用王弼語),而耕則會有更大的收穫;就必須給機會讓它去顯示(案《无妄》上卦為〈乾〉。《說卦》有稱乾象為「木果」,意指天然成果)。上面所言的舜,便是一個很好的說例。舜因為得到堯的賞拔(見《書‧堯典》及《孟子‧萬章上》),始有機會成就「無為而治」(《論語‧衛靈公》)的大德業,被孔子稱頌為:「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中庸》第17章)。否則,其人無論於各種橫逆中怎樣「克諧,以孝蒸蒸,乂不格姦」(《書‧堯典》),若相對於類似所謂「富有之謂大業」這樣的話,就仍只能是屬於「未富也」。
  其四,若然「不耕穫」沒與「不菑畬」分割開來,則二者於六二之居中且正,自可顯示一種特殊關係,就是有人不必墾荒也有熟田可耕。就好比有「學而知之者」的同樣得天獨厚,能親近「不耕穫」這「生而知之者」。這已見前述。但今《小象》把「不耕穫」斷章分出,獨立取義,則便可出現另一種情況,即:不經墾土深耕的收穫,自然難有豐裕的收成。也即謂,不深耕細作所得的收穫,是未足以致成富實。於是優質的田土,便又可寓意人才是更需要發掘和善加培養的;因為它能利用厚生。這可視為是上承「其三」而為說。而《小象》的話,因此又可轉作這樣的理解:不經過耕種收穫,我們還不知道土壤的優質,未知它的富實。人才亦然。
  其五,是「不耕穫」之斷章而出,這可方便與《禮記‧坊記》所載孔子曰「不耕穫,不菑畬,凶」的話接上軌。則這樣而成的話語,便又變成是指不開耕播種卻圖有收穫,不拓墾土地卻想有熟田可耕。此舉不但亂了耕種的常序,對收成來說都是凶事。這樣一來,「不耕穫」便可給出兩種理解:若就經意言,其所喻指的,當為人的生具優質天資;故其下文曰「則利有攸往」。但這樣的優質,若任它不耕而穫,則就只能是《小象》所說的:「未富也。」但另方面,這「不耕穫」之所以為「未富也」,又可以是因接軌於《禮記‧坊記》的「不耕穫,不菑畬,凶」來說。孟子不亦云乎:「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孟子‧盡心下》)商湯和周武,是「經過修身來回復本性然後力行」。[5]此一努力,正好反映人對自性若徒然只知看重任意開發,自耕自給,則這樣來的性趨向,就不一定是利有攸往。誠如卦辭所示:「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因如果人的心性開始變得嗜欲貪婪(設例六三爻行人偷走了牛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或好逸惡勞,種種,等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則心「亨」(謂通於無妄)與否,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而變化只繫乎一心。此所以孔子要對正道的不行以「凶」稱。
  其六,筆者在《〈周易‧无妄〉卦六三爻經傳新詮》一文中,嘗談到无妄䷘六三的爻變,變〈離〉之卦為《同人䷌》。而《小象》釋无妄六二的說「『不耕穫』,未富也」,這與釋同人六二所說的『同人于宗,吝道也』」,關係密切。因若然優質的田土未能開耕見收穫,糟蹋了上佳的土質,就會變成吝道。這未免教人可惜。人才亦然。而无妄六二的同位爻,同人卦六二說的正是此事。
  「吝道」一詞,於《周易》經傳僅一見,就在《同人‧六二‧小象》。這是對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之作釋。
  同人卦初九云:「同人于門,无咎。」初九乃陽爻偏居陽位,正而不中。而「門」又是內出外入的通道。是則這爻辭就當謂:人之「同人」,出入皆由正道(同人,聚眾也。門,為「出入之正道」[6]),不走偏門,乃得人和。這反映其人既有才又有德,自有其人格魅力。
  又據帛書《二三子》篇,孔子亦嘗談到此爻,有云:「﹝此言﹞亓所同唯﹝亓門人﹞而已矣。小德也,﹝故曰『无咎』﹞。」[7]此謂人之「同人」,凝聚力強,入出其門的,無論親朋戚友,貴客嘉賓,所向都能歸心。不過因這只屬一家一門的事,故對其人此等和同,孔子乃稱「小德」。而這正足反映《小象》對同人內卦此爻的解釋,是能小中見大,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故《周易折中》卷第十一此釋辭下載何楷之言:「同人于門,《傳》以『出門同人』釋之,加一『出』字,而意愈明。」的是得旨之言。
  但如此優秀原可當出色外交使者,推廣文教文德,敦睦邦交,使「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由同人六二曰「同人于宗,吝」,知其人就只是以周旋於宗族宗親鄉里之間為主,難以盡展才具。故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之釋此爻,乃曰:「言同人之範圍僅在宗族,與之協作,其所同者甚狹,族外人則不助之,此自招困難之道也。」[8]大才小用,這不是太可惜了嗎?故孔子之釋此爻又有語謂:「此言其所同唯其室人(指宗室之人)而已﹝矣﹞。££££££,故曰『貞藺』。」此所以《小象》說:「『同人于宗』,吝道也。」(案:李鏡池先生不明此義,嘗批評《小象》之釋同人卦初九、六二為「這不過是變相的抄書,一點沒說明甚麼」。[9])這與无妄六二之說「『不耕穫』,未富也」,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又上謂此「同人」者可當出色的外交使臣,這是有孔子的話作佐證。據帛書《二三子》載,孔子之釋同人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有云:「此言大德之好遠也,所行££££££遠,和同者眾,以濟大事。故曰﹝『利涉大川』。﹞」[10]此處的「野」,當指邊疆野域言;而「遠」則謂致遠,意即教化能遠及邊鄙異域,故云「大德之好遠也」。
  則知所謂「『不耕穫』,未富也」,在此又可解作:不使深耕以收穫,收成便有限。用人亦然。
  其七,「『不耕穫』,未富也」,這歸結來說,就當是《小象》作者和應卦辭而有所慨嘆的話。卦辭有云:「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眚,依經家云,災也。此話的內涵有二:其一是說身不法天以正,便會有災害,對前途不利。此義理經家多已言之。其二,就更深層義說,是指「元亨,利貞」的聖智,稟命於天,能辨別常人性命的複雜發展,會不斷生出不正之處,放任自性必會造成弊端。因人多是可上可下的「中人」之資,[11]故如不圖進取,或不聽勸進,最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必成所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皆孔子語)。故繫辭者要以「不利有攸往」提出警示。[12]
  因此《小象》的說「『不耕穫』,未富也」,主要就是想指出人道的建立,不是有聖人智者就足夠致富,還須有廣眾明道的跟隨與支持,人道始有機會真正得建立起來。而就人道的建立言,聖智乃人思想上的明燈,這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及其儒家多所深信和堅信的事。事實細嚼細味《无妄》此卦文,雖以天道開卦,但通卦明着暗裏都是更看重人道的建立。人是應該依正道做回自己的主人。因天之道常會令人感到無奈和不安。而人道的不修,又只會造成弊端的變厲。[13]故從這一觀點出發,《小象》所言,顯然是有意相應於卦辭,語重深長地示出了發人深省的話!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10月30日22:00。)


[1]分見《〈周易‧无妄〉九五爻經傳細說》及《〈周易‧无妄〉卦六三爻經傳新詮》兩文。簡帛網:2014/10/10、2014/10/18。
[2]金景芳講述,呂紹綱整理:《周易講座》,第200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3]楊伯峻《孟子譯注》,第11-12頁。香港中華書局,1984年。
[4]吳怡:《新譯易經繫辭傳解義》,第39頁。台灣三民書局印行,1991年。
[5]書同注﹝3﹞,第338頁。
[6]《周易撮要》陸《傳》。轉引自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第42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7]丁四新:《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附錄:馬王堆漢墓帛書《易傳》釋文。書第51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8]同書第127頁。
[9]《周易探源》,第352頁。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0]書頁同注﹝7﹞。
[1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12]陳燿森:《〈周易‧无妄〉卦的探討與新釋》第(四)節。簡帛研究網,2009年2月3日。
[13]同注﹝12﹞,段文引用時略有增修。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