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曹魏大墓出土石楬綴合二則
作者:謝明宏 發布時間:2021-08-02 00:35:48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
一
《流眄洛川:洛陽曹魏大墓出土石楬》M1:291石楬釋文作:
一升墨
M1:291
[1]
細審“墨”字的拓片

和石楬圖版

,其所從“黑”的上部橫筆左右並不貫通,與石楬常見的“墨”字對比差異明顯,釋“墨”恐非。可參看

(M1:50)、

(M1:200)、

(M1:479)等字。今按:此字左從“金”右從“艮”,當為“銀”字無疑。
M1:172石楬釋文作:
……銀香[爐]……
M1:172[2]
兩組石楬茬口吻合,拼合後可復原“銀”字圖版作

、

。茬口見表1:
表1
M1:172+M1:291拓片
|
M1:172+M1:291圖版
|
|
|
兩組石楬綴合後釋文作:
一升銀香[爐]……
M1:172+291
石楬記一件容量為一升的銀質香爐,綴合茬口處“銀”字左端的字

,對比M1;179的“縑”字

,頗疑為“縑”所殘,M1:172+291石楬所記實物或是配有同M1:179石楬所記類似的丹色縑制包裝袋。
M1:179是一枚完整石楬,釋文作:“三合銀香爐一,槃,丹縑囊自副。”
[3]曹操《上雜物疏》:“貴人公主有純銀香爐四枚,皇太子有純銀香爐四枚,西園貴人銅香爐三十枚。”
[4]可參看。
二
石楬M1:100釋文作:
……珠縷□……佛人一
M1:100[5]
M1:530釋文作:
金……
M1:530[6]
M1:530“金”字底部橫筆左段殘缺,M1:100“珠”字上有橫筆殘留。兩組石楬茬口吻合,綴合後可復原茬口處的“金”字作

、

。茬口見表2:
表2
M1:100+M1:530拓片
|
M1:100+M1:530圖版
|
|
|
石楬M1:530“金”字左上部的半圓形缺口,當為石楬頂部圓形穿孔所殘。兩組石楬綴合後釋文作:
金珠縷□……佛人一
M1:100+530
石楬記一件佩飾上綴有佛像的金珠串。“金珠縷”指把金珠串成線狀,金珠串的工藝製作屢見於同組首飾類石楬,如:
翡翠、金珠縷、白珠挍五

(䥖)

結(髻)一具,蝦段自副
M1:327
[翡]翠、金珠縷、白[珠]挍七

(䥖)

結(髻)[一具,蝦]段自副
M1:224
同心大

(䥖)一,金珠縷、挍
M1:447
金珠縷、白珠挍

(榼)錘一
M1:82[7]
[1] 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流眄洛川:洛陽曹魏大墓出土石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第250頁。
[2] 同[1],第304頁。
[3] 同[1],第146頁。
[4] 曹操:《曹操集》,中華書局1974年,第40頁。
[5] 同[1],第49頁。
[6] 同[1],第218頁。
[7] 同[1],第292-294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1年7月30日09:44。)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