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郭家山東晉溫氏家族墓誌拓片讀後札記(一)
作者:王冠淇  發布時間:2022-08-23 21:03:27
(澳門大學歷史學系)
(首發)

  2001年2月,南京博物館在南京市下關區郭家山發掘了一座六朝時期的古墓,即郭家山9號墓(NCM9),經確認,墓主為東晉驃騎將軍、始安郡公溫嶠。[1]時至今日,由羅新、葉煨主編的《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與臺大在2009年的“漢魏南北朝墓誌釋注計劃”均對此墓誌的拓片作出了釋讀。[2]這篇札記主要結合《晉書·溫嶠傳》,簡要談談本人對《溫嶠墓誌》拓片的讀後心得。
  拓片正面及錄文如下:
  一張含有 樹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祖濟南太守恭,字仲讓,夫人太原
  郭氏。
  父河東太守襜,字少卿,夫人潁川
  陳氏,夫人清河崔氏。
  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始安忠武公
  并州太原祁縣都鄉仁義里温嶠,
  字泰真,年卌二。夫人高平李氏,夫
  人琅耶王氏,夫人廬江何氏。息
  之,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
  息女光。
   
  在傳世文獻《三國志·魏書》與《晉書》中,溫恢、溫羨及溫嶠皆有本傳。溫恢為溫嶠的三世祖,在漢魏嬗代後曾出任魏郡太守一職。後遷官為涼州刺史、持節領護羌校尉,在遷官過程中病卒。[3]其伯父溫羨為西晉的司徒,《晉書·溫嶠傳》開篇第一句就是溫嶠字太真,司徒羨弟之子也[4]溫羨早年為晉武帝胞弟、齊王司馬攸的故吏,齊王司馬冏入京輔政後,將溫羨提拔至吏部尚書。而後溫羨隨齊王司馬囧討伐成都王司馬穎有功,被封爵為大凌縣公。直到晉懷帝時,溫羨死於任官中,晉廷贈其官司徒,諡號為元。相關事見《晉書》卷四十四〈溫羨傳〉。[5]
   在傳世文獻中除了恢、羨、嶠三人以外,並不見墓誌中所言溫恭、溫襜的本傳。[6]但是在〈溫嶠傳〉、〈溫羨傳〉中有對溫恭、溫襜的簡要提及。《晉書·溫羨傳》曰:“溫羨,字長卿,太原祁人,漢護羌校尉序之後也。祖恢,魏揚州刺史。父恭,濟南太守[7]《晉書·溫嶠傳》有云:“襜,河東太守[8]在《溫嶠墓誌》的第二段所說的“夫人清河崔氏”,這當為墓主溫嶠的生母。原因是《晉書·溫嶠傳》中有關溫嶠早年奉司空劉琨之命,奔赴江左勸進琅琊王司馬睿稱帝後,其母亡而不得返,有以下記載:
   
  初,嶠欲將命,其母崔氏固止之,嶠絕裾而去。其後母亡,嶠阻亂不獲歸葬,由是固讓不拜,苦請北歸。[9]
   
  由此可見,墓誌中所言的“夫人清河崔氏”當為墓主生母。
  在墓誌中作“字泰真”,但《晉書·溫嶠傳》中均作為“字太真”。墓誌中曰“年卌二”,這點在本傳可以找到對應。《晉書·溫嶠傳》曰“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時年四十二[10]結合《晉書·顯宗成帝紀》,可知時年為咸和四年(329)夏四月乙未。[11]
  墓誌中所云溫嶠的頭銜為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始安忠武公。其中持節、侍中、大將軍為溫嶠死後東晉朝廷給他的贈官。《晉書·溫嶠傳》曰:“追贈公侍中、大將軍、持節、都督、刺史,公如故,賜錢百萬,布千匹,諡曰忠武,祠以太勞”。[12]但實是在本傳中所言的贈官為“持節”而非墓誌中所言的“使持節”。至於其爵位始安公,為溫嶠平定流民帥蘇峻、祖約之亂後,東晉朝廷所給予其的封賞。《晉書·溫嶠傳》曰:“及賊滅,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戶”[13]
  墓誌云“息放之,字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膽;息女光”,在《晉書·溫嶠傳》僅言及其二子溫放之與溫式之。其女不載入史籍。溫放之繼承了溫嶠始安郡公的爵位,由清官起家,[14]累遷至給事黃門侍郎。後出鎮交州,並率兵討伐林邑國,最後死於任官途中。溫式之為放之之弟,其爵位為新建縣侯,官至散騎常侍。2001年9月至10月間,於南京市下關區郭家山的西端坡地出土《溫式之墓誌》,知其為海西公(晉廢帝)泰(太)和六年(371)四月廿九日下葬。[15]
  關於溫嶠的墓址問題,最初本葬於豫章。而後東晉朝廷打算將其墓轉遷至都城建康—晉元帝與晉明帝皇陵之北以表彰其功勳。[16]長沙公、太尉陶侃上表朝廷以不讓溫嶠棺柩受“風波之苦”而作罷。而後到溫嶠妻何氏死後,其子溫放之才將棺柩遷回建康,安葬於建平陵之北。[17]
  墓誌云“夫人高平李氏,夫人琅耶王氏,夫人廬江何氏”,但在《晉書·溫嶠傳》中僅見何氏與王氏,何氏死後,其子溫放之將其棺柩遷至建康下葬。東晉朝廷授予何氏與王氏始安夫人印授。[18]其妻前妻李氏,《晉書·禮志中》有記載“驃騎將軍溫嶠前妻李氏,在嶠微時便卒。又娶王氏、何氏,並在嶠前死”。[19]是故,在《晉書·禮志中》與《晉書·溫嶠傳》的記載中有出入:〈禮志中〉云王氏與何氏均是死於溫嶠之前,而〈溫嶠傳〉卻是說“其後嶠後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載喪還讀”。這一點我們需要注意。
  此外,關於溫嶠的籍貫並州太原祁縣及其郡望,以及其與世家大族浪耶王氏、盧江何氏的聯姻,我們尚可結合《世說新語》進行進一步分析。
  溫嶠對東晉的主要功績在於早年奉司空劉琨之命,隻身過江勸進琅琊王司馬睿稱帝,輔佐晉明帝平定王敦之亂,輔佐明帝草創的江左政權;[20]明帝臨終之際與王導、郗鑒、庾亮等並列為晉成帝的顧命大臣,而後為江州刺史出鎮武昌,多施行惠政。流民帥蘇峻、祖約起兵叛晉後,溫嶠與征西將軍陶侃同仇敵愾,殲滅流民叛軍勢力。
   


[1]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北郊東晉溫嶠墓〉,《文物》2002年第7期,頁19-33。
[2] 參見羅新、葉煒主編,《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6)。林宗閱,〈“漢魏南北朝墓誌釋注計畫”執行概況〉,《臺大中國中古近世史研究通訊》第二期(2009.12),頁10-16。
[3] 西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卷15,〈魏書.溫恢傳〉(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頁479。
[4]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頁1785。
[5]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44,〈溫羨傳〉,1266-1267。
[6] 關於太原祁縣溫氏溫嶠這一支的族譜,林宗閱在〈“漢魏南北朝墓誌釋注計畫”執行概況〉中有討論。見林宗閱,〈“漢魏南北朝墓誌釋注計畫”執行概況〉,《臺大中國中古近世史研究通訊》第二期(2009.12),頁14。
[7]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44,〈溫羨傳〉,1266。
[8]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85。
[9]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86。
[10]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95。
[11]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7,〈顯宗成帝紀〉,頁174。
[12]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95。
[13]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94。
[14] 此處所說的“清官”為東晉南朝九品官人法制度下,一個相對“濁官”而言的概念。早前宮崎市定研究東晉南朝流品的發展時,指出東晉九品官人法與曹魏、西晉時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尚書政治的確立、中正的職能不斷被邊緣化,從而直接導致了“鄉品”對士族起家官的重要性不斷降低。因此,“清官”與“濁官”成為了界定不同檔次的士族子弟起家官的重要指標。見宮崎市定著;王丹譯,《九品官人法研究》(鄭州:大象出版社,2020),166-175。
[15]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郭家山東晉溫氏家族墓〉,《考古》2008年第6期,頁32。
[16] 關於溫嶠墓址遷移的討論,參見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北郊東晉溫嶠墓〉,《文物》2002年第7期,頁32。
[17] 唐人許嵩在《建康實錄.顯宗成皇帝》中說道:“(嶠)初葬豫章,朝廷追思之,乃為造大墓,迎還葬元明二陵北,幕府山之陽。”但此處係許嵩之誤筆。因為《晉書.溫嶠傳》先是收錄太尉陶侃上奏晉廷不宜改葬的表文,此事遂作罷。直到其妻何氏死後才改葬建康。參見唐.許嵩撰,《建康實錄》,卷7,〈顯宗成皇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頁176-178。
[18]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96。
[19]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20,〈禮志中〉,頁644。
[20] 在平定王敦之亂後,溫嶠向晉明帝上奏了六條軍國要務:分別是派遣軍隊增益壽陽、勸課農桑、軍隊農桑、精簡官署、恢復藉田與廩犧二官制、合理進行選官(宣揚王化)、效仿先朝除三長之制。這些意見大多被晉明帝所採納。見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67,〈溫嶠傳〉,頁1788-1789。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2年8月23日09:46。)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