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魏晉簡牘中的服裝量詞“兩”、“量”、“要”、“立”
作者:李明曉  發布時間:2010-02-19 14:04:19

(西南大學文獻所)

(首發)

  在魏晉簡牘中出現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服裝量詞,用於稱量下裳、鞋襪。這些量詞儘管在傳世文獻中也有分布,但由於主要出現於史書、法律文獻等語料中,沒能引起前代學者的關注。本文主要考察“兩”、“量”、“要”、“立”這四個量詞的用法、分布及其歷時發展,以圖為漢語量詞史提供一些同時資料。
  1、“兩”
  “兩”即“緉”,即兩枚履,《說文·系部》:“履兩枚也,一曰絞。”主要稱量鞋、襪等,相當於“雙”,自戰國楚簡以至魏晉簡牘習見。
  如:
  信陽長台關楚簡2-028:“一兩鞔屨。”2-02:“一兩畫屨。一兩絲屐屨。一兩漆鞮屨。一兩絇屨。一兩屨。”
  張家山漢簡遣策14:“漆履一兩。”
  江陵鳳凰山8號漢墓竹簡有30:“新素一兩”、31:“一兩”、32:“履二兩”、33:“素□□一兩”。
  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竹簡52:“緇履一兩”、55:“絲履一兩”、56:“素履二兩”。
  江蘇揚州胥浦101號漢墓竹簡、木牘、封檢:“絝一兩。”
  湖南長沙馬王堆l號漢墓竹筒、木楬:“素履一兩、絲履一兩、青絲履一兩、接一兩。”
  馬王堆3號391:“絲履二兩”、392:“接二兩”。
  居延新簡中亦常見,約60處,如5·12“官絝一兩,在亭。”51·67“布複絝一兩。”52·94“白布襪二兩。”[1]
  尹灣漢簡12反:“絲履一兩”、“繒履一兩”、“襪三兩”。
  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木刺、木牘正面第四欄:“右方履二兩。”
  武威旱灘坡19號晉墓木牘背面第一欄:“故碧襦一兩”,第三欄“故黃練襪二兩”。
  此簡中“量”還可稱量“襦”(短衣)。
  2、量
  “量”用法基本同“兩”,稱量鞋(靴)襪,不過只見于晉代簡牘。
  高臺縣前涼墓葬出土木牘《都中趙雙衣物疏》正面第三欄:“故青絲履一量、故練蹳一量。”《趙阿茲衣物疏》第三欄:“故絲襪一量、故丹絲履一量。”
  武威旱灘坡19號晉墓木牘正面第二欄:“故練襪一量”,第三欄“故青絲履一量”。
  江西南昌東湖區永外正街1號晉墓木刺、木牘第二欄:“故白布襪一量、故絲履一量。”
  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木刺、木牘正面第四欄:“故帛纑不□一量。”
  武威旱灘坡19號晉墓木牘正面第二欄:“故練襪一量”,第三欄“故青絲履一量”。
  傳世文獻亦有,主要是史書與政令。
  《宋書·禮志五》:“朝服一具,冠幘各一,絳緋袍、皂緣中單衣領袖各一領,革帶袷褲各一,舃、襪各一量,簪導餉自副。”
  《南齊書·張融傳》:“即位後,手詔賜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並履一量。’”
  《北齊書·徐之才傳》:“童謠云周里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冢作媒人,唯得一量紫綖靴。”
  《唐六典》卷三《尚書戶部》“金部郎中員外郎”條:
  一具者,春、秋給袍一,絹汗衫一,頭巾一,白練袴一,絹褌一,靴一量並氈。夏則以衫代袍,以單袴代夾袴,餘依春、秋。冬則袍加綿一十兩,襖子八兩,袴六兩。一副者,除襖子、汗衫、褌、頭巾、靴,餘同上。
  《唐六典》卷六《尚書刑部》“都官郎中員外郎”條:
  丁奴春頭巾一,布衫、褲各一,件(牛)皮靴一量並氈。官婢春給裙、衫各一,絹禪一、鞋二量;冬給襦、複褲各一,牛皮靴一量並氈。十歲以下男春給布衫一、鞋一量;女給布衫一、布裙一、鞋一量;冬,男女各給布襦一、鞋襪一量。
  此條可見于唐倉庫令復原第46條,只不過內容更為詳細:
  諸給時服,稱一具者,春秋給袍一領,絹汗衫一領,頭巾一枚,白練袴一腰,絹禈一腰,襪(靴)一量並氈。夏則布衫一領,絹汗衫一領,頭巾一枚,絹袴一腰,絹禈一腰,靴一量。冬則複袍一領,白練襖子一領,頭巾一枝(枚),白練複袴一腰,絹禈一腰,靴一量。[2]
  3、要
  “要”用於稱量下裳,最早見於晉代簡牘,與“領”用法相似,不過“領”主要用於稱量上衣,偶爾用於稱量下裳,在居延新簡有3例用於稱量下裳,如51·66“布複絝一領。”54·21“布單絝一領。”江蘇揚州胥浦101號漢墓竹簡、木牘、封檢:“禪衣二領、禪裳一領”,“紅袍二領、複裳二領”。 [3]
  江西南昌東湖區永外正街1號晉墓木刺、木牘第一欄:“故白練長裙二要、故白練裹衫二領、故白練複兩當一要、故向練兩當一要、故白練複袴一要、故白練複裙一要、故白練裙一要。”
  當然,有時“要”(腰)亦可稱指腰帶。如:《周書·李賢傳》:“於是令中侍上士尉遲愷往瓜州,降璽書勞賢,賜衣一襲及被褥,並御所服十三環金帶一要、中廄馬一匹、金裝鞍勒、雜彩五百段、銀錢一萬。”《周書·韓果傳》:“賞真珠金帶一腰、帛二百匹,授征虜將軍。”
  南北朝以降,改用“腰”用來稱量“褲子”,並在唐代廣泛運用。
  若有人道得,與汝一腰裩。(《祖堂集》204-12)
  藥山肯之,不違前言,贈一腰裩。(《祖堂集》204-13)[4]
  4、立
  “立”用於稱量頭巾、衣襟、上下裳與襪,範圍大於“量”、“要(腰)”,只見于晉代簡牘。
  武威旱灘坡19號晉墓木牘正面第二欄:“故白練福裙一立”,第三欄:“故練褌一立,故練襪一立”;背面第一欄:“故褐幘一立,故白襦衽一立”,第二欄:“故長□一立”。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2月13日。)
   
  【參考文獻】
  [1]陳練軍:《〈尹灣漢墓簡牘〉中的量詞》,《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頁79-81。
  [2]寇克紅:《高臺駱駝城前涼墓葬出土衣物疏考釋》,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0),2009年7月7日。
  [3]李均明、何雙全:《散見簡牘合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
  [4]張俊民:《武威旱灘坡十九號前涼墓出土木牘考》,《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3期頁73-77。


[1]陳近朱:《〈居延新簡〉中物量詞和稱數法探析》頁7-8,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2]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0月。
[3]王貴元:《漢代簡牘遣策的物量表示法和量詞》,《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頁144-161,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1月。
[4]“裩”同“褌”,是合襠褲;“袴”是開襠褲。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