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簡郵驛人員稱謂補議
作者:趙寵亮  發布時間:2010-09-17 08:28:41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走馬樓吳簡裏有“郵卒”“驛兵”的稱謂。王子今先生曾撰文進行過討論。[1]但其具體結論尚有可探討、補充之處。本文即以王先生的研究爲基礎,利用考古、文獻資料,做點補議工作。希望能够加深對古代郵驛機構、郵驛制度的認識。
  “郵卒”最早見于居延漢簡,[2]即E.P.T51:6:“……正月辛巳鶏後鳴九分,不侵郵卒建受吞遠郵卒福壬午;禺中,當曲卒光付收降卒馬卬。”[3]此簡中不侵燧、吞遠燧、當曲燧及收降燧,均爲當時郵路上的重要烽燧。《額濟納漢簡》有“□月……當曲隧以南盡臨木道上行書不省”(99ES17SH1:7)的簡文。[4]省,指抽調。當曲隧等即是因爲要傳遞郵書,所以就不抽調士卒去做其他工作了。
  與“郵卒”稱謂相關的“郵人”一詞出現很早,在湘西里耶秦簡就已有記載:[5]
  (1)J1[8]157正面: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啓陵鄉夫敢言之:成里典、啓陵郵人缺,除士五(伍)成里丐、成,[成]爲典,丐爲郵人。謁令、尉以從事,敢言之。
     J1[8]157背面:正月戊寅朔丁酉,遷陵丞昌郤(却)之啓陵,廿七戶,已有一典,今有(又)除成爲典,何律令?應尉已除成,丐爲啓陵郵人,其以律令。/氣手。/正月戊戌日中,守府快行。正月丁酉旦食時,隸妾冉以來。欣發。  壬手
  (2)J1[8]154背面:二月壬寅水十一刻[刻]下二,郵人得行。圂手。

例(1)爲除用郵人的申請與批復記錄文書,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秦代郵人由郵所在的鄉的鄉嗇夫從當地平民中選用,幷由縣令或縣尉批准。[6]例(2)爲郵書傳遞記錄。
  “郵人”的稱謂被漢代所繼承,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行書律》[7]中除了王子今先生已在其文章中引用的外,還有:
  (3)郵人行書,一日一夜行二百里。不中程半日,笞五十;過半日至盈一日,笞百;過一日,罰金二兩。郵吏居界過書,(二七三)弗過而留之,半日以上,罰金一兩。……(二七四)
例(3)中除了提到郵人外,還提到“郵吏”。兩者的職責似乎不同:郵人“行書”,郵吏“居界過書”。張家山漢簡《奏讞書》裏也有有關“郵人”的歷史記錄:
  (4)··河東守(讞):郵人官大夫內留書八日,(詐)更其僥(檄)書辟留,疑罪。·廷報:內當以爲僞書論。(六〇)
  西北地區出土漢簡中也有“郵人”簡,如《敦煌懸泉漢簡釋粹》[8]
  (5)87-89C:33:……八月己丑日蚤(早)食時,□相郵人青□付□土郵人……(A)
          ……十月丙子。(B)

和例(2)相同,例(5)也爲傳遞郵書所做的記錄。除了“郵卒”、“郵人”稱謂外,還有另外兩種相關稱謂,如:
  (6)II0215②:422:永始四年四月乙未,效穀守長、敦煌左尉護謂郵書史。
  (7)V1210③:117:郵書令史記傳到□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原注:“郵書史:主管往來郵書事務的吏。郵書令史:郵書令史一職,僅見于懸泉簡中。當爲郵書掾的屬吏,協助郵書掾管理郵書事務的小吏。”[9]尹灣漢簡《吏員簿》中又多次提到“郵佐”的稱謂[10],如:
  (8)31: 5:下邳吏員百七人:令一人秩千石,丞人秩四百石,尉二人秩四百石,官有秩二人,鄉有秩一人,令史六人,獄史四人,官嗇夫三人,鄉嗇夫十二人,游僥六人,牢監一人,尉史四人,官佐七人,鄉佐九人,郵佐二人,亭長六人,凡百七。
“郵書史”“郵書令史”以及“郵佐”這三種稱謂應屬于郵驛系統的吏階層,而非一般的郵卒。[11]
  “驛兵”這一稱謂比較少見,考古材料中,在漢簡中尚未發現,僅在走馬樓吳簡中發現一例:
  (9)簡8976:年六十一給驛兵[12]
例(9)原簡殘斷,文意不便斷明。若殘斷簡文爲人名,則此人“年六十一”不知能否及時、迅速傳遞郵書。“驛兵”稱謂在正史中也僅見一例,見《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傳三·高居簡》。[13]
  與“驛兵”相關的稱謂“驛卒”的實例却很多,漢簡中如:
  (10)E.P.T49:11B:長育受武强驛卒□?
  (11)E.P.T49:28:入北第一橐書一封  (以上爲第一欄)
     居延丞印十二月廿六日日食一分受武彊驛卒馮斗即刑張東行 
  (12)E.P.T49:29:□分萬年驛卒徐訟行封橐一封詣大將軍合檄一封付武强驛卒無印 
  (13)E.P.T49:45A:正月廿五日參餔時受萬年驛卒徐訟合二封武强驛佐柃愔

在例(13)出現了“驛佐”的稱謂,相關簡例如:
  (14)E.P.T51:555:西會水驛佐金城里楊贛□
  (15)E.P.T59:253:出粟二十一石一斗二升給食驛令史亖人一月□□?
  (16)413.3:●凡出粟三十三石  給卒驛小史十人三月食
  (17)562.1A:乙亥出麥一石又驛小史一石十六 ……   小史凡三石
     562.1B:四月六日驛小史從尉史仲山取麥一石前後二石又石凡三石

漢簡裏有候長、燧長“主驛馬”的歷史記錄(如E.P.F22:477A、E.P.F22:352),可想見當時西北邊塞的驛站由軍隊運作,實行軍事化管理。例(13)、(14)中的驛佐、例(15)中的驛令史應屬于吏;由“給卒驛小史十人三月食”推測,例(16)、(17)中的驛小史其地位可能更接近與卒。有此也可推想驛卒、驛兵的地位,可能也不會很高。
  “驛卒”稱謂在正史中最早例爲《舊唐書》卷一二四《李正己傳附納子師道傳》:“留守禦將二人、都亭驛卒五人、甘水驛卒三人,皆潜受其職署,而爲耳之目,自始謀及將敗,無知者。”[14]驛兵和驛卒所指是否相同,尚有待研究。
  另,還有“驛人”的稱謂。這一稱謂在考古材料中似尚未發現。正史中最早例子見于《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南齊書》卷五七《魏虜傳》:“國中呼……僞台乘驛賤人爲“拂竹真”,諸州乘驛人爲“咸真”,……諸曹府有倉庫,悉置比官,皆使通虜漢語,以爲傳驛。”[15]其中“台乘驛賤人”的稱謂,透露了驛人身份之低微。
  相關稱謂還有“驛騎”,這個詞大致有三種含義。
  一、表示驛站所用驛馬、驢等大型牲畜。如《敦煌漢簡》:
                      叩頭謝剩卿買鷹一頭
  (18)849: ?隧狐子及謝剩叩頭請即記上         驛騎驢一匹            □□□□□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下》:“(田)橫懼,乘傳詣洛陽”。師古注曰:“傳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車,謂之傳車,其後又單置馬,謂之驛騎。”[16]師古所謂“單置馬”,現在看來不够確切。大致驢騾等大型牲畜用于騎乘傳送郵書者,也可叫做驛騎。
  二、表示騎乘傳遞信息的方式。如:
  (19)E.P.F22:64A:爵疑者作士督臧者考察無令有奸聖恩宜以時布縣厩置驛騎行詔書臣稽首以聞
  (20)E.P.F22:69:及賫乘傳者南海七郡牂柯越巂益州玄免樂狼至旁近郡以縣厩置驛騎行臣稽首請

《漢書》卷五四下《李陵傳》:“詔陵:‘以九月發,出遮虜鄣,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觀虜,即
  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師古注:“騎置,謂驛騎也。”[17]
  三、騎馬傳遞信息的郵驛人員,也稱作“驛騎”,如:
  (21)II0115①:59:入東軍書一封。皂繒緯,完,平望候上王路四門。始建國二年九月戊子,日蚤(早)食時,萬年亭驛騎張同受臨泉亭長陽。(A)
   戊子日蚤(早)食。(B)
  (22)II0113③:65:上書二封。其一封長羅侯,一烏孫公主。甘露二年二月辛未日夕時受平望譯(驛)騎當富,縣(懸)泉譯(驛)騎朱定付萬年譯(驛)騎。
  (23)V1310③:67:入上書一封,車師己校、伊循田臣强。九月辛亥日下餔時,臨泉譯(驛)漢受平望馬益。

例(21)中的“萬年亭驛騎”、“臨泉亭長”,反映了亭作爲郵遞機構的歷史事實。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萬年亭和其他驛站一樣,也有驛騎,其傳遞郵書是不止于步行這種形式的。
   
  (原刊:長沙簡牘博物館、北京吳簡研討班編《吳簡研究》[第二輯],武漢:崇文書局,2006年,第83—89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爲2010年8月19日。)


[1]王子今:《走馬樓簡所見“郵卒”與“驛兵”》,《吳簡研究》第一輯,崇文書局,2004年7月。
[2]本文所引居延漢簡,凡引簡簡號爲阿拉伯數字者,均出自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照:《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1月;凡簡號阿拉伯數字前有E.P.T、E.P.F者,均出自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
[3]王子今先生在《走馬樓簡所見“郵卒”與“驛兵”》中說:“走馬樓竹簡所見‘郵卒’,是這一稱謂最早出現的實例,因此對于郵驛史研究和交通史研究有重要的價值。”居延漢簡中的這支郵卒簡,在其此前出版的《秦漢交通史稿》(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7月)已加引用(462頁)。
[4]魏堅主編:《額濟納漢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5]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龍山縣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1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湘西里耶秦代簡牘選釋》,《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1期。
[6]參見于振波:《里耶秦簡中的“除郵人”簡》,《湖南大學學報》2003年3期。
[7]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
[8]胡平生、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
[9]《敦煌懸泉漢簡釋粹》,第97頁。
[10]連雲港市博物館等:《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9月。
[11]王子今先生在《走馬樓簡所見“郵卒”與“驛兵”》指出,《新唐書》卷一七四《元稹傳》:“明州歲貢蚶,役郵子萬人,不勝其疲,稹奏罷之。”宋施宿等撰《會稽志》卷二則書“郵子”爲“郵卒”。
[12]長沙市文物研究所等:《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壹]》,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
[13]《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13652頁。
[14]《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3539頁。
[15]《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985頁。
[16]《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57-58頁。
[17]《漢書》,2451-2452頁。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