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简帛研究中心授牌
作者:  發布時間:2005-10-31 00:00:00   2005年9月15日下午,学校在行政大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授牌仪式。社科部部长沈壮海教授主持会议,胡德坤副校长、社科部谭玉敏副部长、基地办张发林主任出席。参加会议的有本次增列的5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成员以及相关学院领导,其中有历史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何德章教授和历史简帛研究中心成员陈伟、彭浩、李天虹、刘国胜。
  谭副部长宣读了学校《关于增列简帛研究中心等机构为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胡德坤副校长将各基地铭牌一一授予各基地负责人。陈伟代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接受铭牌。   
  授牌后,各基地负责人发言。胡副校长、沈部长也发表讲话,要求各基地按照《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实施办法》,切实搞好建设,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陈伟在代表简帛研究中心发言中说:“学校根据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部署,决定将简帛研究中心列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这一决策英明而富有远见。作为中心成员,我和我的同事,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关于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陈伟谈到:  
  1、遵循《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实施办法》, 在学校、学院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团队,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中心的持续发展。  
  2、学术方向, 定位在相关的三个层次,这就是:①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②以简帛为主的战国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③以简帛文献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这三个层次相互促进,并且将传统研究方法和最新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鲜明的学术特色和饱满的创新精神  
  3、建设目标: 学校的校级文科基地,总共有十几个,我们决心要走在最好的一批当中。通过五六年的努力,使中心在战国秦汉简帛领域,成为国内外同行中最好的研究机构;在先秦、秦汉出土文献领域,也位居前列。  
  
  对于开展的工作,陈伟择要列举了五点:  
  1、学术团队建设, 分三个层次:①基本队伍、专职研究人员五人左右;②校内兼职人员,文史哲相关学科老师十人左右;③校外兼职人员,主要是通过课题组和聘请访问学者、兼职教授,形成更大的学术方阵。  
  2、成果发表和交流平台:办好一个学术网站、 一个学术集刊、每两周一次的简牍研读会、每年一次简帛国际论坛。这四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资料和设备:通过购买、 复印和交换,在两三年内配齐国内出版、发表的绝大部分专业资料,和海外出版、发表的大部分资料。完善出土文献解读实验室的建设,让早稻田大学提供的红外线成像系统发挥作用,并尝试引进其他新技术,使出土文献解读的硬件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4、科研工作:高质量完成在研项目, 即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以及与香港大学合作的“楚简字形、辞例数据库”编制、与早稻田大学合作的“张家山法律简研究”,形成一批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并酝酿新的研究项目。
  5、扩大、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陈伟强调说:“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能急功近利。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通过科学规划和创造性工作,让学校的投入产生最佳效益,把简帛研究中心建设好。”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