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6”召开
作者:  發布時間:2006-11-02 00:00:00

白 云  

  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台湾大学中文系、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6”于11月8日至1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共50位学者出席会议。莅临盛会的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台湾大学周凤五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马克教授、日本东北大学浅野裕一教授等先生,皆为国际驰名的汉学与简帛学大家。与会的一大批中青年教授,也都是简帛学与古文字学领域的一流学者。这场国际中国简帛学界的高层聚会和对话,受到各地、各国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近几十年来,中国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资料层出不穷。新发现造就新学问,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因而呈现新的繁荣、新的走向、新的格局,简帛资料的解读、探究成为世界范围的学术热点。在简帛文献大量涌现的热潮中,以湖北为中心的楚国故地尤其引人注目。举世闻名的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楚竹书,以及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都出自湖北。在邻近的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也有长沙马王堆帛书、龙山里耶秦简、新蔡葛陵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震惊寰宇的重大发现。
  为了推动简帛研究,促进国际简帛学界的交流、互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与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凤五先生、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顾立雅讲座教授夏含夷先生商定,由三方共同发起、主办“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Excavated Texts)”,拟在自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每年召开一次。一次会议设计三五个主题,邀约世界各地学者参加,用三四天时间作比较深入的探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有:1.战国文字研究;2.新出土楚简研究;3.新出土秦汉简研究;4.简帛整理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会上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在文字辨识、文本解读和内涵探究上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对于里耶秦简和九连墩“简册”画等最新发现,也有专文论述。这些成果代表了简帛学前沿的最新思考和探索,标示着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创造力。
  这次会议的承办者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该中心创建于2003年。几年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由陈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有国内外十多个单位的二十多位学者加盟,对十多批楚简资料进行系统的再整理和再研究,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即将提交结项报告。与香港大学合作编制的“战国楚简文字、辞例数据库”,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荆州博物馆合作利用红外线成像系统研究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与《奏谳书》,也多有创意和新见。简帛学因而成为武汉大学人文学科中富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之一。2005年9月,简帛研究中心列入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9月,中心又跻身于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行列。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高度关注专业领域内公共学术平台的建设。该中心已开办的“简帛网”(http://www.bsm.org.cn/),陆续编辑出版的《简帛》集刊,以本次盛会为开端的系列会议,以及酝酿之中的中国简帛文献信息国际合作计划,必将携手海内外同行,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中国简帛学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