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茅左先生談上博楚簡
作者:  發布時間:2007-12-04 00:00:00

與聞

  2007年12月3日,上海博物館濮茅左先生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作了一場題為《上海博物館楚竹書概述》的報告,池田知久(大東文化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王啓發(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等学者聽取了報告。
  濮先生首先談到竹簡的發現過程以及實驗室處理的情况。其中有些細節以前沒有見過報道和論述。
  接下來重點談到了他對戰國竹書的認識,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習書篇題。經過統計,濮先生認爲上博藏簡所有一百數十種竹書中共有二十四篇原有篇題(包括未發表的部分),並且《孔子詩論》和《采風曲目》中均記載了不少篇名。因此他認爲戰國時期,時人有書寫篇題的習慣。其二、竹書已全文句讀。濮先生認爲從多數竹書標點隨意的情况來看,雖然當時沒有全文標點的習慣,但是象《采風曲目》和《三德》那樣全文標點的竹書應該是當時文本書寫的範本。其三、竹書使用符號。認爲《周易》的符號從形式上反映了紅陽黑陰的屬性。其四、竹書形制的種類。他統計了上博竹書中所有完簡的形制特徵,重點分析了其編繩位置規律。
  最後,濮先生從十個方面論述了上博竹書的主要發現,其中重點談到上博竹書中所發現的一篇迄今爲止最早的字書。據濮先生介紹,該篇由其整理,暫時命名為《字析》(相關情况請參閱福田哲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字書”的相關情報》,大阪大學中國哲學研究室編輯《中國研究集刊》,第三十四號,第114-119頁,2007年6月)。濮先生認爲這是一部楚國文化發展時期的官方整理、規範文字的竹書,書寫工整,字形嚴謹。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7年12月3日。)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