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秉駿教授講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敘史方法
作者:與聞  發布時間:2024-01-10 08:32:46

  2023年1月7日下午,韓國首爾大學歷史學部部長、韓國東洋史學會會長、韓國木簡學會會長金秉駿教授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103會議室作學術報告,講題是《司馬遷何以“廢書而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書寫方式分析》。
  金教授指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雖然篇幅短小、正文的内容也並不難,但它一開頭就出現了“太史公曰”是比較特別的。這樣一篇易懂的列傳,實際上存在着很多難以輕易説通的地方,例如雖是《孟子荀卿列傳》,但與孟子、荀卿相關的内容卻非常的少;本篇列傳説是孟子、荀卿之外的許多人物的合傳也可以;對騶衍、淳于髡的描寫篇幅竟遠遠多於孟子與荀卿;這些被合傳的人物都和孟子與荀卿並不屬於同一學派,等等。朝鮮時代的學者、傳統時期的中國學者、近現代研究《史記》的學者都有此困惑。這些研究是在對簡短的正文未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理解《孟子荀卿列傳》的關鍵在於正確把握“太史公曰”與列傳正文内容的邏輯關係。通過對“太史公曰”的分析、對正文的逐句分析,金教授認爲,正文從一開頭的孟子開始,就將學者與君主的關係作爲核心内容來敘述。孟子的主張雖然正確,但司馬遷在本篇列傳中想要主題是:正確的思想主張要如何向君主傳達以及如何能夠適用於現實問題。“太史公曰”正是爲引出這一主題而做的鋪墊。孟子的話雖是至理箴言,但這樣的箴言要如何能夠得以施行於世間呢?並非只有像孔子和孟子那樣地堅守自己的理想才算是值得稱讚的,只要能夠想辦法讓方枘進入圓鑿,同樣可以不用迎合世俗、奉承君主就可以讓自己的理想得到踐行。這才是司馬遷寫《孟子荀卿列傳》的初衷。
  演講結束後,聽眾就傳中“慎到”的篇幅問題、司馬遷引述“或曰”的態度傾向問題、騶衍的學派歸屬問題等與金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
  本場學術報告由劉國勝教授主持。出席報告會的有簡帛研究中心陳偉、何有祖、魯家亮、黃浩波、雷海龍、于夢欣等老師,以及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
  

© 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