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2200|回復: 0

[分享]汪宁生:《古俗新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30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汪宁生:《古俗新研》,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12月前言此书是近十几年新发表的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论文和短文札记的结集。也有几篇发表较早,曾收《民族考古学论集》,因对澄清当前中国古史领域中混乱思潮或有助益,现一并收入。所有文字收入本集前,均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删节或补充。中国史学要想不断取得发展,必须汲取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即曾经提出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应通力合作,使这两门学科“相互渗透”(见《结构人类学》一书的序言)。对此我个人的体会是史学之有赖于人类学之处更多。以中国古史而言,不仅需要不断学习人类学新的理论,以正确观点观察古代社会和分析问题;而且需要利用人类学各个分支所发现和积累的资料来滋养自身和启发新知。考古学的发掘可为古史研究提供新的实证,语言学的分析可为古史研究(特别史民族历史及古代习俗的研究)提供有用资料,固不待言,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调查来的资料,也可供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进行类比。研究中国史现在已不再限于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而应提倡“三重证据法”(文献、考古发现和民族学资料),甚至“多重证据法”即有关学科所能提供一切证据均可利用。关于后进民族保存的制度和习俗有助于理解和复原古代制度和习俗,人们对此早有认识。二千多年前中国先哲即曾提出“礼失而求诸野”的方法(见《汉书•艺文志》),但究应如何运用这一方法于史学研究,并未留下系统论述,全靠研究者自己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我个人几十年来再中国西南地区从事民族考古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过程中曾有意识地从“活的社会”中搜集和积累有助考史的有用资料,针对中国古史中长期聚讼的疑难问题如明堂、阴阳、八卦、耒耜、耦耕、媵、分胙、献帛、左衽……进行专题研究,常得到与前人不同的合理解释。研究范围殊为广泛,除上述古代社会、宗教、礼俗等重大问题外,还涉及日常生活、远古技术及古器物用途等等前人不甚注意的方面。这些“小问题”似乎繁琐零碎,而今后若要全面复原古代生活生活,却是必须了解清楚的。现在把这些长短不一的文字编辑成集,为今后编写一本详明可靠的中国社会史或文化史做点打基础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倡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法,表明利用民族学资料研究古史,是大有可为的。本书部分文字还表明,有些被视为“国粹”的典章制度和礼俗,实为浅化社会中常见现象,世界其他民族亦有,并无特殊之处。如何对待古史,近几年中国大地上兴起一股浮夸不实的学风。在发扬传统文化藉口下,八卦被视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结晶”,可用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甚至还包含有“计算机的原理”;明堂被说成古代“人民大会堂”,作为几千年前中国已有宏伟殿堂式建筑之证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能较好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却不加提倡和弘扬。史学界竟对五四以来以《古史辨》为代表的科学的治史方法也加以反对,似乎史疑古使中国有文字的历史缩短,便比不上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现在三皇五帝不再是传说人物,他们的故事几成“信史”,各地不惜巨资大修古帝王的庙宇和所谓“陵墓”,而真正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却无力保护,盗掘破坏成风。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即史学是科学,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探索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唯一目标。一切为了宣扬什么主义或配合某种政治目的的史学研究,最终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本书所收短文札记,曾以《古俗新研》专栏形式分别在《大陆杂志》、《故宫文物月刊》、《中国文物报》、《华侨日报•学林》、《云南文史丛刊》等报刊发表(各篇之后不再一一注明)。现就以此为书名,表明本书特点就是以今天“活的社会”来研究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的“俗”字,涵义广泛。例如,《周礼•地官•土均》之《礼俗》下(郑玄注:“邦国、都鄙民之所行先王旧礼也。”《礼记•曲礼》之《入国而问俗》)下郑玄注:“俗,谓常所行与恶也”。由上可见“俗”决不仅仅是custom(风俗),还包括有ceremony(礼仪)、etiquette(礼节)、behavior regulation(行为准则)、code of ethnic(道德规范),乃至sociopolitical system(社会政治准则)诸意。本书名中的“俗”正是在此广泛意义上使用的。                                                               一九九八年五月客居于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学术活动中心本书繁体字本已承台湾蓝台出版社印行,而大陆读者多不及见。兹补入一九九八年以后,几篇新作短文,增加若干图片,重加编次,就正于古史界同行及广大读者。又用民族、民俗资料研究中国古史,顾颉刚先生的《浪口村随笔》、《史林杂识》实肇其端。本人受其启示颇多,因将纪念顾先生的两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二〇〇一年一月于昆明【目录】前言明堂考略阴阳观念探源八卦起源耒梠新考说田猎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读《伐檀》偶识释“辛”释“臣”“小臣”称谓之由来古代礼俗丛考 改火与易水 啮臂与歃血 藏冰与赐冰 用牲诸法 椎牛祭墓 磔狗祭风 分胙 献帛 握栗卜筮 以畜计富 夸富宴 头人椅古代婚丧习俗丛考 媵 奔者不禁 家内葬 洗骨葬 凶死异葬 崖葬 杵舂守灵 助哭初民生活习俗丛考 巢居 石炊 竹煮 酒之创始 早期的酒——醪 酒具与酒的计量 酗酒与酒戒 树皮布 左衽芾衣著尾贯头衣洗涤剂鼓风皮囊蹶张弩初民时间、空间及数字观念探源年季节月日时刻四方左右计数和进位制原始技术的探索骨针如何穿孔角器如何制穴水上房屋如何建造玉器如何磨光溜索如何架设剖木和采石的原始方法用火伐木和制造工具以竹为刀史前器物用途用法的复原盘状石器穿孔石器星形穿孔石器仪式用石器龟甲器三角形石器肩胛骨器附录 多所见闻以证古史——记顾颉刚先生对我的启迪和帮助 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读《顾颉刚读书笔记》有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5:21 , Processed in 0.0334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