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3713|回復: 8

[转帖]安徽发现西汉诸侯大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5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安徽发现西汉诸侯大墓 墓主极可能为六安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6:05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月5日电 (记者 熊润频) 安徽省六安市日前首次发现一座西汉时期诸侯王大墓。专家分析,此墓的墓主极可能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这将为汉代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汉朝的诸侯王陵墓葬制度也有望进一步揭开面纱。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三十里铺镇双墩村境内考古勘探时发现两座并列的西汉时期大墓。  从今年3月开始,安徽省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此座大墓封土已经揭开,近期将进入墓室发掘阶段。  根据发掘的情况来看,该墓封土巨大,墓葬为“黄肠题凑”结构,保存完好,在全国也较为少见。  专家介绍,此种“黄肠题凑”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石家庄、扬州、长沙等地有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安徽尚属首次发现,说明墓主等级很高,属于当时诸侯王一级的人物。  该墓同时出土了漆木器残片、五铢钱、玉器、金箔、银箔、封泥和植物种子、果实以及铜壶、铜车轴、木马、木俑等。其中,部分出土文物上发现的铭文为研究古六安王国提供了线索。  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五代,王莽时绝。专家们综合分析推测,此墓的墓主极可能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六安王”大墓的发现,引起了六安地方政府和安徽省文化厅及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对大墓现场及出土文物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  国家文物局专家分析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汉代诸侯王室的墓葬制度等有重要意义。 http://tech.sina.com.cn/d/2007-01-05/16051321533.shtml
發表於 2007-1-7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汉六安都发现了,春秋时代的六国为什么遗址没发现?
 樓主| 發表於 2007-1-8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六安警察持枪守护古墓发掘现场

 2007年1月7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警方的公安人员手持微型冲锋枪,守护在古墓发掘现场。当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双墩西汉诸侯王大墓一号汉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进入揭开墓葬,全面清理文物阶段,当地警方为确保考古发掘现场万无一失,派出大批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  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里铺镇双墩村境内考古勘探时发现并列两座西汉时期大墓。从去年3月芬开始,安徽省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介绍,该墓封土巨大,墓葬为“黄肠题凑”结构,保存完好,在全国也较为少见。据介绍,此种“黄肠题凑”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安徽尚属首次发现,说明墓主等级很高,属于当时诸侯王一级的人物。  目前,该墓出土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箔、银箔、封泥和植物种子、果实以及铜壶、铜车轴、木马、木俑等。其中,部分出土文物上发现的铭文为研究古六安王国提供了线索。但由于此墓结构复杂,尚有大量精美文物留于其中,包括金银器、玉器、漆木器和大型青铜器。  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共王)。专家们综合分析推测,此墓的墓主极可能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摄影:马启兵、海子http://news.sina.com.cn/c/p/2007-01-08/055811975947.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7-1-8 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2007年1月7日,安徽六安市城东三十铺镇双墩一号古墓葬发掘现场的主墓。考古人员正在现场发掘。[/url]
 樓主| 發表於 2007-1-8 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被确认为六安王刘庆

昨天上午9点多,双墩一号古墓葬进行了开棺仪式。记者一行乘车来到六安市城东三十铺镇双墩村时,远远就看见很多村民在双墩一号古墓葬旁边进行围观。沿途有不少全副武装的警察在戒备。我省多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记者都进入了“篱笆墙”内的考古现场进行了参观。  外藏室出品丰富  考古现场已经被开挖成盆地状,阶梯状的黄土坡中心是一座厚重而庄严的墓室,墓室正中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木椁。木椁外围的外藏室上所铺设的木柱,已经被掀起了多根。一排排粗大匀称的木柱搭靠在黄土阶梯上,露出了外藏室里的泥土和器物,其中一角隐约显露出几个青铜罐。  虽然主墓室曾经被盗,不少陪葬品都已经失踪,但是考古专家还是从盗洞和椁室内清理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遗物,包括漆器残片、铠甲碎片、五铢钱、玉器、金银箔、封泥和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包括粮食和水果,如稻子、板栗、梨子等。  相对来说,保存完好的外藏室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收获和惊喜。仅在后室里就已经发现了20件铜壶和木车、马车、木俑等。几个青铜壶造型优美,保存完整的青铜底上镶嵌了线条优美的金丝银线,这是在当时属于较高难度的错金银技术。玉器雕工精美、光洁温润,漆器也十分精美,色泽醇厚的黑底上贴有刻画精细的金箔或银箔质地的飞禽走兽图案,有的还镶嵌着银箔和玉石。  确认墓主为“六安王”  长眠在这座庄严古墓葬里的主人,究竟是不是史料中记载的“六安王”?昨天上午的开棺仪式上,考古专家明确回答了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称双墩一号古墓葬的主人确实是西汉“六安王”刘庆。  根据专家介绍,该墓葬封土巨大,其“黄肠题凑”的结构仅在北京、石家庄、西安、长沙等地有过发现,且都是王侯一级的人物墓葬,而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墓葬出土的封泥上模印有“六安~~~丞”的文字,三件铜壶上也都有“共府”的铭文。而“六安(食人)(两个字合一个字)丞”为当时六安国负责膳食的官员,“共府”则与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相对应,这些出土文字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有关六安国的历史记载相吻合,表明该墓确实属于西汉“六安王”刘庆之墓。至于该墓对面的双墩二号墓的身份,专家推测可能是六安王后墓,这样的话双墩两墓其实就是“夫妻墓”。但是由于二号墓现在尚未发掘,所以墓葬的真实身份只能做推测,不能确认。  王陵制定两套保护方案  在考古工作人员的住所里,记者看见了浸泡在清水中的出土漆器,虽然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古漆器那优美的造型和色彩仍然显得端庄典雅。据介绍,考古专家已经对出土文物采取了分类保护措施,漆器采用清水保湿,木材做了材质鉴定取样和喷洒防霉药物处理,青铜器则进行清洗和去锈等。目前双墩一号墓的发掘工作已经进入揭开墓葬、全面清理文物阶段。  这些珍贵的文物发掘整理之后,将进行怎样的保护?省考古所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双墩古墓葬是在修建铁路前勘察时发现的,所以铁路的修建和一号墓葬的原址保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周全起见,考古人员已经制定了两套保护方案。一套是原址保护方案,如果铁路为此避让改道,双墩古墓得以原址保留,那么保护工作就主要围绕对墓葬本身及周围的王陵区的清理和保护。如果铁路不改道,墓葬必须搬迁,那就面临着清洗、脱水、拆卸、搬运、重组、复原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工作,墓葬本身的保护难度将大大加强,费用也将涨高,估计保护资金可能要几千万。具体采取哪种方案,还有待研究决定。  郭荣 本报记者 安雨  王俊 窦祖军http://news.sina.com.cn/c/2007-01-08/010010943368s.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7-1-9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一号墓外藏室开启

 发现马车轮、木俑、青铜壶等器物;发掘工作今天继续进行,将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  昨天上午9时20分,被寄予很大希望的六安双墩汉墓一号墓的外藏室准时开启,在开启过程中再次发现刻在墓墙上的隶书文字及许多文物。  外藏室隔板坍塌严重  昨天上午9时20分左右,省考古所合武铁路安徽段考古队组织十多名工作人员按顺序开揭双墩汉墓一号墓外藏室北侧和南侧盖顶横木。  记者看到,两批工作人员一北一南逐一掀起数百斤重的黑色方横木,掀开横木后就势竖靠在墓外坑壁上,等待集中起吊出坑。工作人员每揭起一根横木,都会仔细测量其“身材”,然后进行拍照和绘图记录,并将其编号,即使在吊运出坑时,也轻吊轻放,小心翼翼。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北侧和南侧外藏室盖顶横木数量就达100余根,揭开过程用了近2个小时。  11时许,两侧盖顶横木基本揭完后,等待多时的吊车将靠在坑壁上的横木逐一吊出。到下午4时许,大墓西侧一边的约30多根外藏室盖顶横木也全部揭开并吊走。为防止寒夜上冻,工作人员拿来了特制海绵片,仔细地将失去盖顶保护的北、南、西三侧的外藏室全部遮盖起来。  北、南、西三侧外藏室盖顶横木陆续揭开后,工作人员发现外藏室内许多地方坍塌严重,许多方型立柱、横木横七竖八地倒在外藏室内。  更多的文物出土  令人欣喜的是,考古人员在外藏室内发现不少文物。除了本报昨日报道的5个铜壶外,还露出60厘米直径的马车轮、木俑残件,因坍塌的原因,马车轮上的部件已发生移位。此外,外藏室内还有大量的站俑、坐俑等器物,至于外藏室底下还有没有被压住的器物,需要等到清理过后才能知晓。  记者看见,几位考古人员从外藏室的泥土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造型典雅、保存完好的青铜壶。尽管壶的表面锈迹斑斑,但是仍然隐隐闪现出金丝银线的光泽。考古人员说,这青铜壶是采用了当时技术难度较大的“错金银”工艺而制作出的精美奢侈品。  发现“箭头”形隶书文字  除了发现部分器物外,外藏室里还有另一种惊喜发现:在外藏室东南角的黑色木质墓墙上,居然雕刻着几个很像“箭头”一样的文字,方向指着北面,而下面还有“山”型文字。  这些文字指的是什么?省考古所合武铁路安徽段领队汪景辉解释说:“这个文字是带有指示方向的文字,意指北方,像箭头,是用隶书刻在上面的。”他还介绍说,下一步将继续组织力量清理外藏室里的泥土,进行绘图和照相,等揭开底下的剩余东西后,再提取器物。  据有关专家现场透露,大墓木质文物目前有碳化、起皮现象。将来在提取时,首先要根据考古规范的要求来做,其次还要从有利于保护的角度来做,同时还要采取遮光、防霉等技术性保护措施。  今天,发掘工作继续进行。(郭荣、安雨、王俊、窦祖军)http://news.sina.com.cn/c/p/2007-01-09/114911989676.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7-1-19 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六安王陵主棺开启发现西汉兵器及稻谷

新华网合肥1月19日电(记者熊润频)19日上午,安徽西汉“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进入关键的主棺开启阶段。在打开主棺外层木椁后,考古人员在木椁与石椁之间的夹层发现若干古代兵器,其中剑鞘上的红色彩绘仍然鲜艳醒目。  “六安王”汉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2006年初,安徽省考古队在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工程沿线例行考古勘探,行至双墩村时,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从2006年3月开始,考古人员对南向的一号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0月,深达11米、总量 3万立方米的封土被揭开,露出墓室。  此次发掘工作从本月7日开始,连日来发现大量青铜器、木俑、漆器、车马件等。记者19日在主棺开启现场看到,在墓坑底部,外藏室已经清理完毕,工作人员站在主棺上面,先用绳索在外层木椁的盖板横木两端固定,再指挥吊车将其一根根吊离,露出内层石棺。  当掀起10根横木之后,在内层石椁之上,露出一些长短不一的黑色条状物体,中间还有两处点缀着鲜艳醒目的红色。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黑色的条状物体是兵器,有戈、剑和弓等;红色则是剑鞘上的彩绘。  据介绍,在主棺夹层发现兵器,在安徽省还是首次,在其他“黄肠题凑”墓中也很少听说。关于这些兵器的材质、用途、放置的意义,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研究和分析。  此外,在木椁与石椁的夹层中间,以及木椁横木的缝隙之中,还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稻子。  目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夹层的兵器进行绘图,据悉,当清理完夹层物品之后,将继续开启石棺。http://news.sina.com.cn/c/2007-01-19/162012084768.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 11:50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六安王汉墓套棺开启

新华网合肥1月22日电 (记者 熊润频 白斌) 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工作21日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工作人员开启了主棺的第一层外棺板,发现内层棺板漆皮保存完整,虽然经历两千多年,依然光可照人。  “六安王”汉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双墩一号汉墓的主棺长2.8米、宽1.4米、高1.36米,由内外两层木棺组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先用吊车将外层木棺板整体吊起揭开,露出内层木棺,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淤泥。在淤泥中,工作人员清理出6面锈迹斑斑的圆形铜镜。同时发现的还有17行9排的柿楴状纹饰,被泡钉固定在内层棺板表面。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汉墓发掘现场负责人汪景辉介绍,此泡钉与现代的泡钉形状、功用相同,都是起固定作用,但材质还需进一步鉴定确认。  随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了清理。为防止破坏内棺板表面,工作人员使用了木铲,淤泥清除之后,发现内层棺板漆皮保存完整,油光可鉴,远望似乎是用玻璃做成。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主棺内棺板顶部正中位置发现明显盗洞,据推测,可能是盗墓者从主棺底部盗洞进入主棺之后,从内向外砸击所造成,目的即探取内外棺夹层之间的陪葬物品。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袁传勋博士告诉记者,主棺盗洞的存在,使墓室的积水得以进入主棺,并把淤泥带入,沉积在内层木棺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形成了保护作用。  据悉,此前,考古工作人员还对椁室进行了清理,除了在北边的石椁壁上以及外棺盖一侧发现红色的彩绘纹饰之外,还相继发现了2枚直径0.4厘米的玛瑙以及一枚五铢钱。 http://tech.sina.com.cn/d/2007-01-22/11331346820.shtml
發表於 2007-8-18 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些盗墓贼真是高手,一个洞下去,竟然正对主墓室,了不起。也太可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4:00 , Processed in 0.0359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