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583|回復: 1

[分享]消失的老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17 1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消失的老店                               ◎何寄澎   時代變了,正宗本色的菜無人能品,終於明白唐詩所謂「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是什麼況味。一家一家消失的老店象徵著什麼呢?鑫園關門了,台北又少了一家好吃的江浙菜館。講究排場、氣氛,喜歡盛裝赴宴的人,不能去鑫園。鑫園是餐廳,卻又不像餐廳:老闆彭永寶夫婦老是帶著可愛的孫女招呼客人;跑堂的兩位婦人也像極臨時找來幫忙的鄰居;而只要客人的菜都上完了,彭老闆以下所有員工也就據桌開飯——完全沒有時下一般餐廳的規矩。我並不認同這樣的經營方式,但我還是很喜歡去鑫園用餐,喜歡帶家人、帶最熟的朋友,以及最親近的師長去嚐嚐我認為好吃的菜。鑫園的清炒蝦仁允稱台北第一。新鮮的劍蝦,剔去沙腸,洗淨,和上蛋清不停的輕甩,然後下鍋。滑嫩香脆,沾烏醋、白醋以食,精彩至極。這道菜原本用河蝦,但台灣沒有河蝦,冷凍進口者早已失了鮮味,彭老闆靈機而變,遠勝各江浙名館。吃過鑫園的清炒蝦仁,如同五嶽歸來不看山,其他菜館同樣的菜,食之索然無興味矣。除清炒蝦仁外,砂鍋醋溜白菜馬頭魚尤稱一絕——此菜全台北恐怕只此一家,別無他處可嚐。我不知做法如何,問過幾次,不得要領,也就不問。連前述清炒蝦仁亦同,彭老闆總是說,工夫太麻煩,想吃就來鑫園吃吧。其實馬頭魚,乾煎、紅燒俱佳,但與白菜一同燉燒,置入砂鍋醋溜,風味迥然不同,齒頰留香的效果絕然無可比擬。鑫園好吃的菜不少:百葉蒸肉餅、酒糟燜肉、砂鍋芋艿蹄尖……等皆是。如果一定要挑剔,則肉餅有時太厚,百葉有時太少;燜肉有時略肥,糟味有時略淡;芋艿有時欠鬆,蹄尖有時欠爛——但畢竟仍是美味;前二者也是他處不易吃到的。至於湯,則番茄青菜川丸子湯價廉物美,尤其番茄夠味的時候,更妙不可言;我每次去必點,從不曾後悔。我去鑫園吃飯的歷史不長,這兩年偶因友人林載爵介紹,始與之結緣。鑫園原名欣園,也是個老店了,其實我常過其門,卻一直未想進入。台北的餐館,倘若了解不多、無人推薦(媒體報導不可輕信),最好不要貿然試之,蓋往往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我之所以喜歡鑫園,除了上述美饌佳餚外,尚有二因:一則因為彭老闆本身愛與客人攀談,客人若攜好酒,邀其共飲,輒盡半瓶猶不忍去;若見好煙,亦必抽取一根(其實他不大吸煙)。此種性格碰到如我這樣篤信「獨樂不如眾樂」者,自是相得益歡。有趣的是,酒若不夠好,彭老闆意思意思一杯即去矣;而我亦直言:「老彭,這酒你瞧不上眼,不請你了。」雙方均坦率而無芥蒂。彭老闆也不白喝我的酒,他本來已甚少下廚,但我去,他必親自揮舞鍋鏟——這就是情誼。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由於鑫園讓我想起二十餘年前蝸隱在延平南路巷中的「趙大有」。「趙大有」的老闆,矮而微胖,是個渡海來台除了軍籍的中年男子;跑堂的弟兄則許是軍中的袍澤。一幢勉避風雨的違章建築,地面不太平整,桌椅多少有些傾斜,但菜好極了,道地的江南家常口味,百食不厭;小菜尤其令人垂涎。由於臨近中央信託局,江浙籍的上班人口多,中午時分,座無虛席。我總是晚上去,或獨酌,或與二、三好友把盞言說,或間與跑堂者寒暄,其情其境,清寂而溫暖,歷歷如昨。那時正是我人生最「打拚」,也最快樂的時光。積極認真、正直天真,有好同事,也有惡同事——分別給我扶持與磨難。我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光景,都得感謝他們——雖然其中利弊得失已難辨,而終究亦無須辨矣。我後來忙著深造、教書,竟不曾再回去,當時的同事亦水流東西,想起時,那幢違章建築已拆除,泯然無跡矣。鑫園還讓我想起芳園。芳園原在金華街,後以節省開銷,遷至齊東街老闆阿芳自宅,遂只有老客人知其門路。阿芳是有名的廚子,燒一手好江浙菜。他的清蒸青蟹無人能比。每隻蟹都是清晨四點親自去市場挑揀回來的,肉質飽滿鮮甜,蒸的時間、火候俱拿捏精準,毫無瑕疵。在我的經驗裡,唯復興園阿唐差可比擬;其餘台北所有餐館中的青蟹與之相較,如魚目之於珍珠,真真不堪入口也。阿芳的菜讓我最不能忘懷的是紅燒牛尾,揉合西洋羅宋燒法,滿口甘濃滑Q,即使早已酒足飯飽亦仍難停箸,其美味完全無法形容。我何嘗有幸,亦何嘗不幸,只吃過一次而已。不久,阿芳把店關了,後來又聽說他到台糖福利餐廳掌廚;英雄末路,令人只覺酸楚,如今則人藝俱杳矣。世事微妙,與芳園、趙大有緣盡的記憶已無可追尋。但鑫園歇業前夕的菜我倒是吃到的。那真是偶然——去歲11月29日星期二,友人周鳳五教授做東,賓客有芝加哥大學夏含夷教授,中國大陸學者陳偉、朱淵清以及此間學者邱德修、林慶彰等人。由於彼此熟識,我們決定去鑫園。哪裡想到翌日鑫園又將走入記憶呢?當晚菜色依然不錯,唯味感較輕飄一些——有點像人神色匆忙的樣子——而這也是情理之必然吧!老彭全無酒興,言談之間悻然憤然,我則並無感傷。這幾年看慣老店凋零,無可如何,只能漠然。時代變了,正宗本色的菜無人能品,終於明白唐詩所謂「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是什麼況味。自己告訴自己,應該感到欣慰,畢竟鑫園的灶火熄滅前,還能躬逢,毋寧仍是上帝的恩賜。一家一家消失的老店象徵著什麼呢?寒冬之夜,走在清冷的街道上,思之依舊憮然。http://www.wenhsun.com.tw/content.asp?serno=669
發表於 2007-6-17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何公是有名的美食家,散文又写得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12:08 , Processed in 0.0340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