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黄钟》篇,“以一昼夜中三个时段所‘投中’的十二律对应于三十六种禽兽,列述这些禽兽的外貌特征以及‘善病’的部位。”(《秦简牍合集(肆)》) 简文中以每三种动物为一组,分别对应“平旦至日中”、“日中至日入”、“日入至晨”三个时段: 可以看出,每一组的三种动物(无论是传说中的还是现实中的物种)在外形上应有较大的共性。第1组中的“朐濡”和第8组中的“猊”是何种动物?鄙人有不同于以往研究者的认识。 (一)朐濡 “朐”,原整理者释为“胎”。宋华强先生疑为“朐”,“朐濡”读作“狗獳”,或即《山海经·中山经》之“獳犬”。程少轩先生认为本简动物名在子位,不当有戌位之犬。《合集》编者按:“濡”疑读为“䏰”,并引《刘宾客嘉华录》中说朐䏰就是蚯蚓。 然而无论是犬还是蚯蚓,都与同在一组的鼠形态差异太大。鄙人认为“朐”应读作“鼩”,“朐濡”是现代动物学分类中的鼩形目鼩鼱科动物(图1、2)。其外形与啮齿目的鼠类极为相似。和简文中“小面,多黑艮(眼),善下视,黑色,善弄,隋隋,不旬人”的描述也相符合。
(二)猊 “猊”,原整理者释为“貌”。程少轩先生、蒋文先生疑为“鳨”。《合集》编者按:猊,狻猊,师(狮)子属。 然而狻猊(狮子)与同在一组的羊、麝相比较,无论形态还是习性都差异太大。而且在汉通西域后,狮子才逐渐为国人所知。鄙人认为“猊”应该是羊、鹿一类的中小型偶蹄目食草动物,疑读为“䍲”。《玉篇》:“羺䍲,胡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