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504|回復: 0

[转帖]宁夏彭阳县春秋战国墓地浮现历史悬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9-14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考古人员清理牛头马面铜柄铁剑摆放在墓主人身边著名专家韩康信进行骨骼鉴定本报记者 王玉平 余莉 见习记者 任欢 文/图  自7月17日以来彭阳县古城镇王大户村春秋战国墓地考古发掘活动进一步的深入,一些困扰历史学家和考古人员的历史悬疑也渐渐浮现:这个墓地到底是哪个游牧民族的墓地?每座墓葬都出土青铜剑和牛头马面是否在证明这是一个将军家族的墓地?马、牛、羊当时是怎样宰杀的?墓地出土的幼童尸骨是殉葬还是隐含着当时的一场突发灾难?墓主人所拥有的青铜器、绿松石珠和玛瑙石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些悬而未解的疑问,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但目前的考古发掘阶段还不能准确回答。为此,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亲临考古现场指导工作时一再叮咛王大户考古发掘队队长朱存世:“一定要把工作做细,把原始资料收集好,尽最大可能为研究宁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自然、环境、文化、历史提供更多的信息”。宁夏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要求,把各种文物收全收尽,创造性地把考古经验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解决目前肉眼和经验不能解决的考古问题。  他们到底是哪个游牧民族  二十世纪以来,宁夏先后在中宁、原州、西吉、彭阳等地先后发现了一批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并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骨器、牲畜头骨。据彭阳县文管所所长杨宁国撰写的《宁夏彭阳近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一文统计,仅在彭阳县境内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的草庙、米塬等七个地区就出土了360余件青铜器。但像王大户墓地这样一次性集中出土300余件青铜器和骨器,200余颗松绿石、玛瑙,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宁夏考古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朱存世考证认为,王大户墓地出土的陶罐为单耳或双耳夹砂陶器,每座墓葬都有马、牛、羊殉葬,以动物形象为装饰题材如鹿形牌饰等,青铜器中出现短剑、戈等,但没出现农具……这一切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的典型特征。据杨宁国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彭阳处于北方游牧区和中原农耕区交汇地带,这里的青铜文化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华夏民族以及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一种土著类型,即“戎族青铜文化”,如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铜柄铁剑就是典型例证。因此,从这些文化遗存可以推断,埋葬在这个墓地的族群可能不是农耕民族,而是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  据彭阳地方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六盘山地区是西戎族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而围绕固原彭阳一带主要生活着义渠戎和乌氏戎。那么,王大户墓地到底埋葬着西戎族的哪一支呢?为此,宁夏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体质人类学专家韩康信到彭阳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人种鉴定,期望能有一个精确的答案。  是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将军家族的墓地  据《史记〉记载,淮阴侯韩信“好带刀剑”、“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据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分析,秦代只有贵族男子才能佩剑,少年韩信虽然穷困潦倒,而他“好带刀剑”则是向世人显示自己的贵族身份。秦代的这种制度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朱存世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能佩带一把青铜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王大户已发掘的7座墓都出土了青铜兵器和车马铜饰,加之每座墓葬都有二三十件马、牛、羊头骨殉葬,因此,有人推测,葬在这个墓地的家族是富贵人家。甚至有人根据出土大量刀、剑、戈、矛等青铜兵器,及马具,推测王大户墓地可能是一个游牧民族将军的家族墓地。  但有人不认同这个推测。他认为,宁夏先前发掘的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也出土了青铜兵器,如果仅以墓葬中出土了青铜剑证明墓主人就是贵族的话,那么以前发掘的众多墓葬主人都是贵族?如果仅以墓葬中出土的兵器证明是墓主人是军人身份的话,那么以前发掘的墓葬主人都是将军?显然,这样的推测是不成立的。  有人认为,王大户墓地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游牧民族墓葬群。出土青铜兵器只能印证生活在这一带的游牧民族具有尚武精神,“好带刀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死去也要带着心爱的兵器入土。因为游牧民族放牧着大量家畜,家人去世,用二三十件马、牛、羊头骨殉葬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再者,游牧民族平时就以马、牛、羊肉为主食,他们有可能把平时宰杀的牲畜头骨积攒下来用于殉葬。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殉葬的牲畜头骨不是一个家庭一次宰杀的,而是亲朋好友各宰几头凑的“份子”。从这个意义说,把牲畜头骨层层叠压在人骨上面不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是为了威慑,或为了迷惑盗墓贼 (目前发掘的7座墓葬没有一座被盗)。因此,墓主人就不一定是富人或贵人,很可能就是寻常百姓。  最小的羔羊是不是胎死腹中  目前,王大户墓地已发掘出180余件马、牛、羊头骨,除7号墓没有马的头骨外,其他墓葬都有马、牛、羊头骨。这些头骨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头骨连带着颈椎骨。这与如今当地宰杀牲畜的方式不一样,当地人宰杀牲畜时,为了防止牲畜肚子里的屎尿从食道流出来弄脏肉,把颈椎骨分离到牲畜的身子上,即头骨不连带颈椎骨。游牧民族的这种宰牲方式是为了增加殉葬品的分量还是那时他们还没有摸索到如今这种宰牲方式呢?答案还需考古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才能获得。  当7号墓14号殉葬头骨被清理出来时,朱存世对工作人员说:“这个头骨很重要,它有可能帮助我们弄清墓主人到底死于夏季还是冬季。”14号殉葬头骨是一个很小的羊羔头骨,由于太小太脆,头骨只有头盖骨是完整的,其他已很破碎了。一位考古人员认为,可能是墓主人家人为了凑够数目,这只小羊羔出生一两个月就被宰杀当作殉葬品了。但在一旁观看考古发掘的放羊老汉却认为,很可能是墓主人家人在宰牲时,没发现一只母羊怀胎,当剖开母羊肚子后才发现这只已成形的羔羊,家人顺便也用小羊羔头殉葬了。  童男童女是不是活人陪葬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大户墓地先后挖掘了7座古墓,出土7具人体尸骨,已被放置在其周围的青铜器腐锈成青绿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体质人类学专家韩康信初步鉴定,墓主人年龄最大的为四五十岁,最小的仅一岁半。  王大户墓地出土了两具幼童尸骨,一名幼童死亡时可能只有一两岁,其墓室里陪葬着小短剑、牌饰等青铜器,以及松绿石、玛瑙等首饰,有人据此推测其为女孩;另一名幼童死亡时可能只有两三岁,其墓葬只有小短剑、牌饰等陪葬品,没有首饰,因此可能是一个男孩。  幼童因何死亡?一种推测认为,可能是因病先后夭折,是一种正常死亡。另一种推测遭遇瘟疫或暴风雪等意外灾难,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集体遭遇不幸而死亡,亲友怜其用其家族生前财物如马、牛、羊及青铜器、首饰等厚葬。第三种推测说,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这个春秋战国游牧民族墓地可能是一个将军墓,在今天的当地丧葬中有用纸做的“童男童女”送葬的习俗,因将军有权有势便把贫民家的孩子用于陪葬。  朱存世说,一切推测只是没有准确依据的民间猜测,考古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活动,所有疑问只有通过严谨考证分析和科技手段鉴定才能获得答案,一些问题,也许靠目前的考古经验和技术还不能寻求到答案,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来源: 华兴时报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3/115213883114.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0.0336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