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5517|回復: 76

[原创] 安大簡《曹沫之陳》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3-31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22年第3期《文物》雜志第80-84頁刊發了李鵬輝先生的《據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曹沫之陳>談上博簡相關簡文的編聯》一文,這也應該是即將出版的安大簡第二輯整理報告中的相關內容。


安大簡《曹沫之陳》恰與上博簡《曹沫之陳》可對讀,藉此可校勘上博簡《曹沫之陳》之前所整理、研究的一些疏漏,比如有關編連、句讀、異體字和寫本的不同等等,“對研究古文字形體和從詞源學上探討簡帛詞匯的演變有重要意義。”(見李文84頁)


安大簡《曹沫之陳》簡19有“不和則不咠(輯),不義則不服。”辭句,其中“咠”在句中讀“輯”,之前我們對咠的了解產生過疑惑,有學者還寫過專文論證其字形,今觀安大簡中的“咠”,至少可以排除兩種認識,一是從“耳”說,還有一種就是從“巴”說。其實“咠”口下所從,當為“色”,乃作聲符。古音中,咠清紐緝部,色山紐職部,二字讀音接近。“色”或是在“印(或讀抑)”的基礎上產生的,故在下部跪著的人形(即卩)腿部上添一小斜橫,以示區別。這一點,安大簡已顯現得很清楚,毋庸質疑。相關字形對比見下圖。
咠.png


發表於 2022-4-8 18:37 | 顯示全部樓層
李鵬輝先生《據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曹沫之陳>談上博簡相關簡文的編聯》指出上博本「㘝」字於安大簡作「角」,讀為「祿」,並疑上博本釋字恐非。案,由於未見安大簡原字,不知是否為「角」,但上博作「㘝」,文意較佳。
該句可斷讀為:「凡有司率,倀(長)民者毋㘝爵,毋𠈌軍,毋避罪。」三軍邦家之「長」是該篇中反覆強調的重點之一,本段之前曾論「所以為長」的條件,本段之後又云「是故長不可不慎」,因此「長民者毋…」一段所論是領導者應避忌的事宜。「㘝」字《說文》釋為「下取物縮藏之」,《玉篇》云「手取物」,《廣韻》中二見,「女洽切」釋同《玉篇》,「尼立切」釋為「私取皃」,意正合。「㘝爵」即私取爵,整句意指長民者不可私自獨佔功勞。接著說「毋𠈌(从)軍,毋避罪」,則應是相反的狀況,即推諉塞責。
發表於 2022-4-9 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youren 於 2022-4-9 23:41 編輯

一、李鵬輝先生對簡3的釋文為:「不牪而或兴,或康以兇(凶)……」,不確。當為「不牪而或兴或康以兇(凶)保,強必勝,可以有治邦,周志」,「保」字右下有句讀符,故應上讀。
二、李鵬輝先生指出:「上博简3“周”下之字残损严重,廖名春补为“室”,陈剑、李锐皆从之。」其實陳劍先生和廖名春先生的文章發表在同一天,嚴格來說不是陳劍先生依循廖名春先生之說。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硏究》頁61指出:「陳劍作「室」,亦無解釋,同一時間廖名春亦釋作「室」,他以為:此字殘存的上部與簡一「室」字同,若補為「室」字,「昔周室」之稱亦見簡一。又文獻「周室」常見,《國語‧吳語》、《慎子》佚文也有「昔周室」之說。因此,作為「室」的殘文的可能性較大。」
發表於 2022-4-9 22: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youren 於 2022-4-10 01:24 編輯

三、「昔周室又(有)戒言曰:‘牪尔正[示工]」,「正」當讀「政」,指政事。
四、上博本《曹沫之陣》:「三軍出,君自率,【22】必有二將軍,母(毋)將軍必有數嬖大夫,母(毋)嬖大夫必有數大官之師、公孫公子。【25】」安大簡本在「出」字下多「大」字。上博本的「母」,原整理者李零先生讀「毋」,有幾位學者改讀成「每」(參《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硏究》148-150),現在看來李零先生的讀法示正確的,因為安大簡正作「毋」。
五、「毋角爵」,李先生讀為「祿爵」。從上下文的「毋從軍」、「毋避罪」來看,「角」所代表的應該是一個動詞。尤其是《曹沫之陣》亦見「祿爵」一詞(上博版見簡50),其「祿」作「」,此處用「角」表示「祿」,恐有不妥。「毋从軍」,「从」字上博本从四「人」,學者一般都依循李零先生讀為「御」(參高佑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頁234-241),其實《曹沫之陣》本有「御」字(見簡42),如果安大本的「从」字可信,則上博本的「从/从」,應當是「从」的繁文,古文字單複數無別。則上博《曹沫之陣》簡29上必須改讀為「必召邦之貴人及邦之奇士,从(從)卒事使兵」,「從卒」謂率領徒眾。
六、上博簡本《曹沫之陣》簡23下「其會之不難」,「其會」原考釋者李零讀作「期會」,現在依據安大本可知當讀「其會之不難」,「會」字安大本作「合」。《說文》:「會,合也。」
七、上博本簡58「率車以車,率徒以徒」,安大本作「將車以車,率徒以徒」,上博本第一個「率」字,安大本作「將」,「將」亦「率」之意,二者為異文關係。
八、依據李鵬輝先生安大簡釋文可知,上博簡58應下接簡49,讀成「所以同死于民」。不過其實這個連讀意見也已有學者提出,見蔡丹《《曹沫之陳》集釋》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6月。
九、李鵬輝先生釋文「不亲则不专也」,所謂的「專」應該讀「斷」,該字即楚簡常見讀為「斷」之寫法,亦見上博本《曹沫之陣》簡62下「一人有多,四人皆賞,所以爲斷」。不親則不斷,不親征就無法立刻做出決斷,此即前述「親率勝使人」之因。
十、李鵬輝先生釋文「毋尚获而尚闻命」,細審簡文,所謂的「而」應該是「天」的誤字,李文所公布的圖版中已多次出現「而」字,此寫法與之不同,「天」、「而」的誤寫在楚簡中非常普遍。
發表於 2022-5-3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5-3 11:35 編輯

安大簡《曹沫之陳》簡42“解紀於大國”,整理者將“解”讀爲“敬”,可信;但將“紀”訓爲“事”,則可商。“紀”訓“事”時是名詞,而“事大國”之“事”是動詞,“敬紀”與“敬事”恐難等同。“紀”當讀爲“忌”,意爲畏懼、恭敬。“忌”有相應的含義。《左傅》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杜預注:“權移於法,故民不畏上。”《左傅》昭公元年“非羇,何忌”,杜預注:“忌,敬也。”“敬忌”是近義連用,意爲敬畏。傳世古書中也有“敬忌”的表述,如《書•顧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簡文“敬忌于大國”意爲敬畏大國。
 樓主| 發表於 2022-8-16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大簡《曹沫之陳》初讀

據中西書局、出土文獻、戰國文字微刊等公眾號消息,安徽大學將于2022819日上午10:30-12:00舉行“《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二)》新書發布會”。
中西書局公眾號隨文公布了安二《曹沫之陳》《仲尼曰》各1枚竹簡,其中,安二《曹沫之陳》可與上四《曹沫之陳》對讀,相關圖片和釋文(筆者試讀)截取如下:

曹图对比及释文.png


對比兩枚不同的《曹沫之陳》簡1,讀后我們初步談幾點感想,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1.從內容和書風看,二篇底本略有不同,但書風迥異。上四《曹沫之陳》筆畫多重入輕收,鈍頭尖尾,用筆灑脫,結體寬博,有靈動之氣。安二《曹沫之陳》筆畫起伏變化不大,不疾不徐,用筆沉穩。結體俊朗,有謙謙君子之風。
2.異體字、通假字豐富。對比“成、曹、沫、西”等字可見一斑。由“邦”與“封”的不同,亦可看出,古時邦封通用。
3.上四《曹沫之陳》簡1“魯”后為標點折鉤,而安二《曹沫之陳》“旅(魯)”后為語助詞“也”,由此我們猜想,簡文中的標點折鉤,很可能由“也”末筆演化而來,在句末多表停頓。
4.對“曹沫”2字的結體,各種版本變化多樣,我們還可作深入探究。

發表於 2022-8-16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簡94的哪个字,是“告”。
發表於 2022-8-17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安二《曹沫之陳》首二字为“鲁臧”。
發表於 2022-8-18 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8-19 12:51 編輯

簡24“勿兵以克”,整理者注:“或疑‘利’之省。”按,“勿”可讀爲“勉”,傳世和出土文獻中可見二字通假的例證(《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911、《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P848),訓爲“勉勵”。“勉兵以克”意爲勉勵士卒克敵制勝。
簡43“一出言三軍皆[辶寺]”,整理者懷疑“[辶寺]”是“往”之訛誤,又懷疑是“待”之异體。按,“[辶寺]”可讀爲“之”。“之”有“往”的意思,安大簡《曹沫之陳》中的“之”與上博簡《曹沫之陳》中的“往”是一對同義的异文。
發表於 2022-8-19 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8-19 22:04 編輯

簡10“敵邦立地”,整理者懷疑“立”是“交”之訛。按,“立”可能讀爲“接”,傳世文獻中有立聲系與妾聲系間接通假的例證,如“汲”“泣”古通(《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990)、“扱”“接”古通(《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991);“拉”“摺”古通(《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983)、“踥”“𨄌”古通(《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1031)。傳世古書中也有“接地”的表述,如《戰國策•秦策四》:“先帝文王、莊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於齊,以絶從親之要。”《説苑•權謀》:“夫吴越接地鄰境,道易通,仇讎敵戰之國也。”“接”與“交”是一對同義的异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05:28 , Processed in 0.0384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