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陳思捷 於 2023-2-8 07:50 編輯
《清華簡·保訓》 惟王[一]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寶[二]訓,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至泎水□□□□□□□王[三]若曰:“發[四]!朕疾漸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寶,必授之以誦,今朕疾允病,恐弗堪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久作小人,親耕于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于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遠邇,乃易位設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旣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授厥緒。嗚呼!祗之哉!昔微[五]嘏[六]中于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罔害[七],乃師中于河[八]。微持弗忘,傳貽子孫,至于成湯,祗服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敬哉!朕聞茲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毋淫!日不足惟宿不祥[九]。” [一] 王:周文王。 [二] 寶:竹簡作“保”,保通寶。下“傳寶”之“寶”同。 [三] 爽至泎水□□□□□□□王:此處竹簡斷失。“爽”、“王”二字,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保訓釋文》據文意所補,學者皆從。“至泎水”三字,是我臆補。 [四] 發:姬發,武王。 [五] 微:上甲微,成湯六世祖。“以復有易”者,復父仇也,微之父王亥,死於有易也。 [六] 嘏:竹簡作“叚”(假借之假的本字),叚通嘏。嘏,音假,《說文》云:“大、遠也。”段玉裁註:“經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林義光曰:“嘏訓為福。”《詩·大雅·卷阿》“純嘏爾常矣”鄭玄箋:“予福曰嘏。”《詩·周頌·我將》“伊嘏文王”鄭玄箋:“受福曰嘏。”《禮記·郊特牲》“嘏,長也、大也”鄭玄註:“主人受祭福曰嘏。”《詩·小雅·賓之初筵》“錫爾純嘏”鄭玄箋:“嘏,謂尸與主人以福也。”然則嘏與祭祀有關,且有二義,曰:“神”予(與)福、“我”受福。《虞書·舜典》:“(舜)歸,格于藝祖,用特。”顯然,“格”與祭祀有關。案《故訓匯纂》1102葉“格”字第 88~94條,知格、假、嘏通,故“格于藝祖”即“嘏于藝祖”,謂祭祀而受福于藝祖。《管子·小匡》:“管子對曰:「……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雒出書……」”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洪水,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疇。”疑“龍龜假”即“龍龜嘏”,謂龍龜予受命者以福——福即河圖洛書也——蓋伏羲、大禹各有所祭祀于河、洛。“昔微嘏中于河”亦如是解,謂上甲微祭祀而受福于黃河——福即“中”也。蓋“神人交暢”之際,微身心歘然俱空而悟乎“中”也。《論語·雍也》:“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庶”是“庶幾”的省語,謂顏回庶幾於道)!屢空(屢空,古本當作婁(lóu)空,即鏤空,中空通明之謂)!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述而》:“子謂顏淵(回也)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六本》:“子夏問於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賢於丘。」曰:「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敏賢於丘。」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於丘。」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於丘。」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何為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覆也、背也、叛也),賜能敏而不能詘(音屈,屈服),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和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也。」”《論語·里仁》:“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禮記·儒行》:“孔子侍曰:「儒……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論語·先進》:“……「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禮記·中庸》:“子曰:「舜其大智也歟!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虞書·大禹謨》:“(舜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至於是何因緣叫微先祭祀于黃河而後復仇呢?可能是有易十分強大,故微征討前先祭祀以求福,誰曾想竟“求”得了中呢! [七] 微罔害:“罔”,竹簡作“亡”,亡通罔。罔,無也、不也。謂有易服罪,而微不害之。“至諴感神!矧茲有苗!”《說文》:“中,和也。” [八] 乃師中于河:師,竹簡作“追”,李學勤教授在《清華簡專題研究——重說〈保訓〉》中,將“追”重釋為“師”,是也。師者,《虞書·皋陶謨》曰:“百僚師師。”孔安國傳曰:“師師,相師法。”《虞書·益稷》:“皋陶曰:「俞!師汝昌言!」”孔安國傳曰:“言禹功甚當,可師法。”“乃師中于河”者,謂微乃師法中道于黃河之濱。具體如何“師中”呢?因為文王也是“聞茲不久”,所以恐怕是搞不清楚了。大概是宿于河濱、齋戒以思“中”吧。 [九] 日不足惟宿不祥:《周書·泰誓中》:“(武王曰)「我聞古人為善,惟日不足。」”惟,《爾雅·釋詁》:“思也。”又,惟亦通唯。宿,《說文》:“止也。”“惟宿不祥”者,蓋“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之意也。 『註』:《竹書紀年·文丁》:“王殺季歷。”王者,文丁也,文丁者,紂王祖父;季歷者,文王之父。蓋亦有殺父之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