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汗天山 於 2024-6-19 10:18 編輯
今見《第八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有程邦雄先生《楚简里的“对”》一文,但論文集中沒見到原文,不知程先生的看法究竟如何?
我們也正在寫一篇小稿,基本觀點是認爲楚簡中過去讀爲“察”“竊”“淺”的那些字,就是楚簡中的“對”字。
大致思路是:甲骨文中已有“對”字,金文“對揚”更是多見。而根據學界目前的研究,楚簡裏的“對”字竟然銷聲匿跡了(無有一例),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是不可能的事……
金文中,劉釗先生釋讀爲“踐”之字(《新金文編》1612頁),其説認爲辭例“踐伐”就是“翦伐”,釋讀意見是對的。那個讀爲“踐”之字,其實也就是“對”字的異體,對比金文常見的“對”字形(《新金文編》279~285頁),不證自明。
反觀楚簡中某些讀爲“察”之字(如郭店《性自命出》38“察其見者,情安失哉”之“察”),也或從“戈”旁。左邊的聲符,顯然就是來源於金文中從“戈”旁的那些字(對比自明)。由此可知,楚簡中那些過去讀爲“察”“竊”“淺”之字,也就是甲骨金文中的“對”字。
金文“對伐”,即“敦伐”(如果同篇銘文同時出現此二詞,當屬於“避複”現象)。“敦伐”和“討伐”“翦伐”當是同源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