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448|回復: 0

[原创]楚昭王奔云始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7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楚昭王奔云始末

彭斌武

春秋晚期,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吴国精英,率吴、唐、蔡三国联军向楚国大举入侵,直逼楚国郢都城下,楚昭王被迫仓皇出逃,走云中、奔云城、投随国,一路上凶险接踵而至,生命危如累卵。幸亏不甘国破家亡的楚国臣民,仍把昭王视作国家的象征,把复国强楚的希望寄托在昭王身上,因此,每当昭王遭凶遇险,大臣们都奋不顾身,以死相救,使之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后与秦国结为军事同盟,并肩战斗,击败了吴军,实现了还郢复国,重振雄风的愿望。

大夫舍身救昭王

吴国与楚国世代为仇。公元前570——前536年之间,吴楚两国发生了六次战争,楚军累占上风,吴军被动挨打。公元前527年,楚良将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背楚奔吴,帮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不久又有齐人孙武投吴,献兵法十三篇于吴王阖闾,吴王任用为将军。从此,吴国大振,频频西击强楚。公元前506年,吴与唐、蔡联盟,大举攻楚,五战五胜,兵临郢都。昭王见势不妙,于冬月28日带着他的妹妹季芈畀我,在部分臣僚、侍从的护卫下仓皇逃离郢都。翌日,吴军入郢,知昭王出走,便寻踪追击。昭王急渡睢河向西逃跑,刚与大夫鍼尹固上船,忽然吴军前锋已经追来。眼看即将沦为敌俘的昭王,见驮运物资的大象在岸上,他急中生智,忙命鍼尹固在每头大象的尾巴上绑缚一根火炬,面向吴军,随即点燃火炬,象群顿时豕突狼奔,直冲吴阵,吴军大乱,避之不急,四处逃窜。昭王、鍼尹固及部分臣僚、侍从这才得以渡河。惊魂未定的昭王一行恐吴军尾随,又南渡长江入于云中(在今湖北省松滋、石首一带)。一日,身心疲惫的昭王刚刚入睡,忽然窜出一伙强人,持戈使棒朝昭王袭来。幸亏被大夫王孙由于发现。强人持戈直剌昭王,王孙由于急忙以背挡戈,保护了昭王,自己却血流如注,倒在血泊中。昭王一行则乘机逃遁,侥幸脱险。

昭王化险为夷,众人进言说,此乃强人出没之地,非君王栖息之所,建议昭王转移安全地带。经过一番策划,昭王决定向郧城转移。郧城是古郧子国都城,即今云梦楚王城内城。楚国吞并郧国后,在郧国故地设郧邑(辖今云梦、孝感、安陆、应城、汉川、京山等地),郧邑治所设于郧城。“郧”与“云阝”、“云”古为通用字,因此“郧城”又称“云城”。那里既有高城深池御敌,又有殿宇楼馆安身,是复楚图强最理想之地。于是,众人奉昭王日夜兼程,东进云城。

昭王一行经历了吴军的追赶,强人的袭击,己成惊弓之鸟。他们东进云城的途中,风声鹤唳,一日数惊。由于心情紧张,加之连续赶路,他们己极度疲劳,尤其是昭王的妹妹季芈畀我更是疲惫不堪,腿脚疼痛,步履为艰。随行的乐工钟建是个能歌善琴的音乐人才,为人心地善良,见季芈畀我如此狼狈,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表示愿意背负季芈畀我赶路。昭王急于赶路,心急如焚,唯恐迟滞路途又生不测,便顾不得礼教的约束,向其妹颔首示意,让钟建背她赶路。季芈畀我无奈,只得从命。

不知过了多久,王孙由于在血泊中苏醒过来,举目四望,杳无一人。他推断:如果昭王还活着,肯定投云城去了。因为他知道昭王西济南渡只是为了摆脱尾随的吴军,真正的目的地是东进云城。于是忍着戈伤的剧痛,撑起虚弱的身体,步履蹒跚地奔向云梦古城。

郧公训弟护难君

昭王一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云梦古城,郧邑的地方长官郧公斗辛以君臣大礼迎接昭王,昭王一行颇为欣慰。不料风云突变,忽然郧公斗辛的弟弟斗怀杀气腾腾地要拿昭王问罪处死,说是要“报楚平王杀父之仇”。昭王一行大惊失色。

原来郧公斗辛的父亲斗成然辅佐楚平王即位有功,被封为令尹。但斗成然人品不端,依恃位显权重,大肆敲诈勒索,后来又与神箭手养由基的后代沆瀣一气。楚平王眼见危及他的统治地位,便于公元前528年9月杀了斗成然,灭了养氏家族。因斗成然是楚成王时的贤相斗子文的后代,平王为不忘斗氏家族祖上的恩德,便任命斗成然的长子斗辛为郧邑大夫,亦称郧公。郧公斗辛虽与昭王有杀父之仇,但仍以君臣大义无重,要像先祖令尹子文那样忠君爱国,因此坚决制止弟弟斗怀犯上之举。斗怀冲着郧公斗辛说:“平王杀我父,我今杀其子,有何不可”?郧公斗辛声色俱厉地训斥斗怀说:“国君杀罪臣乃是天意,死于天意能怪谁呢?”但斗怀仍不服气,强嘴说:“王在国,则为君,今失国,则为仇,见仇不杀,枉为人也”!郧公斗辛学识渊博,说话总是引经据典,他引用《诗经•丞民》篇的诗句来教训斗怀:“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意思是说,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应当是不欺负弱者,不惧怕强暴,不侮慢矜寡。并说乘人之危就是不仁,犯罪灭族就是不孝,犯上弑君就是不忠。郧公斗辛还加重语气说:“你如果一定要做不忠、不孝、不仁、不智的事,要犯弑君之罪,我就先杀了你,为国除害”!斗怀这才软化了态度。

昭王见此情形,连忙向郧公告辞,要到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去避难。郧公斗辛怕斗怀思想反复,鲁莽从事,酿成大祸,因而不敢挽留昭王,但又怕昭王在路途遇到不测,便提出要与另一个弟弟斗巢一起护送昭王。昭王大喜过望,欣然同意。

郧公斗辛不仅大事不糊涂,而且对小事见微知著,能从事物的苗头中看到它的发展趋势,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吴入郢后,君臣按职务高低分别住进了楚王宫室。吴王阖闾的儿子子山住进了令尹府,阖闾的弟弟夫概王不服气,要发兵攻打子山,子山害怕,只得退出,让夫概王住进了令尹府,一场吴宫内讧暂告平息。在奔随的路上,郧公斗辛将吴国高层的内讧告诉了昭王,并对此作出了精当的分析和预言。他说,不谦让就会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远征;吴国高层为小事而反目,必将滋生祸乱;祸乱必然撤军,吴人不可能久留楚国。因此,他鼓励昭王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不要被目前吴军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不要因楚军的失利而气馁,一定要重振旗鼓,驱吴复楚,再展大国雄风。昭王敬重郧公之德,自然深信郧公之言。

随侯占卜退吴兵

昭王一行平安到达随国。随君以礼相待,让昭王住在北宫。孰料昭王还未喘过气来,吴军就追赶来了。吴王派使臣向随侯索要昭王,历数楚王的罪行:周天子的子孙凡封在汉水流域的,都被楚国吞并了。周天子的子孙何罪之有?楚国罪大恶极,上天派我们来惩罚楚国,为周报仇。本是周天子封你们于随,你们应报答周天子才对。你们必须尽快交出昭王,和我们一起联合伐楚,那么汉水以北的土地就尽归随国所有。否则将受连累。

吴王风风火火地索要昭王,随君遮遮掩掩地庇护昭王,说昭王不在城里。吴王不耐烦了,要率军入城搜索。昭王的哥哥叫子期,长相酷似昭王,他派家臣炉金与随君交涉,说子期愿冒充昭王,让随君把这个“昭王”交给吴王。随君想了想说:“不忙,让我占卜后再作决定”。自周文王演《周易》后,占卜成了人们生活的行动指南,一事当前,先必卜卦问凶吉,然后依卦象定行止。随君焚香占卜,卦象呈凶。随君便拒绝交出“昭王”。随君郑重地对吴国使臣说:“随是偏僻小国,与楚山水相连,两国世代友好为盟。随国的存在,确实多亏了楚国的保全。如果在楚国危难时我们背叛楚国,那就是不讲信义。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交。我们不讲信义,今后怎么事奉你们吴国呢?吴楚两国为仇不是昭王一人的问题,如果吴国能把整个楚国安定下来,随敢不听命于吴?”吴王觉得随君言之有理,便撤军解围而去。

吴军入郢,楚人不知昭王生死,人心大乱,对驱吴复楚极为不利。昭王的叔父子西为了安定楚国人心,假设楚王的车马,张扬昭王的衣饰,并在交通要道设置警卫,又在脾泄(今湖北江陵附近)设置楚王行宫,制造昭王还在郢都附近活动的假象。子西举起“昭王”的这面旗帜,安定了楚国人心,激励了驱吴复楚的斗志。后子西得知昭王在随的西南山林(今湖北省随州大洪山)收集残部,操练兵马,便立即奔随,与昭王共谋复国大计。

包胥绝食哭秦廷

当初,楚平王听信费无疾的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兄长伍尚,伍子胥立志要为父兄报仇。伍子胥对十分要好的朋友申包胥说:“我不灭亡楚国誓不为人”!申包胥说:“你能颠覆楚国,我就一定能复兴楚国;我不复兴楚国就死不瞑目”!二人发誓宣愿以后,分道扬镳。

吴军破郢后,申包胥避难于夷陵,不知昭王的生死下落,深感救国无门,后闻伍子胥掘平王之墓,鞭平王之尸,更加痛心疾首。于是遣人致书伍子胥,谴责说:掘墓鞭尸,实为太过,物极必反,子宜速归。伍子胥回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已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申包胥拍案而起,愤然说:伍员灭楚意决,我当实践复楚之约,岂能坐以待毙!他想昭王乃秦女所生,是秦哀公的外甥,何不向强秦借兵救楚?于是即日启程昼夜西行,双脚磨起了血泡,便撕下衣裳,裹足而行。

来到秦国,申包胥以“楚昭王特使”的名义求见秦哀公。秦哀公接见了这位“特使”。申包胥说:“吴国是肥猪大蛇,不停地侵蚀中原上国,楚国的君王被迫躲进了深山老林,特地派我来求救。我们的大王对我说:‘吴王贪得无厌,如果楚国被吴国灭亡,吴国就成了秦国的邻国,吴国必然要侵犯秦国,秦国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秦国应趁现在吴国尚未完全平定楚国之际,出兵占领一部分楚国的领土,如果楚被吴灭,这部分领土就是秦国的了;如果秦国出兵打败了吴国,恢复了楚国,楚国将永世不忘秦恩,世世代代事奉秦国’”。秦哀公世故老到,深知这些都是外交辞令,不足为信。他不想介入吴楚冲突,一心只作壁上观。但他没有一口回绝,而是婉言推脱。他叫申包胥先到国宾馆去休息,等他考虑好了再作答复。申包胥不肯从命,说:“我们大王还在深山老林中流浪,我怎敢去国宾馆休息呢?”说罢,嚎啕大哭。开始,人们以为他装模作样,便不加理会。后来他越哭越伤心,声泪俱下,诉说吴军的暴行,楚人的亡国恨,丧家仇;申述秦不救楚,就会步楚的后尘;楚国的今天是秦国的明天等理由。秦王宫中人深受感动,端来了茶汤劝他喝,送来了饭菜请他吃,他都一一谢绝了。他说:“不能救国,活着可耻;不能保家,活着有愧;该死之人,不必吃喝!”他七天七夜茶水未沾,粒米不进,哭成泪人。申包胥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忠君之情,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召见群臣和“楚昭王特使”申包胥。他以诗言志,高声朗诵秦风《无衣》(见《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同行”。意思是说:谁说没有衣裳,我与你们穿同样的战袍,同样的衬衫,同样的裙子;王师即将出兵征战,磨好我们的刀枪戈矛;与你们同仇敌忾,协力同心,齐步向前。

申包胥听了高兴异常,知道秦哀公要发兵击吴救楚了。他对秦哀公感恩不绝,一连磕了九次头,以表重谢。公元前505年6月,秦派大夫子蒲、子虎率战车500乘,计37500人,援楚伐吴。7月,秦楚联军大破吴军于稷、沂(今河南省桐柏县境内),子期、子蒲又消灭了唐国。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王见吴军大败,认为机不可失,连忙领兵回吴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见后院起火,无心恋战,只想脱身,急忙领兵回国镇压概夫王。从而解了楚国之危。

昭王还郢赏功臣

公元前505年9月,昭王在经历了10个月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还郢返国。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楚国臣民在驱吴复楚的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忠臣义士。他们侠肝义胆,令人敬佩;耿耿忠心,为人称道。昭王对斯人斯事更是刻骨铭心。因此他还郢都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奖赏功臣。昭王的功劳簿上,第一名是郧公斗辛,接着是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等人。最后一名是在云城要杀昭王“以报平王杀父之仇”的斗怀。昭王提名要赏斗怀,遭到群臣的反对。子西说“斗怀曾经要杀君王,是乱臣贼子,不能奖赏”。群臣多有附议。但昭王力排众议,坚持要奖斗怀。原来斗怀在云城受了郧公的训斥后,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在驱吴复楚的活动中立了功劳。加上祖上有功德于楚,因此,昭王说“大德灭小怨,道也。”意思是说斗氏家族对我有大恩,就应该忘记其小怨,这才是正理。这样一来云城斗氏家族就有三人立功受奖赏了。

昭王给申包胥授奖时,申包胥固辞不受。他说:“我到秦国借兵是为了国家和君王,不是为了我自己。现在吴军已被击退,君王已经还都,我已如愿以偿,另外还要什么奖赏呢?众所周知,令尹斗成然居功自傲、贪得无厌而被诛,难道还要我步其后尘吗?”申包胥以言拒绝,以行逃避了昭王的奖赏。

昭王的妹妹季芈畀我,年方二八,绝代佳人。昭王要给季芈畀我嫁人。季芈畀我说,圣贤有言:“‘男女授受不亲’,可是我在逃难途中被钟建背负过,我将终身不嫁。”昭王理解其意,将季芈畀我嫁给钟建为妻,封钟建为乐尹——主管音乐的大夫。昭王为二人择黄道吉日,喜结良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22:13 , Processed in 0.0494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