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关内侯金印之谜
张宏奎
1958年,云梦吴铺赵许村出土金质印玺一枚。该印印座正方形,乌龟形钮,重四市两(十六两制,合125克),印文为阴刻隶书“关内侯印”四字。它的发现,曾引起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高度关注。就是普通老百姓,对这枚金印也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在惊叹金印的华贵与威仪时,不禁也会产生许多疑问:它是哪个时代、如何流落到云梦来的?它的主人又是谁呢?要破解笼罩着关内侯金印的种种历史谜团,我们首先得从近处着手弄清一个问题:金印是如何被发现的。
一、金印发现之谜时隔近50年,关于关内侯金印当年被发现的情形,如今也是迷雾重重,说法不一。大致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说法:1998年1月出版的云梦文史资料吴铺专辑上一篇名为《吴铺文化风情笔谈》的文章,说金印是1956年,吴铺曲湖金许村村民在野外挖塘泥铺麦田肥时从碎泥中发现的。该文详细讲述了关内侯金印被发现、上交的全过程,并根据金印出自塘泥中的线索,解释这枚金印是“行营印”,还进一部推想:它可能是它的主人——关内侯安葬或祭奠生前亲属路过、或因避难奔逃而失落在这里的,于是由此断言:“此印系当时活着的印主所失,并非墓里之物。”另一种说法是,此印系“1958年2月,云梦县吴铺乡赵许社农民,在生产中挖墩子做窖,挖出了金印一枚……”。此说见于1959年5月《文物报》上一篇题为《云梦发现汉代“关内侯金印”》的简讯。曲湖金许村和吴铺赵许村,系一地二名,说的是同一个地方,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当事人也对,只是时间上,尤其是发现关内侯金印现场的具体情形,两说相去甚远。发现金印的时间姑且不论,而金印究竟是从塘泥里挖出来的,还是从埋着砖的土墩里挖出来的,却是解开其历史谜团的关键。从两文发表的时间上看,简讯发表的时间较早,距金印发现的时间较近,反映的情况也可能更真实,更准确。最近,笔者专程到当年出土关内侯印的吴铺金许周家垴(属赵许)村,走访知情人,勘查金印出土现场,获得了关于金印的大量信息资料。该村83岁的周文华老人和67岁的周全富老人都是当年关内侯金印出土的亲历者,他们向笔者详细讲述了金印出土、上交的经过,兹简要转述之:当年(准确时间已记不清楚),该村村民周文明在村头挖墩子取垫栏土时(或说挖砖做窖、或做队屋),挖出一颗金印和一把剑(剑锈烂不堪,断成数截,被当场扔掉)。两天后,周文明和另一位村民周学富(二人都是党员,今均已辞世),将金印送交县文化馆,文化馆表扬了他们,并发给了20元人民币的奖金。对那枚金印,两位老人至今还记忆犹新。据他们回忆,金印比火柴盒稍小,乌龟钮。出土金印的地方就在村东北头,如今跟村子几乎连在了一起。墩子残存的部分与一片台地连成一体,高出旁边屋基2米多。据60多岁的周海田老人讲,这个墩子名叫睡古(虎)墩,小时看它形状像趴在地上的半边铙钹,很高大。周海田老人说,他们村周围像这样的墩子还很多,早年砖少,就经常有人挖墩子取砖,有时还挖到一些坛坛罐罐之类的东西;墩子里面往往还有砖封的柩,但不是空的,填满了碎砖和泥土。在睡古(虎)墩旁,笔者捡到一角上了绿霉的砖头,砖侧一截菱形纹饰清晰可辨。老人们肯定地说,当年从睡古(虎)墩里挖出的就是这种纹样的砖……这些信息资料与简讯互证互补,很可信。它对于我们破解关内侯金印的发现之谜,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挖墩取土也好,取砖也罢;不管里面的砖到底做了窖还是做了屋,有一点是清楚的:关内侯印是从埋着砖的土墩里出的,而不是从塘泥中出的——那“埋着砖的土墩”就是一座古代砖室墓。砖室墓是古墓葬的一种,形式有些像土砖窑。它是用砖在地上、或坑穴里砌筑成单个或多个墓室,里面盛棺、摆放陪葬品,最后在外面封填厚厚的土层,叫做墓冢或封土堆,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土墩。吴铺赵许墩冢累累,古墓众多,是云梦县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我们不难断定:挖出金印的土墩是一座古代砖室墓,金印是墓里的陪葬品,它的主人就是这座墓的墓主。
二、金印时代之谜接下来要搞清楚的,就是关内侯金印的时代问题。那么,金印究竟出自哪朝哪代呢?我们首先从出土金印的墓葬形制和所用墓砖进行考察。虽然未经科学的考古发掘,不能弄清墓室的结构和砌筑方法,但既然是一座砖室墓,时代应不早于西汉,因为砖室墓最早出现于西汉晚期。再看它所用过的墓砖,砖样纹饰具有东汉砖的典型特征,因此判断:这座墓葬的时代不早于东汉。其次,从金印文字考察。印文“关内侯印”四字系用隶书,字体成熟、规范。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成熟、流行于汉魏。此印文具有汉代隶书的典型风格。最后,从关内侯爵位设置的情况考察。“关内侯”称呼始自战国秦、魏等国,盛行于两汉而止于三国。综合以上三种情况考量,这枚关内侯印的时代应该是东汉,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三、金印主人之谜有人也许会问:顾名思义,关内侯不是统领“关内”的一方诸侯吗?他的领地应在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地区呀,他的印怎么会落到云梦呢?他与云梦有何关系呢?我们不妨先查查“关内侯”的“老底”,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关内侯”最早是商鞅在秦国设立的爵位。它的起源是商朝的“男”,又作“任”,意思就是“任王事者”,大都承担王室杂务也包括一些卫戍工作,当时地位是比较低的。两周时期,王室颓废,常常会遭到诸侯的侵凌,这时“男”便显得重要起来,以至商鞅设二十等爵的时候,“男”已位列第十九等,在大庶长即大将军之上,而仅次于“彻(通)侯”。因为秦都咸阳在关内,所以易“男”之名为“关内侯”。关内侯并非一定要占有“关内”这片土地才能赐予这一爵位,只要一个国家有都城,她的君主便可以如此做。 汉承秦制,实行二十等爵制。汉高祖刘邦立国后,令众臣设誓:“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这里的“侯”,即指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十九级“关内侯”和第二十级“彻(通)侯”。七国之乱再至武帝集权后,封国的"王"逐渐失去诸侯的实质,形似囚徒,国家的政权越来越集中到中央手里。武帝一朝对外扩张最烈,因军功封侯的人也多,关内侯与列侯此时最为得意。昭宣中兴之后和光武中兴前,由于外戚宦官擅权和滥加封赏,外戚一门数侯,中官一日数侯者屡见不怪,显官显爵其间成为受人轻蔑的滥职,更始时,长安城歌谣唱道:“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光武中兴后,官爵制度重又回到正轨,东汉沿袭西汉的二十等爵制未有大变。在汉代,特别是武帝颁行“推恩令”后,关内侯与列侯一样,虽有固定分封的土地食邑,却没有在封地上行使军政的权力,他实质上是封地地主而不是封地君主。不过,关内侯与列侯的爵位,都可由受封者子孙世代相袭。了解了这些,我们对关内侯的身份地位和这枚金印的性质也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关内侯位列二十等爵之第十九等,地位是很高的,但他并非是“封于关内”,掌控一方军政大权的诸侯。二、关内侯金印除了显示其主人尊贵显赫的地位外,实质上只是收取食租的凭证。三、既然关内侯的爵位可以世袭,那关内侯印也可以世代相传了。这样看来,金印的主人,可能是关内侯本人,也可能是他爵位的某个继承人。但金印既然可以世代相传,干嘛又拿来陪葬呢?如果因罪被朝廷夺了爵位,那金印也会同时被夺,不可能拿来陪葬啊,只有一种解释:恰逢改朝换代,故国不存,金印无用,还有可能招祸;拿来陪葬,不仅满足了虚荣心,又可寄托来世安享荣华富贵的希望。从这一点看,金印的主人可能死于汉魏之际。那么,这位关内侯会是谁呢?在东汉时期与云梦有关的历史人物中有封过关内侯的吗?.——恰好有一个,他就是名扬天下的汉孝子黄香之曾孙黄婉。《后汉书.黄婉传》载黄琬)被废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杨赐上书荐黄琬有拨乱之才,由是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郎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凋残,琬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东汉末年,董卓专权,黄婉与司徒王允等计诛董卓成功。之后,董卓部将李榷、郭汜攻进长安,黄婉被捕,死于狱中。历史竟有如此巧合!而这种“巧合”,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这位关内侯,极有可能就是黄婉,而金印的主人——也就是那个墓主,可能是黄婉,也可能是他爵位的继承人。(张宏奎君系云梦县博物馆副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