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亦是蚕桑乡 ——《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的综合研究》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 2010-08-05 02:55 来源:光明日报
地联珠对羊对鸟纹锦(藏于大英博物馆)
东华大学赵丰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的综合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BZS007),最终成果为
专著《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课题组成员有:王乐、王建军、徐铮、李甍、沈雁、包铭新。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关注丝绸之路上丝绸的人并不是很多,从事敦煌丝绸的研究者也不是很多。于是《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从丝绸史研究的角度切入丝绸之路,以敦煌出土的自北魏至元代的丝织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发掘品为主,同时结合国外收藏的敦煌丝织品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敦煌丝织品的系统整理
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敦煌丝织品,力求能刊布较为完整的敦煌丝织品全集。现存的敦煌出土丝织品主要收藏于五个地点,敦煌研究院、旅顺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和俄罗斯爱米塔什博物馆。其中敦煌研究院收藏的丝织品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现,特别重要的是1965年在K125、K126前出土的北魏刺绣品、 K130 内和122、123 前发现的盛唐丝织品,以及近年在北区出土的元代丝织品。而国外收藏的基本都是藏经洞所出的丝织品。
敦煌丝织品的技术种类
敦煌丝织物的品种异常丰富,当时常见的绢、绮、绫、锦、妆花、缂丝等织物及染缬、刺绣等均有出土。这些丝织物不仅涵盖了当时丝绸生产技术的方方面面,而且常见内地的丝织名品出现其中,如定绫、吴绫、川锦、陕郡、河南府等。由于敦煌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干线之上,东西丝绸贸易十分频繁,许多外来的织物如“番锦”、“高梨(丽)锦”、“沙沙那锦”等屡见于文书记载,而在敦煌实物中也有大量来自中亚地区的粟特锦发现。
敦煌丝织品的图案类型
敦煌出土的丝织品的图案极为丰富,其中还有不少可以与壁画上的服饰画案相对比,通过壁画及其他地区出土的丝织品比较,可以将藏经洞出土的丝织品进行分期,以研究敦煌地区丝织品图案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对敦煌文书中常见的纺织品图案整理列表,可以了解那个时期敦煌地区的人们对于丝绸纹样的称谓。
敦煌丝绸的使用形式
通过对实物的研究和文献的考证,可以将丝绸在敦煌地区的日常使用分为两类:一类为宗教生活中丝绸的运用,主要指一些佛寺供养具,包括佛像、佛衣、伞、幢等物品;另一类是丝绸在世俗生活中的运用,主要是日常所见的丝绸服饰。敦煌文书中,服饰名物作为施舍物、财礼或者作为遗产继承等出现。从这些施舍疏、财礼目等文书中可以得知,用丝绸制成的各种服饰无论是对于平民百姓还是贵族,都是比较重要的财物。
这项成果的主要建树在于:
第一,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敦煌出土的所有丝织品文物(除印度收藏品之外)。其中英藏部分已经结集出版——《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信息丰富完整,并第一次较详细地介绍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所藏的租借印度政府的丝织品。法藏和俄藏丝织品以前也很少发表。
第二,从纺织科技史的角度对出土织物进行重新鉴定和分析。这项成果对敦煌出土丝织品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技术分析,将其大类分为织、染、绣三大类,但还按组织结构、丝线捻度和捻向、丝线色彩、各种不同方式的纺染印花工艺和各种时期进行的不同的针法进一步细分。
第三,综合研究敦煌丝织品的图案类型及其分期。这项成果全面采用了壁画研究、文献查阅和实物观摩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较为实际的敦煌丝绸图案分类结论。同时,结合当时唐代的丝绸艺术总体风格,最后排出了敦煌丝织品的时间分期。
第四,将敦煌丝织品与从北魏到元代整个丝绸之路上的丝织品进行比较研究。这项成果还特别对自北魏以来一直到元代的丝织品作了深入的排比研究,并发现敦煌元代出土丝绸残片中有一些图案可以从其他元代丝织文物的纹样比对中得到复原。
专家点评:
该成果的强项在于对敦煌丝绸的技术和艺术分析,达到了国际话语中认定的水平。为完成这一课题,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先后赶赴伦敦、巴黎、俄罗斯以及敦煌、旅顺等地调查、搜集有关资料,“甚至包括极小极小的碎片”,这是一种非常踏实的学风,值得大力提倡。
http://www.gmw.cn/01gmrb/2010-08/05/content_120375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