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9244|回復: 4

古文字“发现之旅”的“现”字应该如何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2-6 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文字“发现之旅”的“现”字应该如何写?
古文字“发现之旅”的“现”应该如何写?
    央视有一个很著名的栏目叫“发现之旅”,主要用以介绍古今中外的重要考古发现以及其它的新发现,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受观众的喜爱。为了增加观众对于古代文明的联想,除了现代汉字“发现之旅”之外,栏目组还特意增加了古文字“发现之旅”的字幕,让人有一种又回到古代文明中去的感觉,起到了使人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四个古文字的使用,其心理学上的价值不可低估。
    所谓的古文字是指先秦时期所使用的文字,以前主要指甲骨文、金文两种,现在还要加上湖北荆门郭店刚出土的简书古文字————蝌蚪文。一般说来,按照时间的先后,最先有甲骨文、其次是金文,最后是蝌蚪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甲骨文、金文、蝌蚪文(先秦简书)不是三种文字,而是一种文字的三种不同的用法,用于卜筮、刻于甲骨称为甲骨文,用于祭祀、记述功德铸于钟鼎的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最为方便、最为快捷写于竹简、承载着思想文化的称为蝌蚪文,这种文字也是先秦时期的人们日常用字(简书《老子》中的左右结构的“美”字和独体结构的“美”字,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两个“美”字完全相同便是明证。参见拙作《商代“美好”———美丽的王妃,浪漫的名字》,百度)。从文字的发展史角度看,文字的发明肯定是先易后难,在树枝上绑点兔毛,蘸点锅底灰在白木版上或竹片上写字,远比在甲骨上刻字和在钟鼎上铸字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蝌蚪文比甲骨文更早使用。由于蝌蚪文发现的迟,1993年郭店才发现,感觉上蝌蚪文可能迟于甲骨文、金文,其实蝌蚪文历史上曾有两次发现,有明文记载的一次是汉代景、武间(前100年左右)鲁国孔壁发现蝌蚪古文,第二次是三国时魏国在汲县发现蝌蚪古文,时间是公元280年左右。孔壁古文的内容主要是儒家典籍,孔子生于前500年,发现时距离书写的时间也就2、3百年;汲冢书记载的是魏安釐王20年(前256)以前的史实,发现时距离书写的时间在500年左右。郭店发现蝌蚪文的时间与书写的时间约2300年,蝌蚪古文字比汉、魏发现的蝌蚪古文字在地下埋藏的时间长了2000年左右。前两次发现的古文字的品相应该相当的好,可惜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无法使它们保存下来,再加上秦代的废除古文运动,汉魏时期已经没有人会写蝌蚪文,如果当时发现的蝌蚪文能够保存下来,那蝌蚪文早已就蔚为大观了。将甲骨文、金文、蝌蚪文三种古文字的基本情况弄清之后,再来看看“现”字。
    现
   《说文解字》所无;
   《殷周金文集成》所无;
    郭店出土的蝌蚪文所无。
    也就是说,“现”字是秦以后出现的文字。
    见
   《辞源》中“见”的第2个义项:读(xian4),“现”的本字。
    这与上面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先秦古文字中无“现”字,如果用到“现”字字义,即用“见”字替代,也就是说,在先秦的文字使用中,“见”可以当“见”用,也可以当“现”用。不仅如此,郭店《老子》中“视之不足见”的“视”与“见”两字同形(差别甚微),说明在先秦古文字中,“见”不仅可以替代“现”字,还可以替代“视”字。
  《辞源》中所举的两个例子:
  《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xian4),无道则隐。”
   《史记。项羽纪》:“军无见(xian4)粮。”
   一方面说明,先秦古文字中无“现”字;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用“见”字替代“现”字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综上所述,如果要使用先秦古文字,则“发现之旅”应该写成“发见之旅”,其中的“见”读为(xian4),这样就完全符合古文字的使用规范。否则,“发现之旅”四个字,三个是先秦古文,中间夹了一个今文(学术界习惯上把秦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不伦不类,既不符合先秦人使用文字的习惯,也不符合古文字使用的规范。
    在蝌蚪文中,“见”字是最为典型的蝌蚪形象之一,在“见”字左边加“王”,变成了“蝌蚪”驮“王八”, 完全破坏了蝌蚪文的韵味,既不是蝌蚪文,也不是甲骨文,不知是什么“文”了。
    再提供一个现代人写古文(篆书)的例子:在中山陵灵谷寺的灵谷塔中,内刻有《总理孙中山先生陆军军官学校开学训词》,篆书,为民国元老、篆书名家吴敬恒(稚晖)先生所书。其中“现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奋斗的军队”一句中的“现”字,即写成“见”,读为(xian4)。
   “发现之旅”是个好栏目,我希望她尽善尽美,不留一点遗憾。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李东怀
                                 2011.1.6
UID287369 帖子634 精华0 积分630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40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9-24 最后登录2011-2-6 查看详细资料
 樓主| 發表於 2011-2-6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央视为何不再使用古文字?
       文字是一种文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先秦的古文字作为先秦古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索发现”栏目在介绍发掘古代墓葬时使用古文字,是一种很好的创意。观众由古文字自然就联想到古代文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古文字一般都是由古代墓葬中出土的,观众在观看发掘墓葬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就产生了一种热切的期盼。在心理学上,古文字的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不可低估。最为重要的一点———古文字的普及,“探素发现”栏目原来有一个画面:在一个旋转的勺子下面,有一些《说文解字》中的篆字,这也属于古文字;还有一个就是古文字“发现之旅”。古文字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观众却有十多亿人,那怕就是造成一种初步的古文字的印象,也不是一个或几个古文字学家所能办到的。
     现在,勺子底下的字改为现代字,古文字“发现之旅”也不见了踪影。
     这是为什么?
     本人是发过帖子,指出央视没有按照规范使用古文字,古文字“发现之旅”的“现”字使用不当。这只是一个很小的过失,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我善意提醒央视的孩子有缺点———身上有点脏,央视在给孩子洗澡时,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把孩子扔掉了!这岂是我的本意?
     有人可能会认为:李东怀给央视提意见,是为了显示他聪明,他了不起!
     首先,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只要对于古文字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即使不聪明,也能看得出来,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了不起”一说。
     确实,如果是一般的人用错了,不值得一提,央视不能错,她的受众有十多亿人;我主要是从维护“蝌蚪文字”的纯洁性的立场出发,“现”、“见”不仅在秦以后可以通用,在先秦时期,直接就可以用“见”字代替“现”字,因为“现”字那时根本就不存在,而“见”字在蝌蚪文中,又是最为典型的“蝌蚪”形象,用今文“现”来代替古文字“见”字,就破坏了“蝌蚪文”的形象。这就是我的出发点。
     但愿央视不是因我提意见而删掉古文字的,经过调整后,全国的观众希望在介绍古代文明时,再睹古文字的风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李东怀
                                                                 2010。2。5
 樓主| 發表於 2011-2-6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不知道2楼代不代表央视,请不要偷换概念。
我要说的不是央视该不该或能不能使用古文字,而是如何使用古文字,使用古文字时,请按照古文字使用的规范,不要夹带“今文”。
对于“蝌蚪文”来说,这个“见”字至关重要。郭店古文字刚出土,对于“蝌蚪文”还有许多人不太了解,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不了解的人看字形,这个“见”字最有代表性,在郭店出土的蝌蚪文中,“见”字就是一只游动的蝌蚪,就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古文字的人,一看便能明白:
原来字形酷似蝌蚪,怪不得叫“蝌蚪文”。
央视使用的“发现之旅”四个字都在蝌蚪文字谱,都可以在蝌蚪文中查找到,只是古文字中没有“现”字、“视”字,这两个字都可以用“见”代替。
 樓主| 發表於 2011-2-7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起蝌蚪文的发现,别的地方的人可能不清楚,本栏(北坛“语言文字漫谈”)的人最清楚。当初,我把帖子发在这里,有一位朋友建议我发古文字的图象,我不会,他教我用QQ发,其中就有这个“见”字,这些大家都是可以查得到的。
几年前,在北京阴冷的防空洞(也叫地下室)里,躺在床上,只有一本郭店《老子》陪着我,我看着这些古文字,就如同欣赏一条神龙一样,那圆润的笔法,处处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当我把其中的“见”、“蜀”等字联系起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再加上那些往两边甩的尖细的尾巴,这些不就是活蹦乱跳的蝌蚪吗?这些文字不就是蝌蚪文么?

当我把这段经历告诉大家,也许就没有人认为我给央视提意见是别有用心了。
 樓主| 發表於 2011-2-15 13:05 | 顯示全部樓層
“见”字是发现蝌蚪文的最关键的古文字,也是不了解蝌蚪文的人认识蝌蚪文的门径(参见拙作《比发现甲骨文更为重大的发现———宗周简书的发现》一文中所发的古文字“见”字图像,在北、南、春秋几家中文论坛);又由于古文字里没有“现”字,可以用“见”替代,因此之故,任何古文字都可以错,只有这个“见”字错不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3:39 , Processed in 0.0803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