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418|回復: 2

[转帖]我国地理史志中对“倭”的记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2-5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我国地理地图学发展衍生以来对倭和日本的记载不在少数。今略试录之,为资料集。本录以地理学、地史志学为出发点,对所见资料初步收集。因笔者学阅甚浅,不免粗失浮证,还望达者不吝赐教。   前期可自上古划至隋朝初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地理史志著作集中在国史中,接触较少,资料收集不便,著述亦不多。 1、中国上古典籍《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大荒北经》载“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其中《大荒北经》为西晋末年郭璞补入《山海经》。2、陈寿,《三国志•倭人传》中载“女王国东渡海千馀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馀里。”3、《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多有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余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余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籴。”又有“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而倭其时已与汉交好,见录如下。“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其年十二月,诏沼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带方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其绥抚种人,勉为孝顺。汝来使难升米,牛利涉远,道路勒劳,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引见劳赐遣还。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约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绵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厅。皆将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其后依然联系不断,见录:“正始元年,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俊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拜假倭王。并赍诏赐金、帛、锦罽、刀、镜、采物,倭王因使上表答谢恩诏。其四年,倭王复遣使大夫伊声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献生口、倭锦、绛青缣、绵衣、帛布、丹木、?狗?、短弓矢。掖邪狗等壹拜率善中郎将印绶。其六年,诏赐倭难升米黄幢,付郡假授。其八年,太守王颀到官。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呼素不和,遣倭载斯、乌越等诣郡说相攻击状。遣塞曹掾史张政等因赍诏书、黄幢,拜假难升米为檄告喻之。卑弥呼以死,大作冢,径百余步,徇葬者奴婢百余人。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当时杀千余人。复立卑弥呼宗女壹与,年十三为王,国中遂定。政等以檄告喻壹与,壹与遣倭大夫率善中郎将掖邪狗等二十人送政等还,因诣台,献上男女生口三十人,贡白殊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异文杂锦二十匹。”陈寿评曰:“《史》、《汉》著朝鲜、两越,东京撰录西羌。魏世匈奴遂衰,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可见当时联系已是相当频密。但自此之后,对倭的记录和研究于地理地志方面就进展甚微了。4、范晔,《后汉书》有东夷、南蛮、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列传,记载东汉时期中国边疆及邻国的地理状况和中外关系,其中对倭的记述乃摘录自《三国志•魏书•东夷传》。5、梁沈约,《宋书•夷蛮列传》记载刘宋周边诸国的历史地理及与中国的交往情况,刘宋东面有高句丽、百济、倭等。《宋书》共100卷,含地理内容的有:《州郡志》4卷,《五行志》5卷,《索虏列传》2卷,《夷蛮列传》2卷。6、萧子显,《南齐书•东南夷列传》录有高丽、加罗国、倭国、林邑、扶南等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与南齐的关系等。《南齐书》中有《蛮夷列传》3卷,为《魏虏列传》、《蛮列传》、《东南夷列传》和《芮芮[1]虏、河南、氐、羌列传》。7、魏收,《魏书•高句丽等列传》,以高丽、百济国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及与北魏的交往关系为主,亦有部分提及倭国。8、姚思廉,《梁书•诸夷列传》,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海南、南亚诸国、朝鲜、日本等地,波斯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及交往情况。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扶桑国僧人慧深至荆州,介绍了扶桑国的地理、文字、刑法、官位等级、服饰、婚俗、物产和丧礼等。9、令狐德棻,《北周书•异域列传》录有朝鲜、安息、波斯等国历史,亦有倭的记述。其书“皆录其当时”,“至于道路远近,物产风俗”,乃“详诸前史”,文笔干练,避免了前后重复。自隋以来与倭交往甚多,然概以隋唐之盛,于文化、经济方面记述为众,而地理地志方面著述不多。以隋始至明处为中期,概有以下志典。10、《北史•高丽等列传》基本取材于《魏书》,补充了隋朝的内容和某些国家的情况。补述了两千字左右的《流求列传》,记载当时流求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军队、刑法、历法、婚丧礼仪、物产、农业、气候和与隋朝的交往等。11、《隋书•外国列传》,4卷。录高丽、百济、新罗、倭国、林邑、赤土、真腊、婆利、康国、安国、石国、女国、钹汗、吐火罗、鞑靼、米国、史国、曹国、何国、乌那鬲、穆国、波斯、漕国等32国的历史、面积、城市、官阶制度、服饰、租税、刑罚、文化、风俗、宗教、与中国的交往史、物产、气候等,内容真实,比较详切。《隋书》中的十志本为于志宁等所撰之《五代史志》,原本单行。魏征等编修《隋书》时补入。其志材料丰富,论述精确。12、新、旧唐书:刘眗等,《旧唐书•突厥等列传》,9卷。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突厥等列传》,9卷[2]。13、新、旧《五代史》: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3]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3卷。14、元脱脱等,《宋史•外国列传》,8卷。录有高丽、倭等17国的地理情况及与中国的关系史,沿海国家还附有航海路线。15、朱彧,《萍州可谈》,3卷。北宋朱彧1119年写成,书其父广州为官时的见闻,以广州市舶和蕃坊情况,少部分书及高丽、倭、三佛齐等国的地理情况。[4]史至明代,日本来袭,倭寇之乱渐渐而生。自此起对倭的地理地志研究也发生了相当的进展,取得了很多成果。明朝的日本记略多以防倭御寇为目的,偏重地理和军事记载,对海情、针路等的调查颇为详尽。后期因以明代嘉靖朝为开端,至清雍正止,以后著述甚多,不尽述及。16、薛俊,《日本考略》,今仅存1卷,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日本的专着。嘉靖癸未(1523年)郑余庆初刻,常见版本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得月籎丛书本。全书17篇,均以“略”为名,分为:沿革、疆域、州郡、属国、山川、土产、世纪、户口、制度、风俗、朝贡、贡物、寇边、文词、寄语、评议、防御。最后有补遗“国朝贡变略”一篇。此书资料多据旧史,将旧史料分排改动,因薛氏本身并无旅日经历,全凭书本,因而编撰错误很多,但首开“寄语略”[5],广为后人效仿。17、李恭、郝杰,《日本考》,5卷,万历二十年(1592年)刊刻。此书以当时见闻与旧史综合类排而成。卷1含地图,载倭国事略;卷2述倭国沿革、疆域、畿州群岛、属国、山川、土产、国王世传、朝贡、贡物、君臣礼节等,参考《筹海图编》,较有实际价值;卷3介绍日语的假名,将书写、读法和读音列出,亦开国内先河;卷4全为日语词汇,分56类,共1186个;卷5为诗文。并收录了将棋、双六及连歌等内容。18、郑舜功,《日本一鉴》,16卷。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郑舜功奉命出使日本,将自广州到日本沿途“山水物色,见无不询,询无不志”[6],“类编成集”[7]。作者自书称,写此书是为了“期得真情,归报朝廷,以为东南长治久安之计”[8]。书成时间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左右。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穷河话海”,9卷。述日本的地理位置、毗邻地区、历史、与中国的关系、地脉、水源、时令、种族、氏姓、国君、职官、疆土、城池、关津、桥梁、道路、建筑、人物、物产、器具、法令、礼乐、服饰、风俗、宗教、医药、文字、书籍、交通等,记载比较详细,是一部相当全面的日本地理志。第二部分“桴海图经”,3卷。主要记录中日之间航行针路,交通路线。有很多有价值的图片。第三部分“□(左包耳+绝)岛新编”,4卷。载日本政区、城关、宫室、坊市、岛屿等地图和图说,及山川地势、地名和物产等。19、《海防图》《海防图》可谓明朝地图史上的的一大特色。嘉靖年间,倭寇频频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朝廷召令抗击,海防图即因此而生。在陈祖绶的《皇明职方地图》、潘光祖的《舆地图考》等中均有《海防图》。此处不得不提的重要著作有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共13卷,后收入《武备志》。在《日本图纂》和《万里海防图论》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亲身调查,并利用当时胡宗宪司令部中的档案、资料增补而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胡宗宪资助下雕版付梓。今有隆庆本、万历本、天启本、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刻本留世。其《海防图》主要有两部分:一,《日本入犯图》,方位上东下西,沿海轮廓线变形较大,详细绘制了倭寇入侵路线;二,《沿海山沙图》,对军营、指挥所和烽堠等有较详细的绘制。此书影响极为深远,有很高的价值。刊行后,当时的钦差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滁上胡松在该着“序”中说:“盖后经世者有据依矣!”[9]不仅如此,在该书出版三十年后的万历二十(1592)年,正值日本侵略朝鲜。为了御倭,总督萧彦志《筹海图编》,云:“尝读所谓《筹海图编》者亟掺之箧中得之谈海事甚具。”“是编(筹海图编)也,其可与《九边图论》并存已。《九边图论》以防虏,《筹海图编》以防倭”。[10]万历以后出版刊行的研究日本的著作,从片段或全段几乎没有不引用该书的,正史《明史》也受其影响,以它作为蓝本。该书所记述的倭寇资料,多来自官方正式情报,比较正确。 以后影响最大的当属万历二十(1592)年刊行的《筹海重编》,共10卷,明邓钟辑。时值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总督萧彦命邓钟取《筹海图编》重辑成书,所以该书的署名为“郑若曾撰、邓钟辑”。《筹海图编》与《筹海重编》对比表章  节 书  名《筹海图编》《筹海重编》 第一卷 舆地全图、广东沿海山沙图(广东、福建、浙江、直隶、山东、辽阳)、日本岛夷入寇图                 一统舆图、万里海防  第二卷 王官使倭事略、针路经、倭奴朝贡事略、日本国图、倭国事略、寄语杂类、倭船、倭好、寇术、倭刀 王官使倭事略、倭国入贡事略、针路经 第三卷 广东沿海总图、广东兵防官考、广东倭变记、广东事宜 广东总图、广东兵防官考、广东倭变记、广东事宜 第四卷 福建沿海总图、福建兵防官考、福建倭变记、福建事宜 福建总图、福建兵防官考、福建倭变记、福建事宜 第五卷 全浙沿海总图、浙江兵防官考、浙江倭变记、浙江事宜 浙江总图、浙江兵防官考、浙江倭变记、浙江事宜 第六卷 直隶沿海总图、直隶兵防官考、直隶倭变记、直隶事宜 南直隶总图、南直隶兵防官考、南直隶倭变记、南直隶事宜  第七卷 山东沿海总图、山东兵防官考、山东倭变记、山东事宜、辽阳图、辽阳兵防官考、辽阳事宜 山东总图、山东兵防官考、山东倭变记、山东事宜、北直隶总图、北直隶兵防官考、北直隶倭变记、北直隶事宜、辽海总图、辽海兵防官考、辽海倭变记、辽海事宜  第八卷 嘉靖以来倭奴入寇总编年表、寇踪分合始末图谱 朝鲜国图、朝鲜事略、日本国图、日本入寇图、倭国事略、寇踪分合始末  第九卷 大捷考          经略一  第十卷 遇难殉节考          经略二  第十一卷 经略一          经略三  第十二卷 经略二          经略四  第十三卷 经略三   其中卷11、12是摘录朝野对抗抗倭防倭、御除倭寇的意见建议。卷13为兵器图录和图说,供抗倭将领参考、仿制用,包括当时最新式的火器佛朗机(火炮)。20、郑若曾,《郑开阳杂著》,11卷。此书旧分《筹海图编》、《江南经略》、《四□(左包耳+奥)图论》等编。清康熙中,郑起泓(郑公若曾五世孙)、定远父子删节重修合为一帙,收录《万里海防图论》2卷,《江防图考》1卷,《日本图纂》1卷,《朝鲜图说》1卷,《安南图说》1卷,《琉球图说》1卷,《海防一览图》1卷,《海运全图》1卷,《黄河图议》1卷,《苏松浮赋》1卷。本辑内容较《筹海图编》为广,部分内容相同。21、张廷玉等,《明史•日本传》。全史共332卷,雍正十三年(1735年)定稿,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日本传》以《筹海图编》为祖本,记载其地理位置、山川、气候、土壤、农业、物产、风俗、贸易、钱币、文字、宗教及与中国交往情况等。22、陈伦炯,《海国闻见录》,2卷。雍正八年(1730年)付梓。乃我国18世纪著名的边疆和域外地理著作。作者陈伦炯,字资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今厦门市同安县),父陈昂为广东副都统。自幼随父游历,“留心外国夷情土俗及洋面针更港道”[12]。袭父职从军,官至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等职。“移镇高(今广东高州县)、雷(今广东海康县)、廉(今广西合浦县)”期间,因“壤接交趾,日见西洋诸部估客”,遂“询其国俗,考其图籍”[13]。全书分上、下两卷,为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咨询海外访客所得而成。上卷,有“记”8篇:(1)《天下沿海形势录》,载我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函括台湾、海南,此三万两千余里海岸线上的海岸地貌、水文、航运、海防及人文地理内容俱收眼底;(2)《东洋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的海道、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民族、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由于陈伦炯曾亲历日本,此篇内容详实可信;(3)《东南洋》,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及婆罗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兼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4)-(6)《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论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南亚、西亚及中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地理;(7)《昆仑》,录南海中的昆仑岛;(8)《南澳气》,记海南诸岛。下卷,含“图”6幅:(1)《四海总图》,东半球图;(2)《沿海全图》,中国沿海图;(3)《台湾图》,台湾西岸图;(4)《台湾后山图》,台湾东岸图;(5)《澎湖图》,澎湖一带;(6)《琼州图》,海南岛图。此书资料丰富,详实可靠,影响极大。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蔡方炳的《广治平略•海防篇》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日本》,均以此书为基础编撰而成。至此,中国地理地志史上影响较深的“倭”之论著略加备书。注释:[1] 芮芮即柔然,亦写作蠕蠕、柔蠕、茹茹。[2] 新、旧唐书内容略有变增。在时间上,旧唐书至大中三年(849年)止,新唐书则至咸通八年(867年),延长了十八年。[3] 原书已佚,今传本为清代辑佚本。[4] 此书中第一次记录了我国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之事。[5] 寄语,即以汉字记录一些日文发音的词汇供边防人员参考之用。[6] 《日本一鉴•桴海图经》[7] 《日本一鉴•穷河话海》[8]  同注7•卷9[9]  邓钟《筹海重编》,齐鲁书社,1997年7月[10] 同注9[11] 《海防一览图》本为《万里海防图》初稿[12] 民国《同安县志•人物》,卷30[13] 《海国闻见录》原序参考文献:1、 杨文衡:《世界地理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2、 汪向荣:《中日关系史文献论考》,岳麓书社,1985年3、 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 陈小法:《明代郑若曾的日本研究》,2002年5、 [日] 土屈 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韩升编,韩升、刘建英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陈代光:《陈伦炯与<海国闻见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7、陈寿,《三国志》,岳麓书社,1990年主要网络资源:1、http://www.modernbookshop.com/wzq/maps/worldmaps2.htm补录:1、《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3460 x 1920mm),彩色摹绘本,原为六幅屏条,现拼接装裱为一整幅图。据考定:此图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宫中太监依照利玛窦万历三十年(1602)绘本摹绘,今藏南京博物院。《坤舆万国全图》主图为椭圆形,经线为对称弧线,纬线为平行直线,是利氏以比利时地图学家奥台理(A. Ortelius)1570年编制的《地球大观》等西方地图为蓝本,并参考中国舆地图籍绘制的。因此,《坤舆万国全图》在当时世界地图中,东亚地区绘制最为详尽。为了突出中国,遂使太平洋为制图中心,中国位于图中偏左。图中绘有当时已知的世界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南极洲,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当时尚未发现,故阙如。其海陆轮廓线除南极洲与实际出入较大外,其余皆大体相合。五大洲用三种色彩渲染。山脉以写景法描绘,着以蓝绿色;海洋绘水波纹,晕以浅蓝色。五大洲名用朱红色,其它均用墨色,但以字体大小作区别。地名下所附文字注记,大都记该地的风土人情,历史物产。海洋及南极大陆空白处绘有一些船只、鱼、兽,这些是李之藻刻本《坤舆万国全图》上所不见。椭圆形投影主图外的四角,又绘一些有关天文地理的小图,如南、北半球图、日、月蚀图,九重天图,天地仪作为主图的补充。图中载有众多的文字,除地名、注记外,有利氏撰写的众图说明、跋和自序,李之藻的序,陈民志、杨景淳、祁光宗的跋,还保留了吴中明刻梓《山海舆地图》的序。这些文字对了解利氏编绘世界地图,刻梓刊行以及刻本的相互关系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2、胡宗宪胡宗宪(?-1565)明代大臣、军事家。字汝贞,号梅林。绩溪县人。胡宗宪1538年考中进士,初任山东益都县知和浙江余姚县知县。1555年升任浙江巡按使时,正逢徐海等人导引倭寇大举入侵,他在嘉兴设计对敌,用毒酒毒杀倭寇数百,一时名声大振。不久,胡宗宪升总督官职,主持东南沿海抗倭事务,他一方面任用名将戚继光和俞有猷等人,操练新军,提高部队战斗力;另一方面深入调查海盗集团内部弱点,采用离间和诱降计策,擒杀了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人,倭患一时大为减轻。晚年,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加少保头衔。胡宗宪一生虽然功勋卓著,但为人贪婪,常搜刮民财;加上附和权臣严嵩父子,气节不足,因而严嵩垮台后,被朝臣弹劾入狱而死。资助付梓《筹海图编》13卷、《海防图论》1卷、《武略神机火药》2卷、《日本国志》40卷,都与抗击海盗和国防有关。《明史》有传。
發表於 2005-12-5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欢迎pcbook谈友
發表於 2005-12-5 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个网页我打不开,http://www.modernbookshop.com/wzq/maps/worldmaps2.htm 不知道是不是原始出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22:55 , Processed in 0.0353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