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9616|回復: 4

[转帖]姑苏有个赵萝蕤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2-14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姑苏有个赵萝蕤 程巢父 钱穆先生的《师友杂忆》是一本怀人含蓄、忆事婉约的书。他在追忆抗战初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时,有一段说到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有同事陈梦家,先以新文学名……其夫人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这位名校花,就是赵萝蕤先生。赵萝蕤自幼长在苏州,14岁才走出古城,开始了她此后70多年的学术人生。她的父亲赵紫宸早年就读东吴大学,是黄摩西的学生,后来又留学美国。到她上学时,赵紫宸已是东吴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了。她在苏州圣约翰堂附近的幼稚园玩了3年,7岁进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同年开始学习英语和钢琴,受的完全是美国式的教育。赵紫宸生怕教会学校不注重中文的培养,就亲自在家里为女儿教授《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12岁那年,女作家苏雪林来班上教国文,她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赵萝蕤的作文常常受到她的双行密圈。赵萝蕤离开苏州是因为父亲赵紫宸接任了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一职,他们全家迁往北京。这一年(1926年)赵萝蕤14岁。当年,她就考上了燕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父亲因爱女年幼,嘱她改读高二。1928年,她直接升入燕大中文系,受业于郭绍虞、马鉴、周作人、顾随、谢冰心等名教授。翌年,美国老师包贵思女士劝她改学外国文学。她征得父亲同意后,转系攻读英国文学。从燕大毕业时,赵萝蕤真是太年轻了,20岁。父亲说怎么办呢,还是上学吧。清华大学就在隔壁,去试试考一考。那里有个外国文学研究所。当时清华的外国文学研究所除了英语外,还要考两门外语。结果,赵萝蕤法语及格了,德语却吃了一个零分。不过,她的英语确实过硬,考了一百分。吴宓老师说:“行。德语等入学后再补吧。”就这样,赵萝蕤被录取了,并且还得了1年360元的奖学金。进入清华第3年,应戴望舒之约,她开始翻译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作为《荒原》的第一位中译者,赵萝蕤在1940年受重庆《时事新报》“学灯”版主编宗白华先生之约,写了一篇题为《艾略特与〈荒原〉》的文章,全面评析了《荒原》这首无一字无来历的艰涩长诗的艺术特色。这篇文章是国内评论艾略特的先驱,开了把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到我国的先河,对我国不少新诗人(如“九叶诗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4年秋,陈梦家受邀赴美讲学,在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46年夏,陈梦家在哈佛大学会见了回美国探亲的艾略特。7月9日晚上,艾略特请赵萝蕤在哈佛俱乐部晚餐,诗人即席朗诵了《四个四重奏》的片段,并且在她带去的两本书《1909-1935年诗歌集》和《四个四重奏》上签名留念,还在前者的扉页上题写了“为赵萝蕤签署,感谢她翻译了荒原”的英文题词。赵萝蕤从清华外国文学研究所毕业是1935年,转入西语系任助教,1936年与陈梦家结婚。“七七事变”后,夫妇俩辗转跋涉到昆明,陈梦家任教于西南联大。联大虽由清华、北大、南开组成,但仍循清华旧规:夫妻不能在同一学府任教。这样,赵萝蕤便作出牺牲,在家操持家务,但仍然勤读不辍。1939年至1944年,她在云南大学和云大附中任教,同时翻译出版了意大利作家西洛内的反法西斯小说《死了的山村》。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费正清先生给陈梦家联系了到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古文字学的工作。赵萝蕤因此有了在美国第一流的芝大英语系学习的机会。40年代的芝大英语系正是它的全盛时代,聚集了不少世界知名的一流学者。文艺理论与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专家是克莱恩教授;莎士比亚与玄学派诗人的专家是乔治·威廉森教授;19世纪小说文本精读的专家是法国著名学者卡萨缅的高足布朗教授;狄更斯与英国文学专家是沙伯尔教授;古英语、中世纪英语与乔叟专家是赫伯特教授;美国文学专家是维尔特教授,他同时任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赵萝蕤得以在他们的门下学习和研究。维尔特教授问她有多少时间学习,打算学3年还是4年?这使她想起了10岁时与祖父的一段对话。祖父说:你将来想得一个什么学位?赵萝蕤说:我只想当一个什么学位也没有的第一流学者。此刻在维尔特教授面前她犹豫了。陈梦家则竭力说服她:一定要取得博士学位。于是,她选择了4年。此后的4年,赵萝蕤把它称之为“我一生中很重要的4年”。1947年陈梦家先行回国,任教清华。翌年冬赵萝蕤也回到了北平,3周后,北平解放,她与丈夫团聚。随后,她任燕大西语系教授,后又兼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她乃调入北大西语系任教授。1957年陈梦家被打成右派,文革初又因不堪忍受凌辱而自缢身亡。赵萝蕤遭此沉重打击,一度精神分裂,住进了安定医院。翦除四凶之后,她继续执教,并任博士生导师。她读了近十余年来美国新出版的有关惠特曼的著作,又借赴美探亲的机会到国会图书馆查阅惠特曼的手稿,终以12年工夫完成了带有大量注释的《草叶集》全译本,这一成就震惊了学术界。《纽约时报》评论说:“一位中国学者竟能如此执著而雄心勃勃地移译我们这位主张人人平等的伟大民族诗人的作品,真使我们惊讶不已。”芝加哥大学为此在建校百年时向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赵萝蕤于1998年元旦病逝,享年86岁。(摘自《苏州杂志》2001年第3期程巢父文)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23/25/class002300001/hwz167418.htm
 樓主| 發表於 2005-12-14 20:39 | 顯示全部樓層
苏雪林可是武大“三女杰”之一哦! 8) 另外两个是袁昌英和凌淑华。
發表於 2005-12-14 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转帖]安徽才女-苏雪林

苏雪林乃现代女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又名苏梅,字雪林,以字行。笔名绿漪、灵芬、老梅等。原籍安徽太平,生于浙江瑞安。191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吴稚晖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和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和文学。1925年回国。1928年起任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9年到香港真理学会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话。1952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教授,1973年退休。其间于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苏雪林的创作常写个人生活经历,笔致秀丽畅达,不乏女性作家温婉、幽丽的气质。这位文坛耆宿于1999年4月22日,因败血性休克并发心律不整,医治无效病逝于台南市成功大学附毅医院,享年一百零四岁。http://cn.netor.com/m/box200201/m8867.asp?BoardID=8867
發表於 2005-12-16 2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陈梦家当年可是一流的美男子,赵萝蕤是清华校花,天下的绝配
發表於 2005-12-17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苏雪林的楚辞研究也是一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22:43 , Processed in 0.0340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