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店楚簡論“柔遠能邇”及文獻中的一些“能”字(摘要)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簡18“[羽/能]”用爲“能”,《六德》簡19“能”用爲“[羽/能]”,可知“[羽/能]”、“能”可以通用,“[羽/能]”在楚文字中讀爲“一”,故出土及傳世文獻中的“柔遠能邇”可讀爲“柔遠一邇”,“一”意爲齊一。《左傳》僖公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杜預注:“攜,離也。”其中之“招攜”、“懷遠”似可與“柔遠能(一)邇”聯繫起來,“懷遠”即“柔遠”,“招攜”即招徠與己不一心的人或國家,與“能(一)邇”之“一”意思有相通之處。
“柔遠能(一)邇”可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按字面理解爲懷柔遠處、齊一近處,這樣能夠體現根據對各地的不同掌控能力採取相應統治方式的特點。另外一種理解是“柔”、“一”爲互文,“柔遠一邇”即“柔一遠、邇”。晉姜鼎(《集成》2826)銘云:“用康柔綏懷遠邇君子。”統言“遠邇”,可供參考。
毛公鼎“康能四國”及叔尸鐘、鎛“康能乃有事”的“能”也應當讀爲“一”,“康能”即安定、齊一。
《尚書·康誥》“不能厥家人”,《左傳》僖公九年及《穀梁傳》宣公十一年“能民”,《左傳》文公十六年“不能其大夫”,昭公十一年“不能其民”,昭公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不能外內”,其中的“能”與金文“能邇”、“能四國”的“能”用法相同,很可能本來也是“一”字,但由於數千年內都被當作“能”字,其含義就被加入“能”字的義項序列,而“一”字的義項中則缺少了這些含義。所以,現在將這些“能”字讀爲“一”,找不到足夠的“一”的相似用例作爲支撐。
另外,《釋名·釋言語》:“能,該也,無物不兼該也。”這個意義的“能”,很可能也是“一”的假借。
2014年5月18日
|